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生兒一周沒大便

文章導讀

如果新生兒一周沒有大便,家長應該有所注意,首先應該了解孩子餵養情況,了解孩子的一些癥狀情況,一般來說,新生兒排便的次數相對比較多,如果孩子一周沒有大便,這可能和餵養有關,比如說餵奶粉的孩子,如果是母乳餵養,可能和母親的飲食有關,這時候應該加強調養,我們來看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新生兒一周不大便

寶寶一個星期沒有大便時,家長先要查看一下在這幾天期間裡,寶寶的進食是否足夠,如果寶寶還是沒有餵飽的狀態下,估計是不會排出大便的。

若是母乳餵養者,還需要查看一下自己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若是由於自己的飲食因素造成的,還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哦,避免進食容易上火的食物,通過乳汁給寶寶。可以給寶寶飲用溫蜂蜜水。蜂蜜水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使得大便容易解下來。如果是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飲食當中還可以增加粗纖維食物的食用。

可以在寶寶的腹部予以環形按摩,也是通過促進腸蠕動的方法讓寶寶來解下大便的。在寶寶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施以適當力度,一圈一圈的按摩下來,這樣通過撫觸接觸,還可以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用開塞露來通便。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將開塞露的前端潤滑,以免損傷到寶寶的直腸粘膜。

正常小兒每日排便次數可有較大差別,有的可一天幾次大便,有的則可每5-3日一次大便,只要大便有一定數量,不十分乾燥又不稀,同時又無不適癥狀,就均屬正常。即使大使次數較少,但大便質和量無不正常情況,又無癥狀,亦不能認為是不正常現象。

如果大便乾燥,量少又較難排出,雖然一天可有2-3次,但總量可能比平時一次還少,亦應視為便秘。特別是同時有食慾減低、腹部脹滿、便意頻頻,更應視為便秘。如果平時排便較規則,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脹,即應視為便秘,要及時尋找原因。

小兒食物不足可以出現便秘,此時小兒常因飢餓而啼哭,且同時體重不增。曾見到有的家長因不了解奶粉用法,每月僅給孩子吃奶粉半公斤,結果導致營養不良和便秘。如果小兒飲水太少,尤其是夏季,也可使大便太乾操而發生便秘。發燒可引起飲食減少及水分由呼吸道損失增多,可引起暫時性便秘。食物太精,缺乏纖維素,如食精米、精面、肉、蛋和巧克力,缺少粗糧和含纖維素較多的水果、蔬菜,亦可引起便秘。

新生兒大便次數

1、胎便次數:新生寶寶每天大便次數不定。剛開始寶寶會將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排出,但是必須要借著頻繁的排便才能清除乾淨,所以排便的次數會增多。一般需要延續2—3天,每天3—5次,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如果寶寶出生後二十四小時沒有胎便排出,爸媽應該引起注意,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導致糞便梗阻,需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2、母乳餵養便便次數: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排便的次數會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每天2—5次,甚至每次餵奶後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於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因此,吃母乳的寶寶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媽沒有必要擔憂。

3、人工餵養便便次數:人工餵養的新生寶寶大便會較少,通常會乾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係。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1—2次。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