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父母不是好編劇,就自己編寫人生

早期的父母撫育很重要,關乎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不同的撫育方式可能使我們最終成長為不同的人

也許,

最後我們正在慢慢活成他們的模樣。

我們的家庭劇本

家庭類似於一個戲劇舞台。像戲劇中的虛構人物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被分配了一個角色、嚴格限定的表演內容和特定的心理學特徵,被要求伴著家庭劇的曲調唱歌和跳舞。

孩子的性別以及在家中的排行會影響他在家庭劇本中的角色,而家庭劇本是父母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創作的。

每個父母都會把自己童年經歷的一部分包袱轉給每個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總是會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自己的童年經歷,而在其他方面,他們也會盡力不讓孩子遭受自己童年時受過的苦。

父母投射到家人身上的情緒中最常見的就是抑鬱和好鬥。暴躁的父親往往會對兒子動粗,把挫敗感和憤怒發泄到兒子身上。抑鬱的母親會誘發孩子的不良情緒,來應對自己的煩躁和自我憎恨,但是通常而言,總會有一個孩子收到了比其他孩子都大的影響。由於母親的脆弱,擔驚受怕的孩子可能會接替父母的角色。

3~6歲,培養我們的良心

良心是關於對與錯的一套新年,他通過內疚和羞恥(分別關乎個人道德準則和社會習俗)來管制本我(潛意識,代表欲望)。

良心類型:

懲罰性的良心:想象與墨守成規,與權威站在一邊。

脆弱的良心:可能會更叛逆。

善良的良心:對權威及其表現形式,他們既不反感,也不屈從。

完全符合某一良心類型的人是很少的。

在你3 ~ 6 歲期間,你的父母是如何引導你在性、服從規則和自我放縱方面的行為的?對於你的本能衝動,如果他們能在約束和鼓勵之間找到良好的平衡,那你就可能具有善良的良心。如果他們嚴厲管束你,你就可能具有懲罰性的良心。如果他們對你過於縱容,或者懲罰不當,你就可能具有脆弱的良心。

0~3歲,養成依戀關係

我們的依戀模式主要受早期撫育方式影響,0.5 ~ 3 歲是一個特別敏感的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形成對其他人的基本期望。

依戀模式:

回避型依戀:

“不親密的情感關係對我來說很自在。我覺得獨立感和自給自足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喜歡依賴別人,也不喜歡別人依賴我。”

纏人型依戀:

“我想和別人在情感上親密無間,但我經常發現,別人不願意和我太親密。沒有親密的情感關係,我會感到不自在,但我有時擔心,別人不像我珍惜他們那樣珍惜我。”

混亂型依戀:

“與別人親密,我會感到有點不自在。我想要情感上的親密關係,但我發現,我很難完全信任或依賴他人。我有時擔心,如果與別人太親近,我會受到傷害。”

安全型依戀:

“對我來說,與別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並不難。無論是依賴他人或者讓他人依賴我,我都會感到自在。我不擔心獨處或者不被別人接納。”

在 0.5 ~ 3 歲,你基本上無力控制自己的命運,沒有語言能力和社會地位,你的生存完全依賴照顧者。

0~6個月,形成自體感

雖然沒有人能記得嬰兒早期的經歷,但是在這個沒有記憶的嬰兒期,我們可以發現人格障礙和自體感弱的起因。

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認為,個人自體感弱的原因是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收到了不良撫育。

嬰兒期的缺乏共情照顧在導致人格障礙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嬰兒期遭受過嚴重情感剝奪的人,幾乎都會出現人格障礙。在嬰兒期受到共情照顧,從而獲得強自體感的孩子,即使以後受到嚴重虐待,也不會成為人格障礙者。

現在,描述你自己的劇本

我並不是說,當你意識到你的問題(傾向於惹惱你的老闆,或者總是愛上不該愛的性伴侶)的童年起因,就應該痛責你的父母,指出他們的可怕行為。

大多數父母都會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做到最好。我們應該做的是,接受並重塑他們在我們童年時對我們採用的撫育方式,使之符合我們自己的人生目的,重寫我們的人生劇本。

現代社會正轉向一種抱怨的文化,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把自己視為受害者。有一小部分人把父母當作自己失敗的借口,但是大多數人在想到父母時,都會否認不好的一面,強調好的一面,認為這是更安全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洞察力是我們小時候受到了什麽樣的父母撫育;但重要的是,這不應意味著責怪父母。

責怪父母真的有用嗎?當然沒用——責怪父母是無濟於事的。但內省可以讓我們得到各種好處。

大多數父母都會盡最大努力來照顧自己的孩子。鑒於我們的父母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控制他們所做的事,責怪父母是不恰當的。另外的原因是,如果我們責怪父母,也意味著我們可能有理解力,但缺乏內省。因為責怪意味著我們仍然感到憤怒,無法通過自我覺察來驅除憤怒。

我們小時候受到了什麽樣的父母撫育?面對這個真相的困難在於,我們感到很想維護他們:我們愛他們,也恨他們。此外,我們如果詆毀他們,便會常常覺得是在詆毀自己,因為他們是我們的一部分。

若要改變過去的經歷對現在生活的影響,關鍵不是壓抑現實,而是內省

我們通過描繪自己,分析自己是什麽樣的人,了解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評估自己的動機——這些能力將我們與其他物種區分開來。最有價值的是要認識到,此時此地發生的事是過去經歷的一種表達。在認識到這一點的那一刻,我們就會有所改變。

你可以把情緒審視應用起來:寫一個短篇故事,以你自己為中心人物。

無論你認為自己寫得好或不好,有創意或無創意,我都建議你嘗試以自己的情緒審視為基礎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長可短。這個練習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是愉快的。

我認為,你應該通過寫這個故事來尋求兩項內省能力,當然你可能還會想到其他方面。

第 1 個內省能力是,關於你現在的自我或生活,哪個方面令你不快樂。

第 2 個內省能力是,你能做些什麽,以及什麽阻止你這樣做。

1

選定一個主題

一個相當具體的問題,一個你希望會發生改變的事物。

·我怎麽了?

·為什麽我在工作中沒取得更大成功?

·為什麽我找不到合適的伴侶?

·我應該和現在的伴侶在一起嗎?

·我怎樣才能和我的小兒子相處得更好呢?

·我母親愛我父親嗎?

·為什麽我總是和老闆鬧翻?

·為什麽我總是感到沮喪和煩躁?

·為什麽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浪費在看電視上

你現在可以開始寫你的故事,創造一個中心人 物,給這個人物起個名字,構思其個人經歷。

包括家庭劇本,良心,依戀模式和自體感

2

情節

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你的故事建立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

03

聚焦你現在的生活

我提供的構思給了你很大的自由度,但也有一個更具體、嚴格的方法。

首先,拿出幾張紙,在每張紙上寫下一個名字:

·你情人的名字(如果你現在沒有,就寫上一個情人的名字;要是你從來沒有過情人,就寫下你夢中情人的名字)

·對你最重要的朋友的名字

·最惹你煩的朋友的名字  

對於上述幾個人,依次分析,總結他們的個性以及他們與你的關係。從你的家庭劇本、良心、依戀模式和自體感方面,依次分析他們每個人。

希望這個屬於你自己的故事,可以幫助你理解過去的經歷,使其對現在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