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什麽是教育?德國哲學家思貝爾斯曾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樣詩意的描述,首先將教育者看做一個獨立的生命體,給予理解和尊重。老師和學生只是身份不同,而更像是朋友,老師不再是對立、很難商量、很難交流的象徵,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優缺點、有喜怒哀樂、可以交流的“人”。顧貞觀寫過這樣的詞句:“深恩負盡,死生師友”。為師為弟子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成為朋友,成為同志,成為戰友,互相傾訴、互相扶持,“以樹的形象站在一起”。

樹的成長是漫長的,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慢'是教育的一個特徵。春播夏長,秋收冬藏,教育者的發展也逃脫不了其固有的規律。教育特點是溫和的、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而不是強製的、灌輸的。在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教育也開始變得急於求成。我們渴望孩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關注的僅僅是成長速度。這樣唯速是從,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像是電線杆而不是一顆樹,樹有深扎於泥土的根,有枝枝丫丫,有藤藤蔓藤,會在下雨的夜裡歌唱,會在下雪的晚上靜默,而電線杆什麽都沒有,光禿禿、冷冰冰,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只有成績,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每個人都有希望成為高聳入雲、遮天蔽日的大樹。

教育的方式與過程定義為“搖動”和“喚醒”。他剝去種種外部形式的外衣,直抵教育的本質。老師以自己的全部見解、熱情、善良感染受教育者,喚起受教育者對於生活的期待與柔情,對未來的憧憬和樂觀、光明、美好的期待。在這裡,“灌輸”消失了,“剛性”遁形了,“強製“沒有了。”分數”和“成績”成為無關輕重的副產品,“幸福”和“充盈”漸漸滋潤心田,教育真正成為心與心交流的過程,於是一個靈魂感染一個靈魂,這個靈魂又感染一個靈魂。我們可以相信,教育終會以某種形式融入人類的生命之河中。

做一顆樹,用畢生的熱情、溫柔去感染更多的孩子們,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幸福的人,我想,老師的意義也在於此。

▍素材來源:網絡綜合整理

▍綜合整理:江蘇小學生聯盟,編輯:盟盟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如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