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華期貨排隊IPO:靠天吃飯營收承壓 投資股票現巨虧

  資產管理業務作為南華期貨的五大主要業務之一,發展並不順暢。其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數從2015年的259個下降至2016年123個,截至2017年年末僅為44個,管理資產規模在2017年減少至60.43億元,較2016年同期降幅近60%。

  時代周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

  近日,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華期貨”)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58000萬股,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

  招股書中表示,本次發行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

  早在2015年11月,南華期貨的招股書就在證監會官網上進行了預披露,完成披露後的南華期貨一直未有新進展。直到今年3月30日才再次提交申報稿,在經營情況、財務數據、發展規劃等內容上進行了更新,而其發行內容與2015年申報稿相同。

  三年後的南華期貨,業務在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谘詢、資產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業務,全資子公司隊伍也在南華香港、南華資本中增加了南華基金,但其依舊處於以期貨經紀業務收入為主、創新業務發展緩慢的“靠天吃飯”處境中。

  時代周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南華期貨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A股市場尚未有獨立上市的期貨公司,而今年以來,期貨公司上市風潮漸近。據證監會4月12日的統計數據,目前在A股市場排隊上市的期貨公司除南華期貨外還有3家,分別為南瑞達期貨、金瑞期貨與弘業期貨。

  “期貨行業集中度目前來看是比較低的,期貨公司自身的實力又普遍較弱,利用A股融資助其能在行業發展上跑馬圈地,是期貨公司上市的訴求之一。”某大型期貨公司的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

  靠天吃飯

  南華期貨前身為浙江南華期貨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系由浙江華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杭州華能聯合開發公司於1996年共同投資組建。歷經7次股權轉讓與5次增資,目前南華期貨控股股東為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3.35%,注冊資本為1.5億元。

  據了解,南華期貨實際控制人是橫店社團經濟企業聯合會,其直接持有橫店控股70%的股權。而橫店控股目前已經有英洛華普洛藥業橫店東磁得邦照明橫店影視等五家上市公司,業務橫跨影視、醫藥、金融等多個領域。若南華期貨完成上市,將成為“橫店系”的又一上市公司。但從南華期貨近幾年的營收情況來看,上市之路注定不平坦。

  招股書顯示,在2015-2017年,南華期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89億元、7.77億元和20.42億元。對2017年在營收成績上的大幅增長,南華期貨表示,為“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風險管理業務涉及的貿易收入與該類業務涉及的支出同步波動所致,對利潤影響較小”。減去“其他業務收入”後,南華期貨在2017年的營收約為7.42億元,在報告期內出現了營收下滑。

  從收入結構上看,南華期貨的利潤主要來源於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包括了期貨經紀手續費、交易所減收手續費和保證金利息收入),在2015-2017年,公司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5.45億元、5.85億元和5.5億元,佔各年的實際總營收比例為61.3%、75.2%和74.12%。

  按照成交額計算,南華期貨在境內期貨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從2015年的2.99%降至2017年1.57%。對此,南華期貨在招股書中表示,對期貨市場高度依賴的盈利模式導致公司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仍面臨市場佔有率下滑的風險。

  作為影響經紀業務收入的手續費率也在不斷下降,據中期協統計,期貨行業整體的平均手續費率已從2011年的0.342%下滑至2015年0.105%,2016雖有所反彈,但整體仍然呈下降趨勢。

  上述某大型期貨公司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行業在價格上的競爭造成手續費率下降,這與證券行業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期貨交易所對期貨公司減收手續費帶來的收入,在南華期貨的手續費收入佔比在報告期內中出現了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20.74%提升至2016年37.57%,2017年佔比達到了52.98%。

  “交易所減收手續費的評價標準中有一定的價值導向,會依據市場不斷變動。”上述期貨公司的負責人解釋到,“交易所會向產業服務做得好或期待活躍的品種傾斜,有引導行業發展的作用,與公司的交易量交割量沒有直接聯繫”。

  “靠天吃飯”的模式很難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點在證券板塊上就有所體現。截至4月20日,券商板塊估值PB 為1.51,接近歷史低位。深圳某上市券商人士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自家公司估值太低,“依賴市場行情變動的營收情況,很不穩定,盈或虧一眼就能看清”。

  創新遇難

  近幾年來,南華期貨似乎也想擺脫“靠天吃飯”的宿命。在其2015年披露的招股書中,南華期貨就將推動經紀業務轉型、持續拓展投資谘詢業務、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作為主要發展戰略。

  而截至去年年末,南華期貨在貢獻營收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損溢、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收益上,分別實現營收-0.36億元、1.41億元、0.018億元、0.02億元、0.28億元、0.14億元,分別在總營收的-4.69%、18.48%、0.24%、0.27%、3.67%和1.79%。

  其中,投資收益出現的虧損主要受股票投資收益的影響。去年,南華期貨在股票投資收益方面出現了1.79億元的大額虧損,且在其自有資金參與子公司南華資本的資產管理計劃也頻頻出現虧損。

  南華期貨對此解釋為“公司開展定價服務業務時,為對衝風險敞口而產生的投資。虧損已經由場外衍生品交易產生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得到彌補。”

  而資產管理業務作為南華期貨的五大主要業務之一,發展並不順暢。其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數從2015年的259個下降至2016年123個,截至2017年年末僅為44個,管理資產規模在2017年減少至60.43億元,較2016年同期降幅近60%。

  2017年以來,在資管業務整體處於“去通道”的背景下,管理規模、產品數量均較2016年明顯縮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2458億元,較2016年底的2792億元減少334億元。

  “排名靠前的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風險子公司、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現在創新業務發展比較滯後的公司自然缺乏競爭力,而來自監管的因素對發展滯後的公司影響更大。”上述期貨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在上述報告期內,南華期貨淨利潤分別位0.81億元、1.6億元和1.94億元,淨資本分別為11.05億元、12.89億元、11.59億元。據中期協統計,南華期貨2016年在淨利潤與淨資本兩項指標上分別位列行業的第18與第11,在行業排名中與第一梯隊尚有距離。在南華期貨招股書中,將未來三年內的發展戰略目標定為實現“以衍生品服務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集團”。

  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的四家擬上市期貨公司都存在業務模式單一、過度依賴經紀業務的情況。據中期協刊發的《2016年度期貨公司財務資訊》顯示,瑞達期貨在2016年淨利潤為2.20億元,排名第5,盈利能力稍強;南華期貨排名第18;弘業期貨以0.78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2;金瑞期貨在2016年僅實現淨利潤0.55億元,排名第33。

  “目前大多期貨公司是通過股東或控股股東實現資產上市,因為有集團或母公司的協作更利於期貨公司發展。” 上述期貨公司負責人分析表示。在期貨公司披露的招股書中,增設子公司和營業網點、兼並收購是重要的募資用途。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