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很抱歉,你被裁掉了! 10位老闆口述辛酸裁員故事

出品 / 燃次元

作者 / 劉景豐 王琳 賀樹龍

裁員,一個艱難卻又必須面對的問題。

幾天前,燃次元(ID:chaintruth)推送了一篇《對不起,我被裁員了》的文章,講述了10位互聯網人親歷的裁員故事。文章發表後,被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微信公號累計轉載閱讀量已超60萬),並在社交媒體引發了熱議。不少人認為,普通員工都是裁員事件的受害者,而罪魁禍首是擴張失敗卻又不想承擔經濟後果的老闆們。

今天,我們翻開了硬幣的另一面。這是10位老闆口述的裁員故事,裡面有他們創業路上的辛酸、公司遇挫時的無奈,以及面對裁員複雜糾結的心態。創業不易,理解萬歲,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寒冷的冬日帶給大家一些人情和溫暖。

最後,我們從《創業維艱》一書中摘錄了幾句關於裁員的話,希望你能從中有所啟發:

1,“請相信我”是CEO每天都要對員工說的一句話,可是,一次裁員就令這種信任瞬間坍塌。

2,人們不會記得自己在公司效力的每一天,但一定會記得你將他們開掉的那一天。

3,我勤勤懇懇為你埋頭苦乾,希望你能有勇氣親自辭退我。

4,一定要和大家交談,幫他們把東西搬上汽車,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付出的努力心存感激。

5,正確解雇高管的第一步是,搞清楚自己為什麽給公司招錯了人。

6,你無法讓他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你絕對可以讓他保住自己的尊嚴。

01 裁員20%,公司效益提升20%

口述 | 周先生 某農業科技公司創始人

幾年前我創辦了一家服務農村市場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貸款服務,此後轉變為一家農業科技公司。

最開始,公司發展一直比較平穩,規模以每年兩三倍的速度增長,最高的時候能達到四到五倍,雖然比不了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動輒10倍、20倍的增長速度,但也能穩步發展。

2015年下半年,公司遭遇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場資本寒冬。短短幾個月,資本市場上已經沒有多少投資機構出手投項目了,甚至剛到11月,離過春節還有好幾個月呢,許多基金都提前放假了,沒有人看項目了。

我們恰好就在那段時間,亟需引進一輪融資。2015年下半年開始,我每天一睜眼腦子裡想的就是約投資機構。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跟四五波投資機構見面,見面之後大部分機構又說只是看看項目,短時間沒有出手的計劃。

對於員工來說,可能不用擔心公司的資金狀況,可是對於創始人和CEO來說,找錢讓公司活下去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我甚至沒有過過一個完整的周末,工作日因為約訪投資機構落下的公司業務,需要在周末補上,然後新的一周再出門找資本……

兩三個月下來,我談了近200家資本,最終敲定了那一輪融資。

2018年8月的兩件事情,讓我再次有了資本寒冬的緊迫感。第一是一些大公司“釋放”出了裁員的訊號;第二是一些資本告訴我,他們投項目的速度已經開始放慢了

“不幸”的是,我們又在這個時候開啟了新一輪融資。通常,在寒冬裡融資會讓創業公司的估值大打折扣,同時要面臨投資人嚴苛的融資條件,比如最近很火的“一票否決權”,以及反稀釋條款,還有對賭協定。我身邊的一家公司在融資的時候就遭遇了對賭協定,只不過原來投資機構拿規模對賭,現在變成利潤對賭。他們通常是要求創業公司在一個年度內實現一定數量的利潤,比如從虧損1000萬元到盈利3000萬元,這對創業公司而言是個不小的壓力。

這種情況逼迫著我們要考慮人效比,即如何實現投入和產出的最優化。

2018年9月開始,公司開始對所有員工劃出業務線,一旦有人達不到業務線便進行培訓,培訓完如果還不達標,我們就會考慮讓他轉崗或者裁員。這樣的好處,一方面讓沒有太大提升空間的員工找到新的增長機會,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員工的壓力型動力。

目前,公司已經優化了近20%的人員,公司整體的效益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20%,這是讓我沒想到的。

02 裁員是我們活下去的必經之路

口述 | 耿先生 某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長

我們是一家教育行業的新三板企業,為學前教育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並涉及學前教育的課程研發、智慧教育等。

