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性非得遭遇不幸才能勵志嗎?

文章來源:公眾號「影視突破」

作者:華氏新媒·一言

「二兩白酒、一碟花生米,各路人群歇腳閑聊家國事。」 ——這不是老舍筆下的茶館,而是正在熱播的年代情感劇《正陽門下小女人》中的小酒館。

《正陽門下小女人》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領銜主演,以一個小酒館幾十年的變遷為線索,講述了女主角徐慧真(蔣雯麗飾)在公私合營、改革開放等歷史浪潮中,與丈夫蔡全無(倪大紅飾)相互扶持、歷經磨難,帶領身邊人創業致富、走向小康,自己也成就為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目前該劇在觀眾中的口碑和評分極高,被稱為「這才是我們想看的大女主戲」、「這才是真正的女性勵志劇」。

「女性勵志劇」一直是影視作品中一個很熱門的題材,(按年代)遠的有《陸貞傳奇》《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近的有《一個女人的史詩》《女人的村莊》《杜拉拉升職記》《我的前半生》等,每一部都成為收視的熱門。不過也有差強人意的。「女性勵志劇」很容易陷入一種臉譜化,比如「男人婆」式的女強人、「白蓮花」式的爛好人、「瑪麗蘇」式的萬人迷……這些臉譜化的女性題材劇,大都令觀眾反感,成為吐槽的對像。

《正陽門下小女人》雖然也被冠以「女性勵志劇」,但卻與上述的這些劇都有些不同。它在講述一個女性創業故事的同時,用一個小酒館,不僅串聯起從1955年至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間的時空,更串聯起聚焦在小酒館內的各色人等的命運,折射出大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命運沉浮,社會百態。

劇集一開場,小酒館內三教九流、販夫走卒聚焦一堂,蹬三輪車的、拉洋片的、遛鳥的遺老遺少,甚至還有街道乾部、蘇聯老大哥、商場的女強人,混雜在一起,宛如一個小社會——在小酒館,不管是什麼階層,「您兜裡只要有那五毛錢,買得了幾顆花生米,您就是爺」,人人把酒聊家常、論天下,盡顯個性,一幅充滿濃鬱老北京氣息的生活畫卷撲面而來,韻味十足。

老闆娘徐慧真從小在酒坊長大,「三歲開始喝酒,七歲半斤不倒,外號一直喝」,見慣了三教九流,偏巧還是個有文化、有思想的,三字經、唐詩宋詞、古籍經典信手拈來,憑著一張巧嘴應對各色人等,八面玲瓏。雖是生意人,卻堅守「不坑人、不騙人、不蒙人」,講信譽;雖是寡婦,卻堅守原則,不以貌取人;堅強、樂觀、果敢、善良、寬容,好學上進,與時俱進,善於抓住時機,敢為人先……這些都是徐慧真身上優秀的品質,即使歷經幾十年社會變革,從「公私合營」、「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到改革開放,徐慧真能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變,這也是她最終能夠成為成功女企業家的原因之一。

圍繞著徐慧真,其身邊出現的每一個人物都個性獨特,活色生香。

商業對手綢緞莊老闆娘陳雪如,與徐慧真風格迥異。她顧盼流連、嫵媚風情,時而犀利,時而嬌嗲,可做起生意來卻幹練精明,智慧聰明,分厘不讓,凡事利字先行的價值觀讓她常常把身邊人帶偏了,也因此在感情上總是遇人不淑。陳雪如和徐慧真都很要強,所以兩個女人之間上演了長達幾十年的相愛相殺相互扶持,雙雙成為商業女強人。

在大女主劇中,男性角色大都是起陪襯和烘托女主的作用。但是在《正陽門下小女人》這個劇中,幾個男性角色卻都有很深的時代烙印,他們在時代變化中因為不同個性導致的不同命運,都通過小酒館展現出來。

