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嘯10周年:港股市值增2倍 一股票漲一萬多倍竟是?

  十年前的2008年9月15日,美國知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這標誌著次貸危機正式演化為全面的金融危機。這股金融風暴始於美國,卻最終波及全球,港股更是在2008年10月以來遭遇重挫。值此金融風暴10周年之際,新浪港股將為你梳理港股的這10年風雨歷程和股市沉浮!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港股市值淨增20多兆,新經濟成份大幅增加,在港交所主要行業中雄踞第二,佔比14%。港交所上市公司也增加了近千家,增長近乎1倍。

  港股市值增長2.4倍 目前超30兆

  從2008年10月份,港股市值僅有9.5兆港元,港股於2018年初的大牛市市值最大,為37兆,市值9年多增長27.5兆,增幅290%。目前,港股總市值為32兆,較2008年增幅依然高達240%。

  港股主機板估值穩定,創業板估值大幅增加

  2008年以來,港股估值逐漸提高,其中,港股主機板估值比較穩定,由2008年10月份的6.76倍增到目前的11.4倍,且一直穩定在10倍左右。港股創業板估值不穩定,2008年10月市盈率只有5.41倍,目前已增長到36.31倍,估值處於近10你那高位,2010年10月市盈率更是一度達到80倍有余。

  新經濟成份爆發式增長,市值增4兆

  其中,金融業佔比最大,市值增加1倍有余,但港股佔比大幅下降。2008年金融業市值為3.55兆,市值佔比37.45%;2018年8月,金融業市值為8.7兆,佔比27%。科技股增長迅速,2008年10月港股,資訊科技業市值僅有2374億,港股佔比僅有1.89%;2018年8月,市值迅速增加到4.5兆,10年暴增4兆市值,佔比擴大到14.08%。

  以下為2018年8月港股各大行業具體數據,其中,資訊科技業已成為繼金融業第二大市值行業,港股新經濟成份比重不斷提高。

  港股上市公司突破2000家,增長近1倍

  上市公司數量上來說,2008年10月份,港股共計1259家上市公司。2018年,9月份上市公司數量高達2253家,10年間增加了994家,增幅79%。其中,創業板由2008年的179家增加到目前的379家,增幅112%;主機板由2008年的1078家增長到目前的1874家,增幅74%。

  港股退市股近千家(含舊股)

  自2008年9月17日以來,港股共計有879隻退市股(包括舊股),退市股中包括舊股。配股過程中有兩股股票代碼,一個為新,一個為舊,有時候是拆分,合並,配股等需要,才會有2個同時出現,不影響,過了交易期間就會恢復。有時候會沿用舊號碼,有時候會用新的號碼。

  恆指突破2007年大時代高位,創歷史新高

  2007年,恆指首次突破30000點,創歷史新高,此後經歷金融海嘯,恆指不斷走低,於2018年10月刷新近10年低點的10676點。2017年恆指牛市開啟,2018年2月,恆指突破2007年“大時代”高位,將歷史新高刷新至33484.08點。2月以來,受各種因素侵擾,恆指跌破牛熊線,由牛轉熊。

  目前,港股雖然跌破牛熊,但估值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其中,市盈率為10.11倍,市淨率為1.15倍。2008年10月,恆指市盈率和市淨率皆為負數。

  我們假設恆指成份沒有調整,以現有恆指數據進行解讀。恆指成份股中,舜宇光學漲幅最大,10年間漲144倍;申洲國際漲79倍,中國生物製藥漲37.5倍,銀河娛樂漲34倍,騰訊控股漲近30倍。其中,10年錄得跌幅的只有5隻股票,分別是中信股份中國人壽長實集團萬洲國際中國聯通等。

  十年間一隻股票漲1萬多倍,竟然是老千股?

