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再“坑”大學生了!這麽多APP傷不起

來源: 新民周刊 

           社會科學報

互聯網+時代,我們享受著智能手機帶來的方便快捷,購物、飲食、交通……只需要裝個APP就能搞定。然而,當代大學生卻深受以“智能便捷”為名義的各種APP困擾而苦不堪言。

有些事情明明本身很簡單,卻非得通過APP來瞎折騰。要打水,下個APP;要洗衣,再下個APP;想連個無線,再下個APP;查學分,還得下個APP……

大學生手機中不得不安裝各種APP,而這些所謂的“大學生必備APP”普遍都有哪些特徵呢?

體驗感不佳

“大學生必備”APP普遍評分較低,雞肋、體驗感差、BUG多是評論裡吐槽的主要方面。

比如某運動APP要求必須在固定的時間段和地點跑步,即使是完成任務還有可能被判定為作弊,並不給任何申訴的機會

頂著“智能”的頭銜,出各種傻瓜的BUG;喊著“快捷便利”的口號,處處給同學們添麻煩;程式頻繁“罷工”,最後苦不堪言的只會是大學生……

廣告多

每當打開這些“高校必備”APP時,均會自動彈出廣告,涉及遊戲、購物甚至還有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產品。

依據《廣告法》“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互聯網資訊服務提供者對其明知或者應知的利用其場所或者資訊傳輸、發布平台發送、發布違法廣告的,應當予以製止。”顯然,這些APP涉嫌違法。

強製使用

讓當代大學生被“智能便捷”的口號“挾持”,生活在被APP支配的恐懼裡還不得不忍受的原因是——與學分掛鉤

比如某些學校要求下載“運動世界校園”APP,作為體育課考試的內容之一,如果不下載的話,就意味著體育課會掛科。再如某些學校使用“到夢太空”APP記錄課外活動學分,並規定學生在大三結束時獲得不低於300分方可畢業。

為什麽這些表面是為學生服務的APP卻絲毫不顧及學生的感受?

這些看上去是為同學們服務的APP實則真的有必要存在嗎?或者,它們真的給同學們提供便利了嗎?APP的開發者似乎並沒有在考慮這些問題,也絲毫不關心APP投入使用後收到的反饋。

大學市場,是眾多企業的“必爭之地”。而在推廣大學生使用的APP上,企業關心的似乎只有強製推廣背後的利益而無視產品本身存在的問題。

由粗製濫造APP帶來的問題,只能由學生自己承擔嗎?

一款APP的推廣必定是因為客觀需要、良好的使用感,更重要的是讓用戶有選擇的權利。

學生們為“學分”所困,成了APP面前的弱勢群體。當出現BUG的時候,學生們只能自認倒霉、默默承受嗎?

學校作為學生的有力依靠,應該站出來,為APP進入校園設定門檻。對APP進行審核與篩選,淘汰校園內的無用APP;與APP開發者簽訂協定,改善APP的運營環境,規範運營商的廣告;與有關部門合作,加強對校園APP的監管力度。

最重要的是,還同學們自主選擇的權利。畢竟,我上的大學,需要啥我自己心裡沒數嗎?

文章資料來源於新華網、央視新聞、人民網等,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文中內容不用於商業用途,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