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與創業板的相愛相殺

科創板進入分娩倒計時!

2019年3月22日下午,隨著上交所受理了9家科創板企業的IPO名單,備受市場關注的科創板正式進入了即將“分娩”的最後階段。對A股市場尤其是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來講,科創板無異於是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今天,上遊新聞特意策劃了“科創板爭鋒創業板”系列報導,為投資者展示一下科創板與創業板爭鋒的那些事……

A股市場二十多年來,每當一個“新板”要推出前的消息得到落實時,總會引起市場的跌宕起伏。如今,A股市場的第五個“板”要來了——它就是科創板。眾所周知,高層公開表示設立科創板,是在2018年11月5日。如今,這個全新的“板”已經到了臨產前夜。但鮮有人知曉的是,科創板的前身是“戰略新興產業板”“戰略新興板”,實際上醞釀了5年之久,且每一次提到科創板,都引發了創業板劇烈波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創板與創業板相愛相殺的歷程。

第一輪

2014年3月4日,時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首次公開表示上證所正在研究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這一消息出現前,先知先覺的資金就在短短4天時間殺跌了11.49%。消息出現後,創業板綜連續收出了4顆星,並在3月10日暴跌了3.65%。爾後一度反彈至3月18日最高1448.62點,但最終一直跌到5月16日1215.85點才開啟新一輪升勢。從“戰略新興產業板”提出,到創業板見到長期底部,區間最大跌幅16.07%。在那個階段,創業板指100家成分股(創藍籌)最大跌幅高達18.92%。

第二輪

2015年6月中旬,決策層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乾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消息一出,創業板綜短短17個交易日暴跌了42.50%。此後,創業板綜又出現了13天暴漲32.12%的奇觀,只可惜好景不長,多空爭奪3個星期後,創業板綜12個交易日狂瀉了34.34%,方才見到2020.70點中期底部。在那個階段,代表“創藍籌”的創業板指,區間最大跌幅高達53.42%,與創業板綜54.12%的跌幅相差無幾。

第三輪

2015年12月25日,當時的中國證監會市場部主任霍達說,戰略新興板相關標準和制度正在研討,上市條件、交易制度、持續監管等方面要吸取創業板的經驗教訓,開展制度創新,與創業板錯位發展、適度競爭。隨著注冊製改革推進,戰略新興板的設立將在2016年有實質性進展。這條消息導致創業板綜次日見到3363.16點後大幅跳水,並由此展開了新一輪股災行情,一直垮到2016年1月29日2215.85點才暫時止跌,區間最大跌幅高達34.11%。在那個階段,“創藍籌”創業板指區間最大跌幅是33.13%,與創業板綜基本上算是勢均力敵。

第四輪

2016年2月29日央行降準使得創業板綜次日見到了2133.16點中期底部,但卻未能就此確立新一波攻勢。3月14日,人大四次會議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修訂中,刪除了“設立戰略性產業新興板”的內容(注意“刪除”二字而不是取消)。這一消息使得創業板綜跳空暴漲了4.56%,一直拉升到2016年11月23日2899.24點才結束了回光返照式慢牛行情,區間最大漲幅29.20%。可是就在創業板綜反彈期間,“創藍籌”創業板指僅僅反彈到4月13日2330.05點(區間最大漲幅20.42%),便再也無力上衝了,隨即展開了長達7個月的橫盤陰跌路。

第五輪

2018年11月5日高層宣布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的規劃。這一消息使得創業板綜在短短95分鐘時間從上漲1.47%變為下跌1.53%,隨後搶盤潮湧入終盤微升0.21%——這是唯一一次提出設立科創板後不跌反漲的案例。之後,創業板綜繼續上攻到1707.56點,便開始了連續陰跌行情,一直跌到2019年1月31日的1464.98點。值得注意的是,“創藍籌”創業板指同期表現明顯強於創業板綜。

第六輪

2019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的實施意見》。次日,創業板綜見底1464.98點,並由此開啟了一輪4年難見的狂飆行情,短短12個交易日就出現了4次3%以上的暴漲和2次2%以上的大漲。3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創業板綜在7個交易日裡從1862.04點飆升至2118.10點,期間就有4天漲幅大於2%。自1月31日到3月12日一共24個交易日,創業板綜區間最大漲幅44.58%,“創藍籌”創業板指區間最大漲幅更是達到了46.54%。

【解析】

為什麽前幾次一提到科創板,創業板就被嚇得瑟瑟發抖?為什麽一提到科創板,“創藍籌”多數情況下跌勢最凶?為什麽這一次提到科創板,“創藍籌”反而領漲大市?

對此,接受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的華龍證券永川區營業部總經理牛陽認為:“由於早些時候管理層是把科創板定位在低於主機板高於創業板的位置,因而這對創業板上市公司和股票來講是不利的,其原因在於那個時候創業板為首的新興產業處於數量上的粗放階段,而不是質量上的集約化階段。這次之所以創業板尤其是創藍籌表現強勁,是因為這幾年來創業板所代表的新興產業經過大浪淘沙後,行業龍頭逐漸浮出水面並在國內和國際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因此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特別是高科技類的上市公司,面對科創板的來臨並沒有多大壓力。此外,創藍籌的股價長時間調整後市盈率大幅度降低使得投資價值顯現,資金對創藍籌的風險偏好提升刺激了股價,所以出現大幅度上漲是合情合理的。”

對於A股市場向來熱衷“炒新”的現象,是否一定會在科創板複製這一盛況呢?科創板上市後創業板是不是一定會被邊緣化呢?

深圳財富匯聚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賴藝蕾指出:“從歷史上看,2013年10月提出開設中小板後半年時間,滬深主機板都走出了一波中級行情,2004年4月中小板開設前2個月到開設後一年時間,滬深主機板均出現了大幅下跌走勢,而中小板自己也在開設後1年時間暴跌了70%。2009年10月創業板開設前1年時間,中小板走出了一波大漲行情,開設後1年時間中小板繼續大漲,直到2010年11月中小板才見頂,而創業板上市後炒作程度明顯不及中小板。本次科創板開設前,創業板經歷了長達3年的深幅調整,直到今年才出現一定力度的行情,其中次新股在之前的下跌行情中跌幅最深,本輪行情中漲勢也不強。由此可見,A股實際上並不見得會有系統性的‘炒新’行情。如果一定要出現‘炒新’,那麽前提是必須有比較充裕的資金面。恰恰今年3月以來,年初的寬鬆政策出現了明顯的變數,某種程度上說結構性寬鬆都難以維系下去了,那麽科創板上市後出現爆炒的可能性就非常的低,準確地說即使爆炒科創板,也就幾天的事,很快會冷卻下來的。至於創業板,這波行情運行到了‘雞肋’階段,即使還有衝高,那也不過是更深熊市前的血色殘陽而已。”

上遊新聞記者 王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