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遊戲會讓世界對LGBT群體更友好嗎?

本文作者:Hermes_Fang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極易引起包括但不僅限於“恐同”、“反同”等對性少數群體有刻板印象、成見或偏見的人的不適,請酌情閱讀,並在必要的時候就醫。

一個以防萬一的掃盲定義

  LGBT 是Lesbians(女同性戀)、Gays(男同性戀)、Bisexuals(雙性戀)以及Transgender(跨性別者)的首字母縮寫,這個詞在上個世紀的出現標誌著性少數群體逐漸走入大眾視野。也有人表示,這個詞的指代並不完整,並建議加入Q(指Queer,即酷兒;或Questioning,即對性別認同或性傾向有疑惑的人)、I(指Intersexuals,即雙性人)等等詞匯。

遊民星空

  目前,大眾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依然存在,很多公益團體采取遊行、講座、互助會等形式向大眾進行科普,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也選擇講述關於性少數群體的故事(姑且不論這是否“政治正確”),而作為一名遊戲玩家,我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遊戲融入了性少數角色。

  這篇文章將主要討論遊戲是如何刻畫性少數群體的,以及遊戲能否助力性少數群體平權。

一些遊戲中的性少數群體

  提起遊戲中的性少數角色,你能想到誰?是《最後的生還者》(The Last of Us)中堅強樂觀的 Ellie?還是《龍騰世紀:審判》(Dragon Age:Inquisition)中性感豪邁的 Dorian?亦或是《女神異聞錄》中活潑別扭的巽完二?

  遊戲《奇異人生》(Life is Strange)並沒有直接告訴玩家“我們的女主Max是一名同性戀”,而是利用細膩的面部表情、人物之間的互動、微妙的台詞來暗示。當最後風暴來臨時Max與Chloe的訣別一吻才將前幾章的鋪墊收束,帶給了玩家潮水般的洶湧情感。

遊民星空

  玩家在遊玩《奇異人生》的過程中,似乎也完成了一次自我認同,這也是《奇異人生》讓人感動的原因。當玩家真正被帶入到了他人的情感世界,共情讓理解成為了可能。大眾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偏見,正是來自於 “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固執的“不願了解”。

  《林中之夜》(Night in the Woods)則在遊戲一開始就通過主角Mae和朋友Gregg的簡單對話直截了當地告訴玩家遊戲角色的性取向:

  Mae:你還跟 Angus 在一起嗎?

  Gregg:是呀,我們好著呢!

  Mae:那太好了!

  Mae 的媽媽也非常開明:

  Mae:我今天要去找 Angus 修電腦。

  媽媽:Angus?是 Gregg 的男朋友嗎?

  Mae:你認識 Angus?

  媽媽:是呀,我很喜歡他。

遊民星空

  當Angus提起Gregg時,這個有些呆的理科男也會害羞:

  Mae:今天晚上就要去參加聚會了呢。

  Angus:我其實不愛參加這種聚會的。

  Mae:那你為什麽還要去呢?

  Angus:你知道,有的人參加聚會的時候,會習慣待在一個角落裡。Gregg 就是我的那個小小角落。

  Mae:哎喲……

  Angus:好了別說了!

遊民星空

  Gregg和Angus之間也沒有什麽狗血非凡、波瀾壯闊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溫馨有趣的小互動。只要真正融入進了遊戲劇情裡,沒有玩家不會為他們的愛情祝福。畢竟,愛就是愛,哪有什麽“多數”、“少數”之分呢? 

一種異想天開的未來展望

  遊行可以“刷存在感”、公益講座可以進行科普,但面對刻板印象和偏見,人們缺少的是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共情”。

  讓公眾真正走進性少數群體的內心世界,影視作品已經在做了:《愛你,西蒙》(Love, Simon)拋出了“為什麽只有同性戀才需要出櫃”這樣尖銳的問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演繹出了愛情最純粹的模樣;文學作品也在做了:李銀河與王小波的《他們的世界》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男同性戀群體的畫像、J.K.Rowling在朗讀會上的一句“鄧布利多是同性戀”也讓讀者明白性少數群體並不是異類。

遊民星空

  但遊戲可以做得更多。作為互動載體,遊戲更容易讓人產生共情心理。當被動的資訊接收變成主動的情感帶入,理解性少數群體就變得簡單了。

  我希望在6084年以後,能出現更多融入性少數群體的遊戲,希望當人們被故事感動的時候,也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性少數群體更加寬容。

  當然,我更希望到那時,性少數群體已經不會再受到“平權”和“歧視”的困擾了。

  然而: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