2018年上半年,公司戰略調整。

起因是我們有一家為C端家長提供幼兒課程的分公司,已經經營了多年,但是遲遲沒有很好的營收。那時候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有持續盈利的,問題出在這個做To C業務的分公司上,經營了6年卻長期虧損。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維持這項業務的成本越來越高,公司人員的工資開支佔到該公司經營成本的一半左右。2018年上半年,山東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給員工繳納社保的最低繳費額逐年增加,這些人力成本的增加讓分公司的經營變得更困難。

有一段時間,我焦慮到夜裡一兩點都睡不著覺,白天工作也沒個精神。每天一到公司,就想著整個公司還有290多名員工等著發工資,他們靠公司來維持生計;如果公司倒下了,我怎麽面對他們?

兩個多月後,眼見虧損的形勢無法扭轉,甚至行業的冷清使虧損越來越擴大,最終我下決心關掉做To C業務的分公司,以此保住公司。

整個戰略調整大概持續了兩三個月,調整後有30多名員工與公司解約。讓我特別欣慰的是,大部分解約的員工對公司的調整非常理解。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我還和被裁員工保持著聯繫。一些離開公司的員工,後來去了我們的競爭對手那裡工作,在碰到一些業務的問題時,甚至也會來找我,能幫忙的我也都盡力而為。

那次調整後不久,公司還對剩下的員工進行了一輪提薪。現在來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比原來更高了,那次調整是我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也是我們活下去的必經一步。

03 一月裁掉上千人,HR要有強大內心

口述 | 劉女士 某互聯網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

我做HR十幾年,裁過很多人。

最多的一次,一個月就裁掉超過1000人。那是2011年,當時我在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團購網站“百團大戰”,公司也布局了團購業務,一個月招了近千人,後來發展情況不太樂觀,追不上滿座、拉手、美團等競爭對手,於是高層決定砍掉整個事業部。團購非常燒錢,公司已經虧了很多,如果1000多人都按N+1給足補償金的話,那整個公司立馬就會癱瘓。

這種情況下,打感情牌很重要。打感情牌不等於糊弄員工,而是說——如果大家對公司有感情,那麽每個人都是可協商的。大部分人都熱愛自己為之奮鬥過的事業,也能體諒公司的難處。HR也好,企業管理者也好,一定要在裁員的時候想方設法幫助被裁員工,比如幫他們投簡歷、做背書。跟他們面聊的時候,對他們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可,坦誠告訴他們公司的情況和難處。其實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素質是很高的,大部分員工都比較好談,不好談的只能慢慢談。

HR是個高危行業。裁員的決定不是HR做出的,但跟員工談裁員的時候,HR是代表公司的,員工不能接受裁員,又沒有地方可以釋放怒氣,就會對HR發泄。我們遇到對我們哭的,對我們說髒話的,對我們人身攻擊的,甚至還有要打我們的。我個子比較矮,1米6,有一次,跟一個1米8的小夥子談裁員,他拎起凳子就要打我。但我理解他,一夜之間工作沒有了,需要重新找工作,他的內心是很恐慌、很沒有安全感的。可能還要還房貸,要養家糊口,要照顧父母,要給孩子交學費……

我希望大家能理解,在做裁員這件事的時候,HR的處境也很難受,也很委屈。我經常跟團隊的小夥伴說,HR這個工作就是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然做不了。舉個例子,因為處在一個職能性的部門,HR的工資普遍都不高,一個月只有五六千塊錢,但是他給別人算工資的時候,別人一個月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都會有。如果他心理失衡的話,他根本就做不了這個工作,對吧?所以我說,HR要有強大的內心,要足夠包容、平和,要懂人性。

員工不容易,HR不容易,那老闆就容易嗎?養1000人,起一塊業務,1個億花出去了,回頭把整個事業部裁掉,那種感覺就像——你買了一隻股票,它一直跌一直跌,你終於決定忍痛清倉,內心能好受嗎?當然,屁股決定腦袋。普通員工想的是——我沒有工作了,你還有工作、還拿薪水。他們不明白,老闆的一輩子都有可能栽在某一次創業上。

有很多無良律師喜歡教唆被裁員工鬧事。因為他們知道,大公司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希望有負面新聞出現,所以鼓勵被裁員工隨意要錢。這個時候,你無論怎麽講勞動法,都是不管用的。

