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接地氣的扶貧展:當鏡頭對準土地與人民

2018年,活躍在一線的攝影家、民間文藝家和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領域專家學者約80人,在全國選擇了17個各具特色的扶貧點,進行調研創作,深入到精準扶貧一線,運用攝影、繪畫、影片、文字等融合媒體手段,進行多元化創作、多角度呈現,現形成了一批階段性成果。2018年8月21日,山西隴縣東南鎮東興村六組土地廟前。陳薈潔攝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位於渭北黃土高原南部,是關中西部—個資源豐富、物阜民康的山區縣。2018年8月24日,山西隴縣殿子村廟會上的孩子們與秦腔戲演員。薛海亮 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的湘西花垣縣。 全村轄4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屬純苗族聚居區,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作為全國“精準扶貧”的首創地,十八洞村依托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經濟圈,邁開了脫貧攻堅的堅實步伐。湖南湘西,脫貧後的生活面貌。居楊 攝

該村擁有十八溶洞,洞洞相連,“十八洞村”因此得名。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們帶著豐收的喜悅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居楊 攝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又名石門坎)地處威寧縣西北部,距威寧縣城140公里。從貴州省威寧縣城到石門鄉,一路爬坡、溝壑縱橫、冰凌蔽野。祖祖輩輩衝鋒陷陣,那道“極貧”的門坎難以邁過,打開幸福之門成為他們世世代代的夢想。2018年7月23日,石門鄉沙包包村民韓永平剛剛購買的4頭半大牛。飼養一年多後每頭牛可以買3000多元。於文國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位於莎車縣西南部,距離縣城34公里。庫木巴格村,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沙塵暴、乾旱、少雨、倒春寒、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2018年4月29日,托萬庫孜瑪村68歲提麗拉·切力尕,因白內障雙眼幾乎失明,扶貧幹部希望借助社會力量籌集資金,為老人手術恢復視力。陳傑 攝

木巴格村第一書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組聯部部長希爾艾力,他有個獨特的點,通過提升維吾爾族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改造男性在家庭經濟發展中坐等靠要的傳統痼疾,來消除家庭貧困。2018年9月23日,庫木巴格村賽迪古麗·庫迪熱提自己動手砌牆。她承擔著家裡的大部分體力活。陳傑 攝

2018年9月25日,新疆庫木巴格村貧困戶艾莎江·蘇拉伊曼,抱著自家養殖的鴿子。陳傑 攝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地處關中平原與渭北高原接壤地帶,是連接關中和陝北的交通要道,也是著名宋瓷“耀州瓷”產地。2018年7月17日,陝西耀州區關莊鎮道東村李戰文帶著防護罩,小心翼翼地取蜜。2016年開始養蜂的李戰文,而今已是該村 “內生動力”式扶貧典範。王景春 攝影

寧夏,雖有引黃灌區阡陌縱橫的塞上江南,也有涇河之源六盤山麓的綠水青山,更有彭陽等西海固乾旱帶,脫貧攻堅任務艱巨。2018年7月22日硒砂瓜銷售時,中寧徐套村民為了保證品質把品相不好的西瓜拉回家做牛飼料。楊黃工程大幅改善了硒砂瓜種植區的生產生活用水條件,硒砂瓜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提升,2018年實現收入25億元。鄔志斌 攝

2018年8月25日,芹菜田間兩個女士休息時間切磋手機技能。鄔志斌 攝

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位於大興安嶺的南側、科爾沁沙地的北端,總人口25.5萬人,其中86.6%是蒙古族,是全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旗。2018年3月17日,科右中旗一家酒廠,工人們用傳統工藝釀造美酒。這是當地的非遺項目之一,有著上百年的悠久歷史。郭現中 攝

科右中旗的在地文化非常豐富,如:祭敖包、那達慕、蒙古族拉弦樂器、圖什業圖王府服飾、烏力格爾、蒙醫蒙藥、烏蘭牧騎、民間歌舞等,分屬蒙元文化和科爾沁文化兩大主線。2018年6月4日,當地農民秀麗正在插秧,飼養牛羊是她的本行,插秧種田對她來說還是學習中的技能。郭現中 攝

2018年6月4日,在呼林河畔的稻田插秧的一家人。曾經策馬揚鞭的牧民如今轉型為專事耕種的農民,高附加值的水稻也讓他們獲得了比玉米等傳統作物更好的收益。郭現中 攝

2018年7月29日,科右中旗萊德馬業育馬場,視野所至,全部是雌性蒙古馬,依靠與進口純血馬的雜交,企業本身以及周邊牧民都可以靠繁育出的半血馬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郭現中 攝

2018年6月3日,為一家種子培育場除草的蒙古婦女。近年來當地政府推行禁牧政策,力圖恢復因為前些年無序過度放牧而惡化了的生態。很多牧民學會了耕種,一天下來可獲得近百元的收入。郭現中 攝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河南省西南,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全國移民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作為河南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鄉的扶貧項目,金銀花種植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耿亞偉 攝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呂梁市北端。興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晉綏邊區(解放區)首府所在地,革命聖地延安的屏障和門戶,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貢獻。山西呂梁興縣高家村鎮寨灘村,正在乘涼的一家人。海洋 攝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地處海拔2000余米的大山深處,素有“巴蜀咽喉、秦隴鎖鑰”之稱。走印是武都高山戲最重要的環節,人們在雪地裡跳出獨特的圖案。才揚 攝

魚龍鎮是武都高山戲的發源地。魚龍鎮各村的高山戲演出都各具特點,楊建鵬穿梭在各個戲台上,也在吸收著不同的營養。李舸 攝

2018年5月,楊建鵬開始在學校新建的高山戲傳承活動中心學習把式舞,如今已經擔任領舞。才揚 攝

幾百年來,高山戲的演出者全部是男性。目前在武都有高山戲表演的各村中,寧家山村是唯一允許男女同台的。這也是山村新時代的新面貌。李舸 攝。

"影像見證新時代 聚焦扶貧決勝期"2018年匯報展覽於10月17日-27日在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展。

這是一個充滿理想情懷的展覽。主創團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對土地、對人民的深情,進駐深度貧困村寨,扎根扶貧攻堅一線,對基層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奮鬥歷程進行跟蹤記錄和持續挖掘,以直觀素樸的影像和平實深刻的文字,透過典型人物和鮮活故事,反映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給貧困地區帶來的深刻變化,謳歌扶貧攻堅戰中的先進事跡和精神力量。

這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展覽。項目意義重大,政策性強,持續時間長,參與人員和涉及專業門類多,駐點情況複雜,還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探索和打磨。展示階段性的成果,旨在集思廣益、匯聚眾智,推動項目做得更好。

這更是一個富有實踐示範意義的展覽。希望通過展覽激勵更多的文藝工作者,牢記新時代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更加自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積極投身偉大的時代洪流,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創造,用自己的藝術創作謳歌時代、禮讚英雄、鼓舞人民,努力攀登新的藝術高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