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寧德在、時代變,昔日風口“獨角獸”,今時面臨幾多愁?

作者 | 王洪臣

來源 | 野馬財經

7月12日晚,寧德時代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公告稱,2019年上半年寧德時代預計實現淨利潤20億-22.78億元,同比增長120%-150%。這家新上市的“獨角獸”,勢頭依舊強勁。

站在新能源汽車風口之上,眾多公司隨風起舞,享盡榮光。成立7年市值便超過1500億元的“超級黑馬”寧德時代(300750.SZ)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光鮮業績的背後,隨著新能源汽車“風口”消退,或許屬於寧德時代的“最好時代”正在遠去。

2019年半年報發布前不久,寧德時代曾發布公告稱,此前東方精工對公司的指責是“誤導投資者與社會公眾”。東方精工很快便還以顏色,扔出一紙仲裁受理公告。

據東方精工的公告披露,公司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送達的通知,後者已受理申請人東方精工就與北大先行、寧德時代、北汽產投、福田汽車、青海普仁等5位被申請人關於業績承諾和利潤補償事項爭議提起的仲裁申請。

這場事關26.45億元業績補償的正“愈演愈烈”。

當了一回“背鍋俠”?

翻臉時有多糟心,牽手時便有多甜蜜,當初東方精工收購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萊德”),那可是頂著極大的壓力,砸了大本錢的。

成立於1996年的東方精工在2011年便登陸深交所,初期主要從事瓦楞紙板印刷設備等的生產銷售,目前其主營業務包括高端智能裝備業務、汽車核心零組件業務。而普萊德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PACK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其核心客戶包括北汽新能源、中通客車、福田汽車、南京金龍等整車廠商。

2016年7月,東方精工從北大先行、寧德時代、北汽產投、福田汽車和青海普仁等5位股東手中購買普萊德100%股權,交易對價47.5億元。這一數字是東方精工2015年資產總額的1.9倍、資產淨額的5.22倍,可謂“蛇吞象”。

這一收購當時便引來不少爭議,因為以收購前的2016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彼時的普萊德淨資產账面價值僅為2.27億,預估增值率高達1992.83%。該筆交易給東方精工帶來高達41.42億元的商譽。

圖片來源:東方精工公告

東方精工對普萊德寄予厚望,而普萊德也給出了自己的業績承諾:2016-2019年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2.5億元、3.25億元、4.23億元和5億元。

並購完成之初,雙方還是度過了一段“蜜月期”。2017年,東方精工收入從15.33億元猛增到46.85億元,淨利潤從9565萬元增至4.9億元,其中普萊德的收入佔到東方精工整體收入的61.1%。但進入2018年後,普萊德的業績便不再“給力”了。此次“互撕”大戰正是圍繞普萊德究竟有沒有完成業績承諾。

對此,東方精工、普萊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面對來自母公司的指控,5月6日普萊德直接召開“媒體發布會”,主題便是:“業績‘被虧損’,管理怎背鍋”。態度明確,對東方精工進行反駁。

由於東方精工在年報中還稱,發現普萊德與寧德時代發生的關聯交易存在價格不公允情形;此外,普萊德向寧德時代購買動力電池產品,再銷售給福田汽車,產生的收入不滿足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確認條件,不予確認。

見此情形,寧德時代隨後也發布公告稱東方精工公告中的相關表述“嚴重損害公司及廣大股東權益。公司不認可東方精工公告內容,已向有關監管部門提交相關資料,並將依法采取必要手段維護公司及廣大股東權益。”

隨著東方精工提起仲裁,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五家業績補償義務人持有的東方精工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

被深度卷入“外人家事”的寧德時代,真的會成為“背鍋俠”嗎?

風中有個“時代的寵兒”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主營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當時國產新能源汽車也已進入高速發展期,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消息不斷釋放。顯然,寧德時代一出生便踏進了風口。

到了2017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已高達11.84GWh,位居全球第一。穩居“電池大王”多年寶座的比亞迪被拉下馬。從成立到晉升“新能源大王”,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與他的團隊一共才花了6年時間。

曾毓群,福建寧德人,198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畢業後,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國企。僅僅工作三個月後,曾毓群便辭去“鐵飯碗”南下,進入廣東一家電子廠做工程師。

在這家電子廠曾毓群一乾就是十年,憑著出色的能力,31歲時便成了最年輕的工程總監。此後,曾毓群聯手梁少康、陳棠華等人,於1999年在香港成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ATL),並在廣東東莞成立了首家工廠。

