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貿易“戰事”更新前 重回談判桌的關鍵是什麽?

  中美貿易“戰事”更新前,重回談判桌的關鍵是什麽?

  3月23日,美國以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為籌碼,發起了史上空前的貿易戰。這場貿易戰還涉及中國對美國技術的投資並購,美國同時計劃將一項貿易爭端提交WTO。幾個小時後,中國商務部公布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這是中國對貿易戰的第一波反擊。如果美方公布加征關稅的進口商品清單,中國必然會有新一輪反製措施。

  對於中美經貿乃至整個中美關係而言,這是從未有過的局面。中美關係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經貿關係則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如今,貿易爭端更新在這個“壓艙石”上撞出了一道裂痕。正因如此,投資者不僅對中美經貿關係感到擔心,也對中美關係的走向有諸多猜測。建交近40年,中美關係進入一個關鍵期。

  中國一直表態不希望打貿易戰,不過一旦事關切身利益,的確退無可退。商務部發言人稱“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放言“我們會奉陪到底”。這表明“戰端已開”,就是“硬碰硬”。即使如此,貿易戰沒有贏家。我們仍應秉持理性、建設性和務實的態度,在堅決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尋求有效溝通和解決之道。這場貿易爭端烈度如何,又將以何種方式回到談判桌上,關鍵在於雙方能否妥善地管控和處置爭議。美國將在未來15天內公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最終清單發布前還有30天的公示期。這意味著“戰事”更新前,雙方還可能通過談判求得解決方案。

  這場以301調查為武器發起的貿易戰,旨在平衡中美貿易關係,美方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提出多重指控,川普甚至要求中方“立刻減少1000億美元逆差”。中方尚未對這些指控提出充分的辯駁。站在全球貿易的立場考量,這種做法損及中國企業,卻未必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獲益。一來很多品類的中國製造已是美國市場的 “必需品”,加征關稅推動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生產生活成本上升;其二,就產業結構而言,美國進口比較多的中國商品,原本就不體現美國的產業優勢。這不會如政策始作俑者期望的那樣,帶來美國相關產業的複興和工作機會的增加。

  也許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很多產品是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結果,即使其最終體現為“中國製造”,價值鏈的大部分可能為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全球公司分享。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勢必導致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受到損害。包括美國零售商協會在內的45家美商協會先後對這項動議說不,或許能夠說明問題所在。這大概也讓我們在這樣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陰霾中,對全球化多一點信心。

  中美貿易不平衡始終是難以避開的話題。只是在中國加入WTO十多年後,我們應該以不同的視角觀察這個問題。不可否認,無論是在製造和服務領域,美國都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中國居於中低端。不過現實是,中國已經開始尋求高品質增長,希望躋身於中高端。中國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資本輸出國。從福耀玻璃、比亞迪的電動大巴這樣的綠地投資,到一系列涉及保險、能源、房地產等領域的並購交易,日漸活躍的中國資本意味著中美商業之間有了全新的對話方式。我們也不能忽視這樣的變化:10多年前,美國政府的財經團隊給出的藥方,是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實現消費拉動,而非依賴於投資。過去幾年,消費逐漸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性力量。中國正在開啟一場4億中等收入群體驅動的消費更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意味著豐富且規模龐大的新商業機會。

  中美均應為這種商業機會變為現實做出努力。中國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已經宣布全面放開製造業,並加快金融、電信、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服務開放。這必然催生若乾個兆級市場。跨國公司在這些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山寨中國的終結和廉價時代的結束,暗示中國公司終可能和美國公司乃至其他全球企業同台競技,儘管他們躋身中高端還要假以時日。在這個進程中,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一樣,需要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兩國的政治家更需要承擔起責任,以全球化和開放思維,為企業家的創新與創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責任編輯:孟敏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