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炎患者為什麼病情反覆控制不好?元兇有5個

肝炎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患者就很容易灰心喪氣,認識上存在誤區,使得某些錯誤觀念在患者心中漸漸地「扎了根」,這對病情的康復是極其不利的,這也是患者病情反覆的原因之一,現在是該丟掉這些錯誤觀念的時候了。以下是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

一、對肝炎傳播途徑認識的誤區

大家必須知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通過消化道傳播,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才是通過血液、體液、母嬰垂直、創傷性醫療器械等傳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電腦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傳播B肝和C肝。

二、對「小三陽」、「大三陽」認識的誤區

普遍認為「小三陽」好,「大三陽」不好,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所謂「大三陽、小三陽」指的是B肝免疫指標中e抗原陽性還是e抗原陰性,陽性者為大三陽,陰性者為小三陽,它只能反映機體的B肝免疫標誌物狀態,並不代表病情輕重或傳染性大小。注意:病情輕重要看肝臟功能各項指標及肝臟影像、病理等指標,傳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載量。

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都存在慢性B肝攜帶者和慢B肝患者,如果是攜帶者,意味著病情相對穩定,基本沒有明顯的肝功能損害,可以承受正常的工作、學習任務;如果是慢性活動性或肝硬化患者,就必須進行治療。

三、對定期複查認識不足

有些肝炎患者明知自己是HBsAg (+)攜帶者,卻不複查也不就醫。

竟不知道,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進展大多數是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造成的,病毒潛伏於肝細胞內,在日積月累中靜悄悄地引起肝細胞損害、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對這個過程,患者本人和專科醫生要密切監護,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阻止病毒造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對於已經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定期複查,與醫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更為重要。通過定期複查肝功能及病毒學各項指標,觀察抗病毒的療效,及時發現抗病毒治療的不良反應,如干擾素治療的副作用和核苷類口服藥的耐葯發生,及時調整和更改治療方案,從根本上達到阻止病情進展,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生命的目的。

四、對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認識誤區

慢性肝炎之所以發展成慢性,最關鍵一點是病毒不能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而長期潛伏於體內,反覆破壞肝細胞而導致慢性活動甚至肝纖維化、肝硬化。當病毒破壞肝細胞時,肝細胞壞死裂解,細胞漿或者線粒體內的各種酶釋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酶水準的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轉移酶的升高反映的是肝細胞受損,降酶治療是一種對症治療,轉移酶降至正常也並不等於慢性肝炎治癒,病毒仍然潛伏於肝細胞內,隨時可能引起再次出現肝損害及轉氨酶升高。

因此,抗病毒治療才是各種治療的最重要的治療,只有把病毒抑製甚至清除,才能解決肝細胞反覆受損、肝炎反覆活動,轉氨酶反覆升高的現象。

肝炎治療是一場持久戰,具體用藥應遵循醫囑,結合自身病情的方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聽信別人「哪種抗病毒藥好」,今天換這種,明天換那種,這樣只會增加藥物耐藥性,加重病情。另外,更不能相信江湖遊醫」和一些虛假廣告所謂的「多長時間B肝轉陰」、「轉陰率百分之百」之類的宣傳。

五、因為是攜帶者,放棄生育要求

某些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因為害怕把孩子傳染上,就放棄生育要求,甚至有些青年拒絕談對象,拒絕結婚,這種現象也比較普遍。

近些年隨著疫苗普及,新生兒及兒童HBsAg (+)攜帶率明顯下降,母嬰阻斷成功率也在90%以上。因此,HBsAg (+)攜帶者只要有生育條件,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樣生育出健康的寶貝,但千萬記住一定要去婦產科及肝病專科顧問就診,進行母嬰阻斷策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