2011年,曾毓群看到了車載動力電池業務蘊含的商機,決定進行二次創業,將ATL的汽車動力部門剝離出來,在家鄉福建寧德成立純中資公司CATL即寧德時代,專注於電動汽車、儲能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由於有ATL的技術背景,寧德時代很早便得到市場認可。2012年,華晨寶馬決定與寧德時代展開合作,這也令寧德時代的技術水準得到了質的提升。

時值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支持政策頻出,推動新能源汽車從2014年開始爆炸式增長。在寧德時代股東背景更加清晰之後,政府補貼和國有資本開始湧入寧德時代,公司迅速騰飛。

圖片來源:2018年《中國企業家》

2015年,寧德時代的全球出貨量已超越兩家韓系電池企業,達到了全球第三,僅次於松下和比亞迪,研發人員數量以及鋰電專利申請數位居全球前列。2018年,電池界“獨角獸”寧德時代在創業板上市,成為資本市場上的一匹“超級黑馬”。

在《胡潤2018百富榜》上,曾毓群也已“黑馬”之姿首次進入福建富豪榜便位列第二,身價400億元。

隨著成功上市,2018年後寧德時代的市場佔有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可謂“一家獨大”,市值超過1500億。然而,隨著補貼政策的逐漸退出,寧德時代賴以騰飛的最大助力也即將消失。“風來了,豬都可以飛起來。”如今風要停了,寧德時代的未來正面臨考驗。

“霸主”的憂愁

2017年4月,寧德時代的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來自曾毓群的公開信:《台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在信中,曾毓群要求那些洋洋自得,躺在溫室之上的員工,警惕政策壁壘放開後的殘酷市場環境。

彼時,寧德時代風頭正勁,蒸蒸日上,而曾毓群卻已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政府計劃於2020年以後完全取消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而就在2019年6月,工信部廢止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針對寧德時代等一批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設立的“白名單”正式取消。

隨著補貼完全退坡的日期臨近,國際電池巨頭“摩拳擦掌”,已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動力電池產業即將進入洗牌期。目前,日韓電池企業產品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全球化車型配套布局廣泛。

率先打響衝鋒的是誓要回歸中國市場的日本巨頭松下。2018年全球汽車動力鋰電池企業出貨量排名中,松下在全球市場佔比為20.75%,僅落後寧德時代1.89%。2019新年前夕,這家曾經的全球霸主已斥資數億美元在中國新建兩條生產線,其產能提升80%。

而就在去年年底的松下創業百年紀念會議上,松下掌門人津賀一宏曾發表過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和圓桌討論,核心即如何在中國“開疆擴土”。

就在松下開啟在華擴張之時,韓國動力電池巨頭SK、LG化學、三星SDI等緊隨其後加入戰局。一向為奔馳、通用汽車供應電池的韓國電池,在價格、性能及穩定性方面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同時,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廠商面對更多的選擇,也已開始出現“改換門庭”的趨勢。比如今年3月,吉利汽車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安聰慧對外透露,吉利將選定第二家電池供應商,用作備貨供應商。該供應商為日韓企業,雙方將會采取合資方式。

而除了虎視眈眈的“強敵”之外,寧德時代自身的問題或許更為致命,比如其自身產能不足、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寧德時代曾在招股書書中直言,“產能不足是公司的競爭劣勢之一。”儘管一直在擴充產能,但仍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不同於比亞迪擁有整車、儲能、信息電子、雲軌等多種業務,寧德時代僅有電池和儲能兩項業務支撐業績。面對危機,曾毓群選擇與上遊車企進行深度綁定,以鞏固自身地位。

過去一年,寧德時代與上汽、廣汽、吉利、東風、一汽等頭部自主品牌均建立合資公司,還與北汽、長安、宇通,乃至寶馬、大眾、戴姆勒等汽車公司簽署相應綁定協議。

而從業績來看,在2019年一季報中,寧德時代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若未來市場競爭加劇或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使得公司產品售價及原材料採購價格發生不利變化,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風險。從2015-2018年內,寧德時代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36.29%、32.79%。2019年一季度降到了28.71%,而淨利率更是比2017年巔峰時腰斬。

內憂外患之際,卷入東方精工、普萊特巨額業績補償風波的寧德時代顯得有些狼狽。而在此背後,寧德時代面臨的內憂外患也不能忽視。寧德時代這個“時代的寵兒”,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殘酷競爭呢?對此你有什麽看法,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