當然,常見的裁員原因還有架構調整、業績不達標等。業績不佳的員工,很多時候是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努力的,當他遭遇裁員的時候反彈也更大,因為對他來說找新工作更難。三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員工也比較棘手,有些員工懷孕之後就會開出各種假條,這個時候企業也很難做。有一次,我們懷著孕的HR去跟另一個也懷著孕的員工談,她對她說——其實懷孕了我們也可以堅持工作的。沒想到對方對她破口大罵,甚至詛咒她的孩子。她出來後抱著我哭了一個小時。

說回來,這幾年互聯網行業的泡沫太嚴重了,很多創業者拿到很多錢,但並不珍惜每一分錢。等到錢不夠花的時候,裁員就是省錢的最快途徑。2019年,裁員也還會有。在經濟轉型調整的大背景下,希望每個公司都能保持戰略上的清醒和穩健吧。

04 創業五次後,我把自己也裁掉了

口述 | 林先生 某遊戲公司合夥人

2018年年初,我們裁掉了一個十幾人的開發團隊,給了他們N+1的賠償。

我們是一家遊戲公司,2015年成立。前兩年,我們燒了700萬做了一款RPG遊戲,遊戲在2017年5月左右上線,我們幾乎天天在辦公室盯著數據,興奮曲線是以小時為部門的。

起初,數據很好看,最開始的一個月流水是1400萬,緊接著就一千多萬出頭,然後就七八百萬,基本上5個月就掉了一半。

數據掉得太厲害了,合夥人覺得這類遊戲沒前途,他們想在半年內再搞出一個新的產品,希望能夠再火一把。於是,團隊一下子從30多人擴張到將近50個人左右,我們開始研發新的手遊項目。

項目啟動一段時間之後,心裡越來越沒底了。我就說,別猶豫,趕快裁員吧。那個時候我是法人,如果照當時的情況(團隊一個月燒七八十萬)搞下去的話,很容易欠薪,這個事情我乾不出來。

當時,我們的資金已經緊張了。網頁遊戲總共帶來了1000萬的純營收,但最後利潤沒多少。而且2017年年底,我們給員工發了人均2.8萬的年終獎,一下子100多萬就沒了。

到了2018年4月左右,我們決定融資。遊戲最初上線的時候,有一家合作方說要合作,估值還挺高的,差不多是4000多萬,但老股東不同意最後的融資方案,所以在項目上升期我們也沒有融到錢。我們再去找人家的時候,團隊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就被新的投資方佔據了。

這次創業我付出了很多心血。遊戲後期的運營需要一個一個去疏通管道,但我們是小團隊,人家根本不搭理。 我去樓下等管道的人或者發行的人,經常從下午四點多等到晚上七八點,人家都不出來。後來我就說我順便過來的,人家給個面子下來喝個咖啡就上去了,再後來慢慢的人家會跟我聊一個半個小時。

最狼狽的一次,我記得是夏天的晚上。陪管道商喝完酒,我把人家送回去,自己在那個小區迷路了,也可能喝太多了就吐了,直接睡在小區的草地裡邊。過了20分鐘左右,我才知道自己在外面。半夜兩點多,我在小區裡一邊走一邊吐。這樣的情況在我創業過程中不下五次。

這已經是我第五次創業了,我唯一覺得虧欠的是我老婆。我老婆懷孕的時候,我基本上一兩個月才回一次家,就待一個周末。後來,我的孩子早產,我老婆做了剖腹產手術,孩子出生之後,放在保溫箱裡,我記得清清楚楚,我就在醫院裡陪了她三天,就來上班了,但她一直很支持我

第一次創業我非常焦慮。那個時候天天熬夜抽煙,晚上跟合夥人找個地方,一聊就到凌晨三四點,大家走的時候還意猶未盡,都是希望相互取暖,整個人的身體機能熬得老化了不少。

現在,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我覺得挺舒服的,可能未來我都不會再創業了。

05 我是CEO,我不能放棄

口述 | 宋先生 某金融科技公司CEO

放在兩年前,如果有人說“你看你放棄那麽好的銀行高管工作不做,出來創業圖什麽”,我會在心裡笑他不懂得追求夢想;現在有人再這麽告訴我,我會在心裡感激他,因為這可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

