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經貿問題上,美國犯了哪些錯?

自2018年以來,美國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通過加征關稅、限制投資、製裁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等一系列極限施壓措施,想達到遏製中國發展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采取這些措施的理由,無外乎美國吃虧、巨大的貿易逆差以及製造業崗位的流失等。

6月13日,在清華大學主辦的“中美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美國對中國極限施壓是站不住腳的,不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還會引火燒身,甚至導致全球價值鏈斷裂,後果不堪設想。具體來說,在中美經貿問題上,美國可能犯了六大錯誤。

1.美國一些人可能犯了“健忘症”

美國歷史上掀起了多場貿易戰。其中,1930年美國簽署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準,該關稅措施主要針對歐洲,最後造成了慘烈的結果。

1929-1934年間,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了約66%,美國進出口額均下降50-60%,失業率從7.8%上升到25%以上。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正是《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了那一次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美國可能犯了“健忘病”,剛過去90年就忘了歷史。當前美國掀起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後果很可能遠遠超過當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

李稻葵進一步指出,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是全球經貿關係中最關鍵的一環,比當時的美歐經貿關係還要密切。今天是全球價值鏈時代,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是全球價值鏈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現在拿中美貿易關係開刀,實際上是對全球生產價值鏈開刀。

2.遇到問題總怪罪別人

當前,美國國內確實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曾經輝煌的地方如今卻非常衰敗,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鐵鏽地帶”。自美國步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後,位於美國東北部地區的重工業逐漸衰敗,很多工廠被廢棄,機器也布滿了鐵鏽。

川普政府認為,是自由貿易導致美國產業空心化,並且搶走了美國工人的飯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美國遇到問題時總覺得是別人的錯,實際上把自己的責任做了“外包”,中國經常成為被指責的對象。因為中國發展實在太快,也挺迅猛,在美國有些人看來,中國在很多方面逐漸超過美國是不能接受的。

阮宗澤指出,美國自己學者也說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實際上可能把美國變成一個自我擊敗的霸權。中國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說明現在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對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甚至像美國現在對中國的壓力,就輕易改變自己。

3.吃虧論站不住腳

自從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以來,川普政府經常抱怨中美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聲稱美國每年都要“輸給中國5000億美元”“美國損失了數百萬製造崗位”等。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國在整個經濟全球化中是獲益最大的,根本談不上吃虧。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以及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必然的,這跟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所確立的核心和主導地位密切相關。

吳曉求解釋道,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體系以及國際儲備市場中都佔據主導地位,美國要輸出美元,顯然其貿易赤字以及國際收支就會出現不平衡,這是個必然的現象。

與此同時,吳曉求指出,雖然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帶來短期的壓力,但根本不可能影響中國前進的步伐。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國家,從最低端到最高端中國通通有,沒有一個國家的產業鏈條像中國如此豐富。千萬不要低估中國經濟結構和市場規模的韌性。

4.強迫技術轉移是一個偽命題

美國政府曾多次指責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利,在某種意義上助長了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甚至還指責中國強製技術轉讓。

對於美方的說辭,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曾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誇大了中國強製技術轉移和盜用,忽略了真實的數據。事實上,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在改善而不是在惡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體系建立至今到不到四十年,這段時期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取得的進展是前所未有的,否則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可能大大提高。

至於強迫技術轉移問題,薛瀾表示,在市場經濟體系下這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如果一個企業不願意轉移技術完全沒有必要參與交易,其次如果交易中存在強迫行為,WTO規則可以對一系列的爭端進行解決和訴訟。

薛瀾還指出,全球價值鏈通過貿易進行分工,發展中國家一般處於價值鏈低端,從事低附加值的活動。但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不甘於長期從事低附加值的活動,願意給發達國家企業更加優惠的條件吸引他們進行技術轉移,加速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在國際上的技術轉移是一個常態。

5. 對貿易逆差根源認識不清

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爭端,借口是美國對中國有很大的貿易逆差。事實上,除了中國,美國對全球也有貿易逆差,而這種貿易逆差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造成的。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表示,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的經濟結構,即高消費、低儲蓄,這使得美國本土生產能力不能滿足其消費和投資需求,就必須從其他國家購買產品。只要美國的經濟結構不變,不管采取什麽措施,美國的貿易逆差是必然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個國家要想長期維持這樣的經濟結構是不可能的,美國之所以能是因為美元的特殊地位。全世界對美元有需求,才願意把錢借給美國,美國就可以長期維持貿易逆差。

白重恩指出,儘管美國存在高額貿易逆差,但總體上來說是受益的,“印了鈔票給別人,然後從別人那買來可以消費和投資的東西,並促進經濟增長”。當然不同的人獲益不一樣,美國政府沒有對貿易中受損害的人進行補助,忽視了自己的責任,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

6.對全球價值鏈斷裂風險評估不足

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美國將矛頭對準華為,並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美國正朝著把中國從全球價值鏈割裂的趨勢走,這已經影響到全球價值鏈,使全球價值鏈面臨系統性的風險,進而導致全球金融體系斷裂,而最大損害方很可能是美國經濟。

鞠建東指出,全球價值鏈裡系統性重要的企業也就100家而已。如果前50家系統性重要的企業生產產值全部減少25%的話,華爾街的反應會比雷曼兄弟倒台大得多,全球金融市場就崩潰了。美國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導,會引起巨大的海嘯。

鞠建東強調,美國行政當局需要對全球價值鏈斷裂對美國造成的傷害認真評估,要不然很可能對全球經濟以及美國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郭凌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