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般嫵媚看梅瓶,她是用來插花還是裝酒

梅瓶的美,在中國瓷器史上,持續了1000多年。目前較為統一的觀點,梅瓶誕生在唐朝。

就瓷器造型而論,

梅瓶的優美程度可以說天下第一,

所以梅瓶的造型,

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

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與金屬、石質、木質等相比,陶瓷材料不但取材容易、價格低廉,而且在塑造形體方面更便於操作,因而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更易於普及。

由於時代不同、生產力發展水準不同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趣味不同,致使各時代的陶瓷造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如:

唐代瓷器造型之圓潤飽滿、

宋代瓷器造型之秀麗典雅、

元代瓷器造型之雄渾樸拙、

明永樂宣德瓷器造型之端莊穩重、

明成化瓷器造型之雋秀典雅、

明嘉靖萬歷瓷器造型之複雜多變、

清康熙瓷器造型之剛勁挺拔、

清雍正瓷器造型之文雅精細等。

如果要問,古之瓷器,最有女人味兒的是哪種?

說是梅瓶,有玩家行家們不讚成麽?

肯定一個都沒!畢竟說“不”,也等於承認自己玩得不夠深還不懂女人唄~ 哈哈,其實我們也沒這麽強人所難,逼你就范啦~ 之所以如此作比,是有歷史根據滴!

說從唐至明清,古之工匠們在設計與製作梅瓶時,將人體美的因素融入抽象造型中,使得這隻瓶子氣質一看就與眾不同:身材細高,頸短口小,腹瘦肩豐,當然還有膚如凝脂呢,如此玉立亭亭,不就是窈窕淑女嘛?

而梅瓶之千種風情,絕不止其嬌柔體態,她之功用,也伴隨著朝代更迭而變換萬千,其中就有插花和用作酒器之說,那麽,這些說法靠譜嗎?最初又是因了何?下面,我們不妨以年代為序,說說這隻瓶子的來龍去脈。

梅瓶的歷史圖鑒

1、唐之初現

梅瓶始出於唐朝,而關於第一隻梅瓶的成型,到底是出自誰的腦洞大開,我們目前並沒有查到明確史料。但不妨根據它被用作酒器來大膽推測,肯定是因了唐人喜歡吟詩作對,喝酒暢飲,畢竟作為一枚真正的吃貨,肚子裡飽飽的,幸福滿滿的,就開始倉廩實而求美器也 ~

唐人愛喝酒的愛豆我們見識了太多,貴妃醉酒,醉仙李太白,醉吟先生白樂天。。話說隨便一上桌,唐人都在喝,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姿,製瓷藝人為迎合這種市場剛需,就把原來一個普通瓶子的最大直徑往上提,直到酒客們滿意買單為止。

今天我們來看如此製作,會發現無比實用:比如小口,可防酒香飄逸;比如博肩窄腹,形體上大下小,儲酒後重力上升,便於傾倒;比如底厚,是為耐損,挪用省心。美酒美器,讓人樂見喜聞,也使得大唐那段光輝歲月,在這些酒器裡愈發酵,愈讓人長醉不複醒。。

2、宋之盛行

到了宋朝,一方面,製瓷技術迎來巔峰,二來關於喝酒,相比唐人“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縱情豪邁,宋人則更加講究小情調和細回味。所以,映射在酒器梅瓶裡,就有了一丟丟改變。

總體來說,宋之梅瓶,器體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長而接近於直線,底部較小,器體的最小直徑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處理手法多樣,常有棱角分明的轉折。再加上五大名窯在這一時期百花齊放,各地瓷窯於是都有燒製,我們今天從傳世的宋之梅瓶來看,論精工品質,則為官窯之都,景德鎮出品最為精湛。來欣賞一例——

3、有元耳目一新

元代之瓷,當然首推青花,梅瓶自然也有青花系列出品,我們先來看其中最神秘的一例——現存於南京市博物館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元青花梅瓶,其深邃程度直追世界級藝術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廣受網友熱捧,位列中外人氣國寶前三。

從上世紀70年代她第一次對公眾展示,就隻展正面,背面從未對外。甚至為了避免仿造,也從沒為其稱重,因為瓷器的重量是鑒定瓷器真偽的一個重要數據。同時,她還被列入不得走出國門展示的國寶名單。在種種禁令保護之下,這枚國寶級藝術品,歷經數百年依然秀麗無雙,身價自然也是富甲天下。

4、到明,那是一場生死愛戀

我們拋開帶有外來少數民族之風的元代不論,拿宋和明相比較來說的話,如說宋之梅瓶挺秀俏麗,氣若幽蘭而有伊人憑波之范,則有明一代便是雄健敦厚,寬博嚴整一如塞上征兵,此種轉變為歷史之所賦,亦可見當日人文之情韻。

和歷史選定朱明作為最後一個中原王朝一樣,梅瓶發展到這裡,也迎來了其形製演進史的終結時期。表現在梅瓶的形製上至此已完全程式化,整器比例偏低,口部圓渾厚實,沒有明顯的線角轉折;其肩部向上抬起,線條飽滿而有力;而腹部之下,呈垂直狀,有的微向裡收;在足部的結束部分,則稍向外撇。

5、至清,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

到了清代,梅瓶幾乎隻作陳設器之用,而要說清人在梅瓶發展史上真就停滯不前,其實也有點冤枉人家啦。畢竟還有最會玩的乾隆老爺子在呢!

說乾隆一朝,梅瓶各處細節被深挖,比如,瓶口就呈現出五花八門,有蒜頭的,撇口的,敞口的等等;比如肩部,做得更加豐滿,使得整器幾乎成一條直線,另外還別出心裁地在其肩上加環加輔首等;再看腹部紋飾,也多了龍紋樣,雖說看起來較為死板,但看在人家下過一番功夫的基礎上,忍忍啦 ~

綜上所述,藝術品的產生離不開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實踐創造,梅瓶的出現與當時的民族生活習俗和生產力水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與提高。因此,梅瓶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從實用器演變成藝術品轉化過程,這也是藝術品形成的一般規律,也就是說生活和勞動是創造藝術品的真正源泉。每當我們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時,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分析就會產生偏差,影響對這類器物的全面認識。

最後總結一句吧,真正的梅瓶歷史圖鑒,遠非如上直線前進,其中錯綜複雜的成因,以及每個時代經典器型留下的動人曲線,留待各位玩家行家一起來玩味探討呢?

本文來源

—— 中華古玩——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