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寵物店暴利?解析寵物洗護美容、食品用品、寄養售賣…揭秘真相

寵物行業的商業邏輯和形態多變,成本毛利凈利結構複雜,競爭格局極度分散混亂,千店千面,千人千面。整體來講,寵物行業呈現出極其傳統的一面。

用人類經濟發展與之對比,初看這個行業,確實已經處在消費升級爆發的前期。但深度調研之後才發現,寵物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已是一片紅海,甚至有些創新根本就是人類的臆想。

這一次,蛋解創業編輯部在走訪了十幾家店面的同時,還直接採訪了超過二十位的業內人士,他們有寵物店店主、媒體人、經銷商、品牌商和投資人。我們最終得到的答案可不像小貓小狗一樣那麼可愛。

接下來就如下問題,蛋解創業將會給你答案:

1、個人開寵物店賺錢嗎?收入天花板在哪兒?

2、社區店和商場店,收入結構有何不同?

3、阻礙寵物店出現超大連鎖的原因是什麼?

4、為什麼加盟一個寵物店品牌總覺得很坑?

5、寵物食品用品有壁壘嗎?機會風險在哪兒?

6、貓咖、馬拉松、網紅IP…那些新奇特的寵物業態賺錢嗎?

7、為什麼遠觀寵物經濟一片藍海,但置身其中卻已是近身肉搏?

1

說開寵物店暴利的一定是騙子

在中國,目前寵物店大約有3萬多家,以社區店為主,其中主要是夫妻店。訪遍整個市場,蛋解創業編輯部都沒有找到一個或者多個品牌能夠佔據稍大一點的市場份額。這個市場極度分散,也沒有什麼規範,像極了便利店連鎖品牌出現之前的小賣部和小超市。

但是,寵物店比小超市業態可複雜得多,除了零售寵物食品用品以外,還有洗護美容、活體售賣(賣寵物)和寄養,總共四類業務。

不同的店,這四類業務營收佔比也不同,目前行業沒有固定的營收佔比,暫時也沒有出現靠單一業務就能實現盈利的店。同一家品牌,在不同的社區環境表現出的銷售情況也不同,有的店可能洗護佔比高,有的店零售做得好,可以說寵物店才真的是千店千面,千人千面。

所以這次,蛋解創業編輯部測評了社區店、商場店、直營連鎖、加盟連鎖中的多個品牌多家店面,通過拆分四大業務模塊,力求在全面完整展現寵物店盈利結構的同時,找到更合理的業務組合模型,也希望給身處混亂競爭狀態的從業者一點啟發。

一、社區寵物店盈利天花板有多低

蛋解創業編輯部探訪的第一家店是嘻嘻寵物生活,位於北京海澱區北三環西路47號,這種隻開單店,個人或兩三人合夥,通常以夫妻倆為主,所以業內都稱為夫妻老婆店。

選址:這家店在街邊,屬於社區的小平房,面積大約40平,洗護和寄養區一共佔三分之一,剩餘三分之二是零售和休息區。周圍有幾所大學、社區。1公里內只有兩家寵物店。

環境:門市開了三年,裝修不算太新,所有貨架都靠牆擺放,中間是休息區,有一張沙發供客人休息,並不是很擁擠。洗護區用透明玻璃隔開,在店外也能看到洗剪美容的整個過程,玻璃上有一些汙跡沒有擦乾淨。商品上也會有一些灰塵。在走訪的店中,所有的夫妻店都有這種現象。在店裡,可以聞到寵物的氣味。狗叫聲、吹風機的聲音都能明顯的聽到。

店員:兩人,都是老闆,都可以做洗護美容。

服務:去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在,做洗護美容時,無法接待進店客人。

零售:店裡主要賣零食、主糧、寵物用品。零食的品類和品牌都特別多,預估有三四十個,主糧的品牌偏少,狗糧只有皇家和比瑞吉兩款,還有一款優卡,由於是進口,保存期限短,只在店裡做展示。