幾年前,我辭掉銀行高管的工作,創辦了一家針對白領女性醫療美容做分期貸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我預感到這個市場將來有極大的潛力,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源,比如能拿到足夠多的資金,有規模化的資產端。

公司發展很快,業務好的時候,我們在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55%以上,那時候公司蒸蒸日上,不誇張地說,錢是湧著進來的

到了2017年底,市場轉冷,公司面臨一場大的戰線收縮,相繼停掉了東北等市場的擴張,也裁掉了一部分人。原以為到2018年形勢會好點,沒想到2018年形勢越發艱難。我們一度都沒有資金來放貸了,公司的人員又開始縮減。

看到曾經的工作夥伴,有的主動離職,有的被優化掉,我也感到很艱難,可我是公司創始人,我不能放棄。為了找錢,我幾乎每周都出差,天南海北地找資金方合作。我們的資金供應端主要是銀行,中國的潛規則裡,跟銀行談合作,第一道關口就是喝酒

我是從銀行出來的,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可我平時不愛喝酒,甚至有點討厭喝酒。為了公司的發展,為了拿下業務,我豁出去了。每到一個地方,找到當地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我都要擺上一頓酒局,請這些錢袋子把門人好一頓把酒言歡。有時候,一周要有兩三次這樣的酒局,我每次都喝得大醉。

一年下來,我喝了將近100場這樣的酒局。本來我體型偏瘦,不斷喝酒加上長期缺乏鍛煉,這一年,我足足胖了40斤。

但銀行的決策機制是一個偏長期的過程。上半年資金短缺,結果下半年拉來的錢又集中趕來,資金的問題解決了,甚至都過剩了。如今又要拚命地找資產端,把拿來的放貸出去。

現在,我顧不得休息,又要快馬加鞭地給錢找出口了。

06 我把整個公司都背在了身上

口述 | 陳先生 智能硬體領域連續創業者

我創業5年多,裁員基本上每年都要經歷一次。

第一次是最痛苦的。當時,我們預計業務量可以漲5-10倍,所以人員擴張得比較快,但實際上隻漲了2-3倍,沒有達到預期,只能裁員。創業者很多時候都是很主觀的,隻願意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當時覺得,這些人都是我招的,大家感情還不錯;另一方面,裁掉他們相當於昭示天下——公司不好,CEO不好。所以,不願意裁員,很痛苦、很內疚,一直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的。

後來,公司經歷了一次轉型,原有的業務不做了,不可避免又要裁員。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心態完全不一樣了。這是因為,裁的人多了之後你就會比較麻木。你會寬慰自己:斷捨離是你能力的體現,你在進化、提升,讓這些人離開是為了讓公司發展得更好。這個階段,CEO會覺得自己一點過錯都沒有,特別沒有人情味,所以其實也很難把業務做好。因為人畢竟是感情動物,你太客觀,就會沒有朋友,公司文化也不會好。

到了第三個階段,心態變得特別複雜,我自己也做得特別不好。後來反思,一家公司應該是極度透明的,公司運轉得好不好、個人的能力強不強,都應該有個客觀的依據,行和不行要有共識。另外,在去留的問題上,應該讓離開的人感覺到被尊重,讓留下來的人覺得他值得留下來。

CEO的壓力無疑是數倍於任何一個員工的。員工做的是封閉式命題,CEO做的是開放式命題。創業這幾年,我一直非常崩潰,早期經常要看心理醫生。記得有一段時間為了融資到處奔走,常常一兩點才睡覺,四五點又醒了,基本上是個深度的焦慮症患者。

這五年多來,我經常會感覺,自己把整個公司背在了身上。

07 長官的侄子,我也要裁掉

口述 | 徐先生 某互聯網創意公司創始人

服務行業,人員成本是最大的開支。

我們是一家做線上品牌創意整合的機構,最高的時候,在職人員超過500人。

在天津,我們算是一家比較好的企業,一些長官經常會把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安插過來,我們又不能直接拒絕。對於這些“關係戶”,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把他們直接交給HR來面試,如果能力合格,我們當然歡迎他們;如果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也會委婉拒絕;假如能力一般,但又不能推辭的,我們會事先把我們工作的難度、要求告訴他們,然後把他們安排在比較適合的崗位。

