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子宮頸癌是如何發生的?

導讀:子宮頸癌的發生主要與一種稱之為人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有關。

子宮頸位於子宮的下端,呈細而長圓柱狀,成人子宮頸長2.5~3cm,長在此部位的惡性腫瘤稱為子宮頸癌。在我國的女性惡性腫瘤中,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而居第二位,每年新發病例月13.15萬。好發年齡在40~60歲,平均年齡50歲。不幸的是,近年來出現年齡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子宮頸癌的發生主要與一種稱之為人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有關。該病毒的DNA可以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組內,引起子宮頸上皮細胞突變,並因此發生惡性轉化。科學家研究表明,85%以上的子宮頸癌患者都有HPV的感染,尤其是其中的HPV16型,其次是18、31和45型(HPV共有70多種類型)。HPV的致癌作用最早是由一位叫豪森(Havald Zur Hausen)發現並證明的,他因此獲2008年生理學/醫學諾貝爾獎。

除了HPV感染之外,子宮頸癌還與一些其他因素有關:

1.婚產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早婚和過早有性行為的人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性升高。

2.性伴侶因素

調查指出,子宮頸的發病率與性伴侶數有一定相關性,譬如性伴侶在3~5個以上者的發病率比僅有一個性伴侶的要高,而有10個或更多性伴侶者較只有1個性伴侶者或沒有性伴侶者的相對危險性高3倍以上。

3.慢性宮頸癌患者

如慢性子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頸息肉、黏膜白斑與宮頸癌發生也有一定相關性。可能慢性炎症等這些疾病與細胞癌變有協同致癌作用。

4.吸煙

已證明煙草中的尼古丁具有致癌作用,而尼古丁可在子宮頸癌黏液中檢測出來。

子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起先是子宮頸上皮細胞呈輕度不典型增生,再到中度與重度增生,然後發展至原位癌,早期浸潤癌到浸潤癌。其實宮頸癌早期發現還是很容易的,只要作一個細胞塗片檢查,90%以上的人便可確定是否有細胞異常。此時採取預防或治療措施都極為有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