洗護美容:洗一隻小型犬非會員價45會員價40元;美容非會員價140元會員價120元;寄養非會員40元一天會員35元一天,價格偏低,一共有18間寵舍。寵物店的洗護以小型犬為主,據統計,中國養寵物犬中泰迪和博美佔到30%左右。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家店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收入:這家店一個月營收大約在5萬多,零售和洗護美容各佔50%左右,還有一小部分寄養。從實際探店和訪問的情況來看,夫妻店大多零售和洗護佔比也都是5:5,6:4或4:6,鮮有7:3。

毛利:據店家介紹,這家店零售主糧的毛利在20%-30%之間,皇家狗糧會低一些,只有10%;零食平均毛利在25%;也有一些引流產品毛利只有5%;寵物用品在40%-50%之間。整體算下來零售的毛利在30%左右。

成本:這家店三年前開店前期投資了35萬,包括一年房租17萬。現在每年房租大約24萬。算上人工、房租、水電,每天成本在1000元左右,一個月成本3萬元。而前面算得毛利只有3萬多元(2.5W*100%+2.5W*30%),凈利只剩下幾千塊。

投資35萬,除去房租17萬,預計裝修與設備12萬,進貨與消耗器材6萬,裝修與設備按5年直線法攤銷,每個月攤2000元。

所以,和很多夫妻共同做買賣的結果一樣,這家店如果不算老闆倆人的工資,每月能有1-2萬的收益,如果算上自己的工資,那基本就是打平。整體來看,這家店處在微盈利狀態,收益好時除去人工成本,也就一萬多。

如果你覺得這個收益太小,那麼蛋解創業編輯部告訴你,對於普通社區寵物店來說,這家店5萬的收入已經是不錯的了,因為一家普通社區店月營業額6-7萬就會飽和。

還是拿這家店舉例,做了三年多,店裡三四百個會員,能覆蓋的該覆蓋的寵物主基本都覆蓋了,加之客單價較低,大致可以判斷營收最好的情況也差不多6-7萬。消費群體有限,這也是社區寵物店都會遇到的流量瓶頸,一家社區店只能覆蓋周圍3公里左右,3公里以內寵物保有量也就幾百隻。

那麼,如果流量是固定的,要獲得更好的收益就只能從客單價上下功夫了。

高客單價,蛋解創業編輯部探訪了另一家開在北京望京的愛心寵物店。

望京是北京著名的高消費社區,聚集了一批以租房為主的白領上班族和外國人為主,尤其是韓國人,周圍房價7萬多一平米,租房人群消費能力和客單價上都會高很多。這裡的餐館、商場、理髮店等大多數都是中文和韓文都有,在這裡的寵物店價目表也會標中文和韓文。

選址:這家店130平米,位置較偏,洗護美容、零售、寄養各佔三分之一。消費人群中,女性佔到80%,外國人接近三分之一。

洗護美容:洗澡均價130元/隻,剪毛220元/隻,還有司機接送服務。洗護美容扣除水電、洗髮精、人員成本,利潤在50%-60%左右;外國人來店裡美容的較多,他們對美容要求很高,有的還自帶洗髮精,有的比美容師還懂美容。所以洗護成本會高於行業一般水準。

零售:店裡800左右sku,食品以皇家和一些利潤較高的進口品牌為主,毛利在30%左右。用品80%的品牌不固定,一般隔幾年就換,毛利約40%-50%,有的高達100%。整體毛利在40%-50%。外國人對寵物消費的意識也很高,對銷售額有很大幫助。

寄養:1平米能做三層,每隻寵物40-50元/天,坪效120-150元/平/天。多的時候接近40隻貓和狗。

根據老闆樸光輝的介紹,這家店一個月營收額在10萬左右,凈利潤率好的時候有18%,相當於一個月能賺1.8萬元。不太理想的狀態下,凈利潤只有10%左右。 雖然利潤較高,但從坪效來看,嘻嘻寵物店超過1250元/平/月,愛心寵物店在769元/平/月左右,前者還會更高。目前樸光輝已不經營寵物店,主要做寵物用品品牌ITS PET。

