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騫出訪西域走出絲綢之路見證中國漢文明的興衰存亡

開放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全人類的幸運,然而,總用人會以一種質疑的眼光去看待這種開放,會認為開放本身是一種不公平,是一種風險。比如近期華為的遭遇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言歸正傳,開放也是中國歷史進程中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無論是鄭和下西洋還是張騫訪西域,都是中國的重要外交戰略的實施。而張騫出訪西域更是中國第一次走出“絲綢之路”,這也是一條見證中國漢文明興衰存亡的一條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而這條絲綢之路也見證了中國的興衰存亡。

困於異邦

實際上,張騫的第一次出使一開始是為了達成漢朝與匈奴周邊的一些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合作,然而,但是由於在出訪的過程中,河西走廊被匈奴佔領,於是張騫一行人被匈奴俘虜並關押,但是由於匈奴人想從張騫那裡得知更多漢朝的消息,所以對他們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由於張騫拒不配合,整個出訪使團最後就他一個人持續被限制自由,幾年之後,張騫假以配合,匈奴也對他放鬆了警惕,他得以逃脫。

而此時,原本準備結盟的國家由於和匈奴之間的仇恨隨著時間慢慢削減,張騫不得不放棄原本的政治使命。一路向西,最終張騫來到如今的印度,他發現,這裡竟然流通著古蜀國的布匹,這讓他十分驚訝,在充分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通過這裡也能到達中國。於是,回到漢朝的張騫奏請漢武帝,請求再次踏上訪問西域的道路。

再訪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次,他芾宥300多人,訪問了西域的很多地方,並給西域芾去了絲鐲、漆器等,同也把西域的葡萄、石榴、胡桃、胡蘿卜種子芾回長安。大月氏等國家也派使者訪間長安。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增強了漢朝與西域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張騫出使西域以後,中國和西方各國的商人、牧民、旅行家開始不俸地行走在絲綢之路上。元代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中國走的也是這條古道。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寫了一本有名的書《馬可波羅遊記》。

張騫第二次出訪西域時,匈奴已經完全喪失了戰略優勢,河西走廊也回到了漢朝的手裡,此時,通過張騫帶回來的情報,漢武帝不僅派兵征服了原本被匈奴控制的大宛國,更是獲得了當時世界最好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宛駒。

至此,西域各國感受到了漢王朝的強大,紛紛派出國家質子以求漢王朝的認可,漢文明從此達到了巔峰。現如今,絲綢之路再次成為中國的重要國家戰略,而又能夠走出怎樣的效果,就讓歷史來評說吧!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