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體物理研究者獲諾獎很意外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今年再次開出了“雙黃蛋”,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士·皮布爾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獨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有人說,從諾貝爾獎的歷史來看,天體物理研究者獲獎很意外。對此,業內專家怎麽看?

有學者表示,本來分別有可能獲獎的領域,現在同時獲獎,的確有些讓人意外,但也讓天文學研究者很興奮,他們獲獎是實至名歸。

詹姆士·皮布爾斯,加拿大裔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1935年出生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溫尼伯市,在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並於1962年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科學名譽教授。自1970年以來,他就被認為是世界上領先的理論宇宙學家之一,對宇宙大爆炸模型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通過理論工具和計算,解釋了從宇宙初期的大爆炸印記,並發現了新的物理過程。他的這些理論發現,使我們能夠解讀宇宙學的觀測。這些觀測表明,宇宙中只有5%的內容是已知的,構成了恆星、行星和我們。另外95%是未知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對於現代物理學來說是個謎,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米歇爾·馬約爾,1942年出生於瑞士洛桑市,1971年瑞士日內瓦大學博士畢業,現任日內瓦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1966年出生於瑞士,1995年在瑞士日內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日內瓦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

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基於恆星會因行星引力變化而產生微小擺動的理論,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行星——“飛馬座51b”,點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星星之火”,隨著各類觀測技術的突飛猛進,此後銀河系又有4000多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周愛英表示,他曾在1997年8月有幸訪學兩位瑞士天文學家,他們待人很友善。馬約爾教授帶他在洛桑湖裡試水他嶽父做的新木船,他與奎洛茲博士在法國用他們1995年發現飛馬座51b的1.93米望遠鏡,一同觀測搜索系外行星約10天。他們的軟體、光纖攝譜儀技術非常先進。

主要從事暗物質、暗能量、星系大尺度結構等宇宙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陳學雷表示,皮布爾斯在宇宙學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其中可能最重要的是他關於宇宙微波背景異塵餘生和關於結構形成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皮布爾斯作為迪克小組的研究成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可以產生微波背景異塵餘生的理論預言。不過,在他之前,伽莫夫的學生阿爾弗已經給出過類似的預言。但是,皮布爾斯的研究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正是因為聽說了他們的研究,找到了他們天線測量“噪聲”的來源,從而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異塵餘生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皮布爾斯此後也繼續對宇宙學理論進行了更深入研究,分析了大爆炸核合成、等離子體複合和宇宙微波背景異塵餘生光字退耦過程中的各種物理過程,並計算了宇宙微波背景異塵餘生的各向異性,進而他又研究了宇宙從一個相當均勻的狀態如何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逐漸放大原初的微小不均勻性,從而形成了高度非均勻的星系結構。宇宙大爆炸理論從一些初步的概念,逐漸發展為一整套系統的理論,皮布爾斯在其中發揮了主要的作用。他對理論的研究不是單純的數學推導,而是密切結合了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他撰寫的宇宙學教科書題目就叫《物理宇宙學》,是這一領域的名著。

(宋雅娟、蔡琳、黃京一採訪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