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全民「進補養生」時,不得不提醒您的是……

中醫治病和養生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就是說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那麼,正確治療法和養生法就應該順應四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治法和養生法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各有千秋。這裡主要通過在什麼情況進什麼類型補藥來治病和養生的角度,簡述六類補益葯的用法,從而真正理解六類補益葯。

補益葯適應四季變換補益五臟,叫進補養生。比如「冬藏」養生,就需要進補一下,扶正祛邪。因為冬天寒冷,血管收縮,血液流動容易凝滯,心腦血管容易出現問題。寒冷也使人體陽氣受損,使得手腳冰涼,倦臥,起夜多等。這些情況是大多數人在冬季都會有的,那麼靠進補增強體質,事先預防,也算補益養生了。

不僅僅是養生,補益葯還廣泛地用來治療由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引起的各種虛症。但如果身體本來就不虛,就不應該進補。該補東而亂補西也是不應該的。

中醫認為人體由陰陽氣血津精夜組成。若是哪方面虧虛就容易被邪乘虛而入。所以補益藥針對人體虛症(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心陽虛、心血虛、腎陰虛、脾陽虛、肺氣虛等)的不同,可分為補氣劑、補血劑、氣血雙補劑、補陰劑、補陽劑、陰陽並補劑這六類,可對抗內邪和外邪。

第一,要理解補氣劑,首先要理解中醫的「氣」。氣流布全身各處,走到臟腑就叫做臟腑之氣,走到血脈內外則稱營衛之氣,走到經絡則稱經絡之氣。氣在中醫的角度為功能和能量。氣在不同臟腑則有不同的升降浮沉的表現,有推動、溫煦、固攝、防禦、氣化、營養的作用。

那麼,補氣劑就是增強氣機,治療氣虛證的補益劑。補氣劑適用於脾肺氣虛證,症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動則氣喘,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甚或虛熱自汗,脫肛,子宮脫垂等。常用補氣葯如人蔘、黃芪、白朮等為主,酌配健脾、祛濕、昇陽、養血等藥物組成方劑。

補氣劑不單補氣。對於脾肺氣虛症,還得滲食健脾,多管齊下。如四君子湯中人蔘大補元氣,健脾養胃。脾喜燥惡濕,脾虛不運,則易生痰濕,故用白朮,健脾燥濕以助運化。茯苓滲食健脾。炙甘草補氣和中。四葯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對於脾虛濕盛症,不僅用補氣葯,還得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諸症自除。

對於脾胃氣虛證,氣虛發熱證,氣虛下陷證,不僅用補氣葯,還得健脾透表退虛熱,養血和營。如補中益氣湯治療體虛營養不良,產熱不足導致的體溫調節中樞失調而發的熱,就不僅僅補氣。

對於溫熱、暑熱,耗氣傷陰症,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不僅用補氣葯,還得養陰清熱止汗,潤肺生津止渴。

第二,補血劑適用於血虛證。血虛與心、肝兩臟有關。臟腑、經絡、形體失養就會有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脈細等的癥狀。常用熟地黃、當歸、芍藥等補血藥為主組成方劑。但因為氣為血帥,氣能生血,故常配伍補氣葯,以補氣生血;又因血虛易致血滯,故常配伍活血化瘀葯,以祛瘀生新。補血藥多陰柔膩滯,易礙胃氣,所以配伍理氣和胃的藥物。

如治療營血虛滯症,用四物湯,能補血和血。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耗血動血,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其中的熟地黃益腎填精,為滋補陰血之要葯;當歸補血養肝,活血調經止痛。君臣合用,能補肝腎,調沖任。白芍斂陰養血,緩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氣,共為佐葯。四葯合用,起補血調血的作用。

第三,氣血雙補劑,適用於氣血兩虛證,症見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仲,食少體倦,少氣懶言等,由補氣葯和補血藥組成。經典的就是八珍湯,常用來治療病後虛弱、貧血、遷延性肝炎、神經衰弱等。著名的十全大補湯也是治療氣血兩虛症,是八珍湯基礎上加黃芪、肉桂而成,補益氣血之力優於八珍湯,以氣血兩虧而偏於虛寒者為宜。

第四,補陰劑。補陰劑適用於陰虛證,症見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潮熱顴紅,五心煩熱,失眠盜汗,舌紅少苔等。陰虛證與五臟關係密切,但主要是腎陰虛。常以滋陰葯如熟地黃、阿膠、枸杞子、麥冬等為主組成方劑。由於陰虛則陽亢,水不製火而生內熱,又常配清熱降火藥,如知母、黃柏等藥物。

那麼,這裡「陰」是什麼呢?對應的「陽」又是什麼呢?在這裡,中醫把物質基礎歸為陰,人體的活動歸為陽。人體的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等是中醫的「氣」,這些功能配合一起,產生的能力就是「陽」。假如把人體的正常活動比作燃燒著的蠟燭,那麼陰就是蠟燭主體、結構和「固定資產」。陽就是燃燒著的火苗。蠟燭的主體是蠟燭的根本和基礎。沒有了主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無法附麗,一切都空談。但是如果蠟燭上的火苗燒得太旺,太快,底下的蠟燭很快會被燒完,不能持久。

陰虛就是指人體精血津液虧損。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積勞過度、久病不愈、喜怒無常、飲食不當、外傷外邪等。人的體質大體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即陰虛陽盛型、陰盛陽衰型和陰陽平衡型。陰虛陽盛型由於涼少而熱多,所以身體發熱或手腳發熱,即熱性體質人,容易長瘡、癤子、扁桃體炎、鼻或牙齦出血、牙齦腫痛、感冒、脂肪肝、腦出血、三高等。陰盛陽虛型由於熱少而涼多,故身體發涼或手腳冰涼,即為涼性體質人,容易脫髮、失眠、頭暈、易疲勞、性功能下降等。不管是陰虛陽盛還是陰盛陽虛,都是陰陽失衡。那麼,陰虛之人就該滋陰了,陽虛之人就該壯陽了,這樣才能陰陽平衡。

中醫提倡夏天涼補、冬天熱補,這是指正常人順應季節氣候進補的原則。但是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就不該只看季節氣候而忽略自己身體情況。那麼,陰虛者在冬天也應該涼補(滋陰),陽虛者在夏天也應該熱補(壯陽)。

陰虛和陽虛對於不同的臟腑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選葯組方需要根據具體的臟腑進行辯證。如治療腎陰虛證用補陰劑六味地黃丸,增強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三高、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當然,六味地黃丸不單只是補腎陰而是讓肝脾腎三陰都得到滋補。

又如治療腎陽不足證,用補陽劑腎氣丸治療。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增加了附子和桂枝,就成了補陽劑。配伍特點是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使陽有所化;少量補陽葯與滋陰葯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

還如陰陽並補劑,適用於陰陽兩虛證,證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畏寒肢冷等。那麼,就根據陰陽虛損的程度,分辨主次輕重比例,靈活將補陰葯和補陽葯組方。如地黃引子就可以滋腎陰,補腎陽,化痰開竅。

最後,這六類補虛劑不能想當然地亂補,應該因人而異。補不對症、補不對葯、補不得時都會傷害身體。進補之前應該分清楚是虛是實,陰虛多陽虛少還是陽虛多陰虛少,是通還是補,應該動還是應該靜。

<END>

繼續給大家推薦《中藥養生學》,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這些養生中藥的應用具有簡單、安全、廣泛、便於製作、可以經常食用(使用)的特點,只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用,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