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東北為什麽這麽多蒙古人?

文/王凱迪

縱觀今天富饒的東三省,無論是黑、吉、遼的任何一個省份,帶有蒙古族名稱的行政區劃都十分常見:遼寧的喀喇沁蒙古自治縣、阜新蒙古自治縣,吉林的郭爾羅斯蒙古自治縣,黑龍江的杜爾伯特蒙古自治縣等等,至於以蒙古語命名的地方則更加不可計數。那麽,為什麽大東北會有這麽強烈的蒙古色彩呢?

01 蒙古的回歸

如果論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是哪裡人,那麽終極答案一定不是今天的外蒙。因為成吉思汗的祖先蒙兀室韋來自於望建河(黑龍江上段)下遊的深山中,最早的蒙古部落很可能就是早期生活在大興安嶺東麓深山中的一支半遊牧、半漁獵的部落。這些蒙古部落在唐朝末年開始逐漸沿著嫩江河谷向西遷徙,最終到達了克魯倫河上遊的肯特山一帶,繁衍出後世的成吉思汗家族。然而,當蒙古人統一高原之後,他們也自然而然地發動了回歸故地的征戰。

圖/蒙古人祖先

02 東部蒙古諸王

成吉思汗在經略蒙古草原統一諸部時,外戚特薛禪家族和幾個弟弟都立下了戰功。蒙古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分封諸侯,把外戚特薛禪家族和四個弟弟,分封在東蒙古,史稱東方諸王。《元史·特薛禪傳》和拉施德·哀丁的《集史》對東蒙古諸王的封地做了詳細的記述。

外戚特薛禪家族的分封之地主要集中在額爾古納河(望建河)東部的大興安嶺東麓一帶,即今天黑龍江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一帶。另外,特薛禪家族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與西拉木倫河上遊也有封地存在。由此可知,特薛禪家族的蒙古封地廣泛分布在大興安嶺一線的東北平原西緣地區。

成吉思汗的弟弟們同樣在東北大興安嶺一線有著廣闊的封地,其大弟術赤哈薩爾封地在呼倫湖與拉爾河一帶。成吉思汗二弟合赤溫的封地則位於金國的北邊長城附近,處在今天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一帶。成吉思汗三弟帖木哥斡赤廳的封地則深入了東北腹地,在外興安嶺以南,直至嫩江、松花江流域。

別勒古台是也速該小兒子,成吉思汗異母弟,他的封地同樣在東北附近的赤峰一帶。由上可知,與成吉思汗關係非常緊密的蒙古東方諸王管轄著東北的大量土地,這些地區的其他諸如契丹與女真等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明顯的蒙古化趨勢。

圖/元朝的遼陽行省

03 大明蒙古戰略

明朝初年的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朝廷基本覆滅,本來聚集在東北邊緣的蒙古勢力趁機歸降明朝,而明政府不僅不擔憂這些蒙古部落在東北地區存在的隱患,反倒希望利用這些蒙古人作為自己的武力儲備。

明朝於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四月,在今巴林地方設全寧衛,安置捏怯來等降臣。五月,在今洮安附近設泰寧衛,以遼王阿機失裡為指揮使;在今齊齊哈爾一帶設福余衛,以海撒男答奚為指揮同知;在今洮兒河上遊(吉林西部)設朵顏衛,以脫魯忽察兒為指揮同知。七月,在今達來諾爾湖畔設應昌衛,安置失烈門等。其中泰寧、福余、朵顏,即是明代東北著名的兀良哈蒙古三衛。

圖/被蒙古嚴重吞噬的明朝東北領地

這些蒙古邊衛的存在雖然在明朝初年為北方諸王(尤其以燕王朱棣與寧王為首)帶來了足以扭轉戰局的兵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尾大不掉的隱患。明朝的羈縻統治政策使這些東方蒙古部落最終成為了搖擺於蒙古草原與北京之間的緩衝個體,並且不斷吞噬著明朝本就薄弱的東北邊防體系,其遊牧地帶不斷擴張到遼西、松花江中上遊地區,甚至直抵海岸,逐漸形成了今日蒙古族的廣泛分布局面。

參考文獻:1.東北史綱要

2.中國全史百卷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