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郝繼彬:“滴滴太子”上位記

作為目前業內唯一拿到中信產業基金和滴滴聯合投資的公司,微租汽車的“太子”身份終於得到了明確。

微租汽車“上位”的過程實屬不易,在巔峰期與微租汽車類似的為滴滴公司提供租賃運營服務的足足有上萬家。大浪淘沙過後的今天,只剩下區區兩千家,據微租汽車CEO郝繼彬預估,這一數字在今年還會再縮水五分之四,能剩下四百家就不錯了。

如同當年的千團大戰或者滴滴快的之爭一樣,越到最後,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愈加明顯,強者恆強,後來者彎道趕超的機會微乎其微。

是誰統領了現代版的“駱駝祥子”

在採訪郝繼彬之前,我們最大的好奇心在於究竟是什麽樣的一個人或者組織可以將專職司機這一特殊的群體組織的井井有條。

專職司機,現代版駱駝祥子,是中國社會最基層、江湖風氣也最為濃厚的群體。他們大多數文化層次不高卻市井色彩極濃,這既與他們的出身相關,也與職業上需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乘客有關。

中國的司機們很社會,這種社會既不是指從經濟聊到政治那種博聞強識,更不是抖音上胸前紋佩奇那種大眾笑話。只因為開車是專職司機們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經濟來源,身扛家庭生活壓力前行的他們不得不去想各種辦法在滿足顧客、爭取好評的同時,掙一切能掙的錢,不管是拉單獎金還是通過其他方式。

單一的經濟來源很容易讓人去想一些旁門左道的極端東西。比如早期的刷單行為,還有一些狹隘的認為飯碗被搶的計程車司機“釣魚”圍堵滴滴司機,由此上演了一出出頗具暴力色彩的貓鼠遊戲。

要和這樣的群體打交道,並讓他們服從管理運營,怎麽也應該是一位江湖大哥。

正是帶著這樣的預期,在見到郝繼彬的第一眼,一切都顯得有點顛覆。

這是一個極其精乾的年輕人,光看外表,可以走偶像派路線,但他卻走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上位記一:食君俸祿 與君分憂

儘管很多人天天坐滴滴,但是對滴滴司機背後的運營組織結構和形式卻未必了解多少。

郝繼彬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微租汽車的服務和定位,乾脆將網約車的整個發展史講述了一遍。

在郝繼彬看來,租賃公司從運營模式和盈利需求上天然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專門服務私家車。例如優步、滴滴,他們希望通過數額龐大的私家車,利用閑暇碎片的時間來提供交通運力,這些私人車主很多是兼職司機,在早期獎金激勵政策幅度比較大的情況下,他們的裂變速度很快,也為網約車的早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由於城市交通的潮汐效應,讓眾多私家車無法承擔穩定的運力角色。比如說在上下班的時候可能需求大,但比較堵。在雨雪氣象的時候需求特別多,但開車風險又比較大。因此,平台想要調動私家車的運力,就要大量的補貼,需要非常高的成本才能調動私家車的積極性。

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滴滴處在壟斷地位,卻仍是虧損的狀態了。

到了後期,在獎勵政策逐漸縮減甚至取消的情況下,兼職私家車主的主觀能動性產生了比較大的削弱,從而製約了網約車的進一步發展。在此情況下,市場上逐漸湧現出了許多通過為願意從事網約車工作群體提供車輛、信貸以及運營等一系列服務的租賃公司以及運力提供商,微租汽車就是後者的一員。

在郝繼彬眼中,儘管租賃公司與運力提供商運營模式幾乎完全一樣,但是由於出發點和精細度不同,造成的結果也完全不同。租賃公司只是提供車輛租賃和網約車平台簡單的接口服務,然後就開始做按月收錢的“包租婆”。但運力提供商除了以上提到的服務之外,還需要對專職網約車司機進行良好的運營和調配。

在早期為滴滴服務各類專兼職司機的過程中,郝繼彬發現,穩定持久的運力一定是由專職司機帶來的,於是他開始把這一群體作為深耕對象進行了研究。

從年齡上看,這是一群25到40歲左右的中青年人群。

從學歷和收入來看,願意從事專職網約車服務的司機絕大多數都處於較低的狀態,他們可以選擇的職業或者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不是太多。

與此同時,專職網約車司機又是吃苦耐勞的一群人。全天開車不是一個輕鬆活,身背家庭經濟重擔的他們往往會用辛勤的付出去淡化工作的枯燥。

郝繼彬曾算過一筆账,一個專職網約車司機至少全天要跑15單才能覆蓋掉貸款等相關費用和開支,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不管刮風下雨還是早晚高峰,專職網約車司機都需要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

如何讓運力滿足與司機穩定收入達成動態平衡,同時幫助雙方最大程度降低風險,這無疑是對運力提供商的最大考驗,

微租汽車借助自行開發的SAAS系統,在多年的磨合中打造出了行之有效的調配流程,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

簡單的說,加入微租汽車的網約車司機只要努力工作,收入就會得到某種程度的穩定保障。這也是微租汽車的費用比傳統租賃公司高,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的重要原因。

面對金融風險,郝繼彬不無自豪的表示,微租汽車不僅知道司機的收入、生存狀況,還了解他們的風險狀況是什麽樣,甚至可以借助一些高精度的風控措施,確保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介入,從金融的角度能夠確保本金和利息正常的收回。

也正是因為啃掉了最難啃的骨頭,微租汽車才從萬千服務商中殺出,得到“皇阿瑪”滴滴的認可。

上位記二:化敵為友,天下為局

網約車市場很大,但競爭很殘酷,巨頭隕落的案例彼彼皆是。

郝繼彬坦言,直到2020年,網約車都會有一個穩步增長的狀態。根據滴滴給出的數據,中國現在的日訂單量是3000萬單,如果以每一個全職司機每天跑15單為例,就需要200萬個全職的合規運力。由於網約車各地牌照及運營政策的差異,目前總共發放的牌照量不足30萬。也就是說2020年之前,中國大約需要新增170萬輛的合規網約車。以每台網約車10萬的金額來估算,差不多帶來的就是1700億的投放市場,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市場。

面對這塊肥肉,國內外主機廠紛紛開始布局網約車,希望以此來分擔國內新車銷量下滑的巨大壓力。

面對曾經的合作夥伴,如今的潛在競爭對手,郝繼彬的策略是揚長避短,拋棄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重資產車輛運營,潛心打磨核心優勢,將技術作為最有競爭力的產品面對未來的市場挑戰。

以滴滴作為實踐案例的微租汽車SAAS系統,實用性和價值毋庸置疑。郝繼彬在今年也將會向行業全面開放推廣這一系統,為願意從事網約車運營的企業輸出系統和服務,實現資產和運營輕量化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轉型。

也許,從微租汽車身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未來滴滴的樣子。

原標題:對話郝繼彬:“滴滴太子”上位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