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峽生科瞄準人保財險貸款 險資直投多臨未知需謹慎

  近日,新三板上市公司海峽生科(870345)發布公告,稱擬向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申請貸款,藍鯨保險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淨虧損約450萬的海峽生科,頻繁貸款滿足發展所需資金,目前僅股東漳龍集團為其擔保的貸款就已有12筆。

  同時,藍鯨保險了解到,獲批支農支小融資試點的中國人保,業務範圍應指向農戶、小微企業,但歸屬於建築業,且並非小微企業的海峽生科,或並不屬於人保可提供貸款的範疇。貸款能否獲批,仍是未知數。

  對此,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對藍鯨保險表示,人保財險對融資項目有嚴格的審批程式,海峽生科擬融資8000萬,該項目正在盡調過程中,尚無定論。

  海峽生科擬向人保財險申貸,上半年淨虧約450萬

  先來看海峽生科的貸款申請,公告顯示,海峽生科向人保財險申請的貸款不超過8000萬,期限3年。對於貸款目的,海峽生科表示,是為滿足海峽生科發展的資金需求,保證正常生產運營,促進業務發展。

  然而推動海峽生科發展的過程中,借錢緩解漸成常態。藍鯨保險回溯調查發現,就在兩個月以前,海峽生科剛剛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福建省分行申請了2億元貸款,期限兩年,而此筆貸款,主要用於推進海峽華匯集散中心二期項目建設,提升業績。

  上述兩筆貸款,均由海峽生科控股股東漳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漳龍集團”)擔保,公開資訊顯示,漳龍集團持有海峽生科77.14%股份,而漳龍集團則由漳州市國資委全資控股。

  事實上,漳龍集團此前已為海峽生科提供多項貸款擔保,據了解,目前海峽生科已有12項銀行貸款由漳龍集團擔保。不僅如此,漳龍集團自身也在向海峽生科持續輸血,今年上半年,海峽生科向漳龍集團借款3500萬元。

  如此看來,上半年向股東借款,近期又擬接連貸款以服務資金需求的海峽生科,是否存在現金流承壓現象?據其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峽生科營業收入為1.16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2.55萬元,與2017年同期虧損1013萬元的情況相比,虧損幅度縮減53%;扣非淨利潤為-447.49萬元,整體呈虧損狀態。

  從現金流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海峽生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975.4萬元,與上年同期-5060.35萬元的金額相比,約有2成縮減;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01億元,較上年同期121.92金額相比,流出趨勢明顯。

  由此看來,上半年虧損,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的海峽生科,對外進行貸款以滿足資金需求的行為,不難理解。

  險資直投仍在起步,海峽生科或超人保支農支小範疇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於向銀行申請貸款,海峽生科向人保財險申貸的行為,涉及險資參與貸款投資。

  根據國家政策,保險資金不能直接用於投放貸款,而在部分國家,險資用於參與貸款,並非罕見,基於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管道的目的,業內對於險資參與貸款投資,早有呼聲。

  此前,合眾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戴皓曾提出,如果放開貸款這一投資方式,可以率先進行分散性較好、風險較小的個人貸款業務,待條件較為成熟以後,再進行企業貸款。

  “將險資用於貸款是值得呼籲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藍鯨保險分析道,“目前險資進行的債權投資計劃,一定程度上存在類貸款性質,在此基礎上,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在風險管控有效的前提下,將貸款這一投資管道放開”。

  在此前提下,險資開展支農支小融資業務試點逐步鋪開。2015年底,原保監會支持中國人保開展試點,解決“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初期試點規模50億元。

  2017年4月,原保監會批複同意中國人保擴大試點規模,在初期5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200億元,同時要求完善支農支小資產管理產品定位,形成成熟業務模式。

  今年以來,實踐繼續推進,舉例來說,4月,重慶市榮牧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中國人保300萬元貸款;人保集團募集5億元保險資金購買江西贛南掛牌轉讓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資產收益權。

  “中國人保通過保險資管產品來募集保險資金,然後將募集到的資金用於給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朱俊生介紹道。“這是險資直投放開相對穩妥的第一步,對於農戶與小微企業而言,可省去部分中間環節。且對於質押物不足,難以通過銀行貸款的企業而言,可通過保險質押的方式獲取貸款。”