創意服務行業是一個淡季和旺季明顯的行業,有一些季節比如過年前後,創意的需求量是非常小的。按照一個員工平均每月開支8000元來算,500個人三個月下來的成本就要1200多萬元。這幾乎吃掉了我們大半年的利潤,這時候,人力是公司最大的成本。

2018年上半年,我們預感到經濟形勢不會太好。所以從2018年初,就著手進行了一輪調整。調整的方式是減少自有人員的數量,加大了我們供應鏈服務端服務商的數量,強化我們的1+1+N(互聯網+創意產業孵化+農業旅遊)的布局。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會通過線上平台,把業務量外包出去。

減少人員,最難的是怎麽減少“關係戶”。我們有一個員工是長官的侄子,當初被安排到公司,但是工作一直不太有起色。眼瞅著越來越多的“關係戶”來到公司,如果都像他一樣,以後肯定成為公司一個不小的拖累。後來我找到人力,了解了這些“特殊”員工的情況和表現,又讓人力找他們談話,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與其他員工的差距。一段時間後,他們也感到了壓力,大部分主動離開了公司。

2018年下半年,我們的在職人員已經從500多人減少到300人左右,這使公司的運營成本一個月就縮減了100萬元左右,這讓我們在經濟寒冬裡更有競爭力。

08 潮水退去,曾經只是一場夢而已

口述 | 馬先生 區塊鏈領域創業者

2018年年初我們公司20人,年中80人,年底又回到了20人。

我是區塊鏈領域的一名創業者,我們公司以技術見長,主要為區塊鏈行業的企業提供服務。2018年年初,數字貨幣價格處於高位,訂單不斷飛來,我們對於未來的預期比較樂觀,所以不停增加人手。

到了年中,行情變壞,業務越來越少,維持這麽大的一個團隊非常困難,只能裁員。用了三個月時間,我們把人數從80裁回到20。

這是我創業以來經歷過的第一次裁員。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他們當初可能滿懷著希望,從別的行業跳進了區塊鏈行業,但是沒想到由牛轉熊會這麽快,所以離開的時候很是失望。跟他們談裁員,你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你希望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和交代,另外也盡量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

留下來的主要是盈利的部門,但CEO在做決定的時候也很難不摻雜一些個人情感,這是壓力最大的地方。有很多朋友,因為信任你才來的,相當於你欠了一筆債,所以裁員的時候很難果斷,要做很多溝通,讓他們理解公司的處境和難處。

CEO很多時候都處於焦慮狀態。我經常晚上睡不著覺,只能到處散步。當公司處於向上走的狀態時,很多問題都會被掩蓋;當公司處於向下走的狀態時,團隊在方向上的分歧就會出現。有的人傾向於攻,有的人傾向於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和想法,這時候老闆是最難的。

牛市的時候,有泡沫,大家賺錢很容易。現在,大家都在思考,區塊鏈究竟能解決什麽問題?好在我們是家有技術的公司,有自己的打法和盈利模式,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這一年的起伏給我的啟示是:一定要在樂觀的時候屯好糧草,然後在悲觀的時候不斷堅持。當大風來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浮盈的機會,但能在大風中長期站住腳的還是少數。所以創業者一定要謹慎擴張。

因為,當潮水退去,你會發現,曾經的樂觀布局,只是一場夢而已。

09 亂世出英雄,但我不是真正的英雄

口述 | 李先生 某遊戲公司創始人

2018年12月29日,我決定把公司關掉。

我經營的是一家手遊公司,創立於2018年年初。這個產品是我在原來公司的一個想法,後來中途不做了,我覺得點子不錯,就在離家附近開車8分鐘可達的地方租了個辦公室,開始創業。

折騰了大半年,遊戲上線了,數據還不錯。沒幾天,原來的公司就找過來了,他們告我侵權,要求運營那邊下架。運營那邊說,如果我原來的公司拿出證據,就立馬配合他們下架。

我覺得侵權的說法是模棱兩可的,在目前的遊戲市場上,你不可能做到一個跟現有的遊戲完全不一樣的產品,而且我們這個遊戲是有軟體著作權的,他們也有,不過大家都沒有版號。

12月29日, 我開車回老家參加表妹的婚禮,一路上他們不停地給我打電話,到家後,我打開手機有五六個未接來電。到了婚禮現場,我剛坐下來五分鐘,電話就來了,所以我基本上就沒有吃飯,不停打電話和接電話。