比如,愛賒帳喝酒卻從不欠錢的舊社會遺老牛爺,不差錢,就要一個北京大爺的面兒,會審時度勢,看破不說破,城府深;街道乾部範金有,野心大,水準差,一朝得勢就狗仗人勢耍官僚,是個一肚子歪門邪道的草包;「片兒爺」,靠拉洋片兒謀生,後來搞投機賺點錢就嘚瑟,在小酒館被範金有下套,幾兩白酒下肚自己吐了個乾淨,跑路不成反被抓。

徐老師,小學教師,外表看知書達理、溫文儒雅、沉穩可靠,卻是個空有其表,心胸狹隘、自私自利者,封建思想讓他容不下在徐慧真家幫工的其他男人。徐慧真認清這一點後,果斷打消了想與之結婚的念頭。


「窩脖兒」蔡全無,大智若愚,藏而不露,有文化,卻心甘情願做一個勞動者,為了妻子和女兒們奉獻自己的一生,「知者減半,省者全無」不僅應和了他的名字,更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他包容、忍讓,言語不多,但是心中卻是一面明鏡,無私無我。徐慧真眼力好,認準了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作老公。外人看來極不般配的一對,卻攜手共度一生。

儘管也有很多人表示,《正陽門下小女人》可能因為顧慮某些因素,在對某些歷史時期、歷史事件的表現上,不夠深刻,沒有反思,人物命運的起伏不大,但這些不足並不影響觀眾對該劇喜愛和好評。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作為國家廣電總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一批重點推薦劇目,《正陽門下小女人》不狗血、不悲情、不苦情,而是用一種帶點詼諧的手法,通過小酒館裡形形色色的人物及故事情節以小窺大,在方寸之間刻畫出女主人公經商和生存之道。劇中,以蔣雯麗、田海蓉為代表的平凡女性,在時代不斷前進的步伐中敢於創業,激流勇進,也成為了千千萬萬勵志女性的縮影。

中國女性的無私、善良,與生俱來的韌勁兒,是男人比不了, 她們在內心的表達上會更加細膩、更加精緻。這也是「女性勵志題材」劇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不過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對「女性勵志」這四個字比較反感,因為一個女性若被貼上勵志的標籤,大多數是在告訴所有人,她一定是遭遇了某種打擊,比如婚姻的失敗,同時也會被貼上另一個標籤「男人婆」「女強人」。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女性勵志」題材劇都是這樣開頭的。包括《正陽門下小女人》,徐慧真勵志的緣起是被丈夫拋棄、公公病逝,她無所依靠卻要養活自己和剛剛出生的孩子,也可以說是不得不勵志,被逼勵志。如果不是遭遇不幸,可能她就是個躺在溫暖窩裡的家庭主婦。

現代社會文明提倡的男女平等,早就讓女性擺脫了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生育機器的悲慘命運,而是獲得了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可以像男人一樣打拚,實現自己的價值,擁有自己的夢想。

不過現實中,有一些女性在走進婚姻後,當了全職太太,有了孩子後更是一心圍著孩子和家庭轉,經濟上完全倚靠丈夫。還有一些女性雖然沒有因為孩子和家庭放棄工作,但是職場與家庭的雙重壓力,讓她們的身心疲憊不堪。現代社會中的女性承載了更多的責任和要求,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雞湯文章,描述現代女性的壓力——賺得到錢,帶得了孩子;照顧公婆、伺候老公;修得了電燈,擦得好地板,打得了怪獸……

女性是否非得遭遇不幸,才能勵志,奮發圖強?是否只有變成了女強人、男人婆才意味著勵志成功?我覺得,現代女性無論處於何種狀態,單身或已婚,有孩或無孩,都要有獨立而不依附他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女性擁有自我,並為實現自我價值做出努力的源動力。精神不垮,動力不斷。有了這種精神,勵志不再中被動的刺激,而成為主動的追求。至於勵志成功的標準,自己認可的結果就是最好的標準。

所以,看《正陽門下小女人》,與其說是看徐慧真的勵志故事,到不如說,我更喜歡看劇中小酒館裡各色人等在大時代變遷過程中遭遇的經歷,發生的變化。時代更迭,小酒館還是原來的小酒館,那群人卻已不再是那群人。

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