  “而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一方面,因為險資直投的利率與銀行貸款利率幾乎持平,參與直投增加了保險公司投資的機遇;另一方面,因為險資直投與承保業務相掛鉤,可與農業保險等主業形成互動”,朱俊生進一步補充道。

  然而,藍鯨保險注意到,此次向人保財險申請貸款的海峽生科,屬於建築行業,目前主營業務為園林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種植與銷售、土地開發與租賃業務等,並不直接涉及農業;而海峽生科相關負責人也向藍鯨保險坦言,海峽生科並不屬於小微企業範疇。那麽超出“支農支小”範疇的企業向人保財險申請貸款,是否屬於違規行為?

  對此,朱俊生向藍鯨保險解析道,“農業、小微企業在理論中有明確的劃定範圍,但從實踐來看,並沒有過於嚴格的界定。如部分農戶組織起來,形成產業鏈,或者是目前有很多新興產業,可以通過自身發展帶動周圍農戶發展,這部分企業同樣需要貸款支持”。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教授郝演蘇則補充指出,除支農支小外,部分國家戰略項目與企業也會涉及向險資貸款事宜,但此類貸款往往是各案各議,由監管部門進行審批。

  對於海峽生科這筆貸款的申請進程,其證券部負責人向藍鯨保險表示,目前貸款項目仍待人保財險審批。而對於是否超出人保財險險資直投範圍,人保財險向藍鯨保險介紹稱,其對融資項目有嚴格的審批程式,該項目正在盡調過程中,尚無定論。

  而這筆貸款融資背後,或與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與漳州市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定有關,人保財險表示,根據協定,人保財險將在政府支持下開展融資合作,合作額度10億元。

  支農支小融資試點僅面向中國人保,險資暫難入貸款市場

  從企業層面來看,目前放開支農支小融資試點的僅有中國人保,雖然應用範圍與規模均有限,但仍是險資直投前行的一步,而其他多家保險公司,仍在門外踱步。那麽為何支農支小融資試點開展多時,卻始終未有後續參與者?

  首先,相比於將險資參與支農支小定位為“機遇”,在郝演蘇看來,更多是基於國家層面對於農戶與小微企業提供的扶持,一定程度,存在公益性質。

  因此,在資產方面,“從監管角度來看,允許參與險資直投的必須是資產規模非常高的大型保險公司”,郝演蘇向藍鯨保險分析稱,“保險公司向農戶、小微企業進行貸款投資,必然存在一定的收益風險,在此前提下,需保證獲批企業參與試點的資金規模,若發生損失,不會對其資產總量造成太大影響”。

  監管層謹慎試點的另一原因,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保險解析道,“保險公司參與直投借貸的壞账風險需自己承擔,這對其風險識別與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從保險公司參與試點,是否會對目前的貸款市場產生影響的角度來看,朱俊生指出,“目前的貸款大多數處於銀行領域,仍囿於傳統的需要抵押物的貸款方式,因此險資貸款不會對其產生過多影響,另一方面,雙方形成一定競爭,能夠提高貸款效率,共同為農戶提供服務”。

  事實上,保險公司所呼籲的,更多的是擴寬保險資金運用管道,面向市場,參與到商業貸款中,進行險資直投。

  而對於這一政策的放開,則需從長計議。郝演蘇指出,“首先,需考量當前資本市場的情況,即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中,資本的收益水準如何。當收益較低時,即便政策鼓勵,整體相對保守的保險公司,或也難有動作。而當市場環境向好,風險整體可控時,險資直投,可以考慮”。

  另一方面,則仍是對於企業資本實力的考量,郝演蘇指出,保險公司是典型的負債型企業,進行投資必須是在資產與負債實現平衡的基礎上,因此監管對其參與貸款融資相對謹慎。

  綜上來看,目前險資直投方面,僅僅打開了中國人保面向農戶、小微企業的口子,貸款市場整體仍未向險資打開。作為“穩健為上”的行業,保險公司有意參與商業貸款投資之路,暫時來看,仍是漫漫。(藍鯨保險 石雨)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