  在金融風暴10年中,港股上市公司更是演繹曠世神奇的故事,據wind和choice數據,高山企業十年間股價暴漲1萬多倍,成為絕對的牛股。不過,新浪財經查詢數據發現,高山企業不僅是公認的老千股,而且暴漲1萬多倍的漲幅更是讓人疑惑不已。因為,港股跌倒1分錢便跌無可跌,即使按照1分錢計算,截至昨日股價0.075港元,也就是說,高山企業最大漲幅也就是650%,不知這個1萬多倍是數據系統失誤還是筆者的無知。

  第二名,恆大集團控股的恆大健康大漲528倍,著實讓人服氣,不僅頭頂恆大光環,而且投資FF持股45%,今年以來便漲230%。

  第三名,舜宇光學科技暴漲144倍,作為知名的蘋果概念股的瑞聲科技10年漲幅也高達16倍。

  第四名,中國投資基金公司,投資了內地的金礦、非上市公司股權、非上市期貨合約、還有境外基金產品等。公司歷年年報資訊顯示,2011年到2017年中國投資基金公司的每年虧損幅度在1200萬港幣到1.55億港幣之間,合計虧了4.59億港幣。雖7年虧損,但股價卻暴漲120倍。

  第五名,申洲國際,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服裝代工企業,客戶主要是耐吉、阿迪達斯、PUMA以及優衣庫等,而且業績靚麗迎來10年近80倍的漲幅。目前已納入恆指成份,躋身藍籌。

  第七名,阿里健康,背靠阿里、業績靚麗,阿里回A發行CDR受到熱炒,今年以來股價大漲近1倍。

  第十二名,銀河娛樂,十年間上漲44倍,作為澳門博彩龍頭,公司董事會主席呂志和身家為158億美元,是香港第四大富豪,僅次於李嘉誠、李兆基、劉鑾雄。

  第十四名,騰訊控股,作為香港絕對龍頭股,被稱為港股“股王”,今年年初市值一度高達5500億美元,超越Facebook,位列全球第五。

  第十七名,吉利汽車,股價大漲的背後是公司業績和銷量的大幅增加,其中,2017年公司淨利更是翻番。

  具體細分行業,本文將不再贅述。接下來,本文將介紹近10年港交所改革創新所取得的成就。

  港交所改革創新取得的成就盤點

  香港交易所發布的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實現營業收入81.94億港元,同比增長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50.41億港元,同比增長44%。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及淨利潤均創半年度歷史新高。

  1)港交所采納同股不同權。4月30日是香港市場邁入“新經濟”時代的大日子,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香港IPO新規“同股不同權”正式生效,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今年二季度以來,小米、美團等大型獨角獸來港上市,華興資本、映客51信用卡、海底撈等明星股赴港上市。10年間,港股新經濟成份佔比大幅提高,資訊科技股市值淨增4兆,佔比由2%提高到14%。

  2)互聯互通有效開通,香港交易所通過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共同搭建起一個總市值70兆人民幣的龐大市場,為內地和海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而2017年的港股大牛市正是內地資金的不斷搶籌增持,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今年以來,外資通過港股通流入A股近2000億,開通以來外資流入A股近6000億,內資流入港股近7000億。

  3)H股全流通。證監會2017年12月29日對外宣布,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H股全流通則將容許將“內資股”轉為“外資股”,全放在港股市場流通交易,令大股東有機會減持套現。就是指采取H股架構上市的境內企業,將其尚未公開交易的內資股,轉為外資股並在港股市場上公開交易。海通證券荀玉根表示:證監會宣布啟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旨在盤活存量資產,打開融資管道。H股全流通很可能將對港股市場帶來積極影響。目前,聯想控股威高股份中航科工已納入試點。試點企業錄得比較好的漲幅,威高股份漲30%,中航科工漲15%,聯想控股或由於處於風口浪尖,股價跌超30%。

  4)2018年4月21日,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在北京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新三板+H模式”。一方面可以拓寬了新三板的融資管道,避免優質公司流失;另一方面增加港股市場活力和競爭力。

  目前,正值金融海嘯10周年之際,全球市場(除了美股和個別日經、印度股市)幾乎全部面臨轉熊風險。港股、A股更是跌勢猛烈,那麽港股、A股能否止住本次跌勢,再次轉牛呢,讓我們拭目以待!(文/金石)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