我想,他們這樣的大公司有專門的法務來應付這個事情,但我沒有,我要自己陪著,之前我的心思都放在遊戲開發和運營上。如果沒有時間搞遊戲,公司不是就被拖死了嘛。

這太耗費心力了。我上班的時候,多安逸呀。一放假啥事沒有,像元旦假期我在家就能開開心心玩三天,現在倒好,好不容易回家,幾個小時都用來打電話了,我媽都說了你公司有這麽多事情嗎?天天打電話。

所以,我不想再繼續創業了,我打算元旦過後,就把公司關掉。我提前通知了一個關係不錯的同事,告訴他如果有好機會的話,自己可以考慮一下,該給的,我都會給他。

我承認,我創業創得不是很徹底,中間確實走了一些捷徑。

我也遇到過錢不夠發工資了,本來想著去銀行借款,正好我的妻子自己開公司,他們公司账上錢太多,想走一點兒錢出去,所以我向他們公司借了錢來發工資。

當初,妻子說遊戲行業這麽不景氣,你覺得現在創業合適嗎? 我跟她講:如果是行業最好的時候,大家比拚的是資本和資源,只有最壞的時候,才能看到能力。

當時我覺得亂世出英雄,可惜我不是真正的英雄。但我挺知足的,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確實做出了一款盈利的產品,這就夠了。

我暫時不打算找工作,把員工清退,該給的賠償給到位,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可能未來都不會創業了,除非我再一次頭腦發熱。

我覺得特別虧欠我女兒,她才兩歲,我每次上班出門前,她都會說:爸爸,我和你一起去上班吧。這話我聽得特別扎心。

10 情況好了,叫你們回來

口述 | 張先生 某VR公司創始人

裁員的前一天晚上,我其實並不糾結。

我們是一家VR公司,成立於2015年。都說2015年是VR元年,但到了2017年之後,風投在這個行業的投入開始變少了。

2018年年初,我明顯感覺到了行業的不景氣。以前一天可能有10多個谘詢的,一個月報價能報幾百萬出去,成交的話,十個總能撈一個嘛。現在的話,一天平均下來也就只有1個谘詢的。

我記得當初趕項目的時候,早上9點上班,晚上10點之後才回去,那個時候非常累,但起碼有活兒乾。現在,員工手上的活兒越來越少了,工作量從以前的加班加點到現在的不飽和。

資本的態度也變了。最開始我要融資的時候,我去找一些大的機構,他們都說我們可以談談,後來變成了等我產品做出來,再後來就是等我的發明專利下來。現在,我的發明專利已經下來,他們還是說再看看。

我就想著如果客戶不多,純投入的話,我就不需要那麽多人,於是2018年3月開始,我陸陸續續裁掉了一半人,現在公司只剩下技術人員了。

員工走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多少抱怨,還有一些人感激我。因為VR行業的收入相對來說比較高,他們也都知道老闆不容易,也感受到了行業不景氣。

這次創業,我投了差不多兩三百萬,這相當於我家裡80%的資產,可以說除了房子以外,我所有的東西都搭上了。有時候,在家睡不著,我就半夜3點鍾回到公司來想東西,然後早上我老婆發現我不在,就會說:肯定是又去公司了,反正他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

我覺得最虧欠的就是和我一起創業的這幫兄弟,因為整個行業不好,大家沒有做出一個優秀的案例,也沒有賺到很多錢。

本來,2016年我們要和樂視合作,後來融創入股了,所有對外的合作都暫停,合作也沒有達成。現在想想,如果合作的話,我們肯定會大批宣傳,也會採購一批設備,投入大幾百萬。當時如果真的做了的話,真不好說。

我還是相信這個行業的。5G就要來了,這和我從事的工作關係很大。比如VR直播4G時代是不可能做的,一定要等到5G普及之後。所以,我一直在盯著行業的發展脈絡,我一直堅持每天訪問國外的網站,看AR、VR的新聞,我英語不行,就通過谷歌翻譯看。

公司的錢還可以熬到2019年結束,今年肯定是不會有年終獎了。我覺得2020年會有一個大爆發,員工走的時候,我都告訴他們:等行業好了,我再叫他們回來,希望可以成真。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X先生”、“X女士”皆為代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