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9歲老人攜兒求醫 帶自製抗癌資料

今天我找孫院長有兩件事,一件事是我兒子查出了癌,我帶他來開中藥;二來是我摘錄的這些養生保健資料,還有抗癌資料,裡面收錄了很多有關你的報導,你看看,希望對其他病人有幫助。」

張華興老人在退休前曾經是廠長,退休後,他開始關心營養保健,尤其是自己中風過兩次後,開始收集各類養生保健知識。他還是個熱心人,這些摘錄本自費前前後後列印了四五百本,都送給社區的老人了。

孫院長接過資料:《各種癌症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醫穴位拍打》。這些都是老人平時日積月累、四處搜集的報紙資料,然後請打字店的人把文章打出來、放大字型大小列印裝訂後的摘錄本。

老人列印的資料

與病人一起抗癌,家人信心滿滿

張華興老人說,兒子最近查出了膽囊癌,之前肝區隱隱作痛,因為有膽結石就沒在意,沒去做詳細檢查,白白耽誤了時間。現在已經出現後腹膜淋巴轉移、肝轉移了,而且上腹部疼痛,咳嗽有痰。一開始兒子不敢說,瞞著老人,後來去了北京做了介入效果不明顯,這才告訴他的。老人知道了第一時間就帶著兒子來找孫彩珍院長。

老人激動地對孫院長說:「您用中草藥救癌症患者的事跡我十幾年前就知道了,是好醫生,我的資料有好幾篇寫的都是你報導,我早就收集好了,沒想到這次派上了大用場!」

「我老婆哇哇哭,我不讓她哭,不會有問題的,我就相信中藥,相信孫院長,這麼多肝癌患者都被看好了,我兒子也能好的。」對此,張華興充滿信心。

他說兒子今年54歲,是個孝子,自己兩次中風都是兒子及時送到醫院搶救挽回了生命,家裡人的心態很重要,要樂觀,兒子一定能邁過這個難關。

患者自身要保持心態

種福堂(艾克)的孫院長說:「癌症患者在確診的過程中,一般會經歷否認、怪異、憂鬱、接受、期望這樣一個過程。

「當癌症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時候,往往第一反應是拒絕接受現實。隨後過了一段時間,病人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常常對身邊的人大呼小叫、會大發脾氣。很多人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整日鬱鬱寡歡,他們甚至想早早的了斷自己,因為這樣可以早日擺脫痛苦。」

但是,絕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希望自己可以活著的,因此他們仍然對治療抱有希望,甚至希望會有靈丹妙藥,這種樂觀的心態是一件好事,但要科學抗癌,不應迷信。

家屬的鼓勵是一劑「良藥」

孫院長還說道:「除了醫院給的藥物治療,家屬也應該積極配合醫生,並學會察言觀色,在與病人的相處時充分理解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並給予鼓勵,讓病人漸漸地從悲傷與絕望中走出來。」

其實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人和家屬都失去了信心。家人應該開導病人,讓病人感受到愛與希望,讓信念成為癌症患者活下去的動力。人固然有一死,即使是年近百歲的老人也會害怕死亡,更別說年輕點的病人了。但作為家屬,要讓病人認識到生死的意義,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並正確地看待得了癌症這件事,從容地回應癌症。這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平時在家修養的時候,家屬還可以與病人分享一些勵志的抗癌故事,或者是積極向上的書籍,比如《地壇》,《命若琴弦》。看看受到挫折應該如何面對,癌症病人將從中受到啟發,會有很多的觸動和思考,並以一個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