無論是低客單價還是高客單價,從蛋解創業編輯部的走訪來看,社區寵物店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幾千到一兩萬的凈利潤,根本不存在暴利這麼一說。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乾寵物這行是暴利,遍地是黃金,此人非奸即盜。

那為什麼社區寵物店的盈利天花板這麼低?明明貓貓狗狗的家庭消費能力排在男人前面的呀,蛋解創業編輯部總結起來有三方面:

一是美容師的效率,一位美容師每天最多也就洗8隻狗或者剪6隻狗,要做更多服務必須增加美容師數量,人力成本隨之增加。而且洗美服務會出現周末人多工作日人少的情況,閑的時候會相當閑,為了周末增加的客人增加美容師會造成資源利用率不高,反而降低效益。

二是目前寵物年均消費並不高,據《2018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主在線下門市平均年消費金額,養狗的為1626.1元,養貓的為1380.2元,一線城市偏高一些。另外,貓貓狗頭洗護美容的頻次不算高,我們人勤快的個把月理一次髮,小狗狗一般2-3周洗一次,小貓咪半年才洗一次;還有,如今電商發達,線下零售受線上衝擊很大,特別是對於大型犬主食,一袋好幾十斤誰都願意快遞送到門口,而不是去店裡自己買了拉回家。

三是每個社區店能覆蓋的範圍就是3公里左右的幾百個寵物主。這和人類線下零售店選址是一個道理,社區便利店能覆蓋的人就是這一個小區從這一個門進進出出的人,再多沒有了。

在與多名業內人士仔細核算之後,我們發現社區寵物店的天花板最高一般不會超過20萬。

是否存在超過20萬的呢?也有。

蛋解創業編輯部的朋友寵業家就給我們分享了北京通州的一家寵物店——它說寵物,一個月營收能做到20萬,這家店100平米,零售佔比70%,主要是零食。

他們為什麼能做這麼高呢?這和寵物食品零食用品混亂的競爭格局有關。

新進入市場的品牌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通常會通過高返點來吸引店主幫忙銷售自家產品。所以它說寵物更多的會賣新推出的品牌和產品,而且只賣頭兩批。但這種高營收額的狀態大多不能持續,因為社區店無法做增量消費,就那麼多客戶,這次買多下次就買得少。

社區寵物店一般做到五六萬的營收就能實現盈虧平衡,好一點的能做上10萬,20萬基本已到天花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容師的效率有限,每天服務數量固定;二是寵物吃、洗剪都是頻次基本都是固定,消費能力有限;三是社區店只能覆蓋周圍2-3公里,也就幾百隻寵物的量。

社區寵物店一般做到五六萬的營收就能實現盈虧平衡,好一點的能做上10萬,20萬基本已到天花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容師的效率有限,每天服務數量固定;二是寵物吃、洗剪都是頻次基本都是固定,消費能力有限;三是社區店只能覆蓋周圍2-3公里,也就幾百隻寵物的量。

二、寵物店連鎖,自己乾還是加盟?

之前我們探訪的便利店、烘焙、茶飲和咖啡,這幾大行業中的大玩兒家都是靠著連鎖實現規模化經營來增加效率,那麼寵物行業也可以走連鎖這條路嗎?

這一次,我們採訪和測評了直營和加盟兩類企業,看看它們是否真的實現了行業升級。其中,直營的代表我們選擇的是小佩寵物,有82家店;加盟則有派多格寵物、聖寵寵物等,其中派多格官方宣傳5000多家,聖寵官方宣傳1100多家店,實際情況應該沒這麼多。

先讓我們來看看加盟品牌派多格寵物店的情況,蛋解創業編輯部實地探訪的這家店位於北京海澱區左岸工社。

選址:這家店的位置並不算好,往東一公里內是辦公大樓,東北方向是北京大學,西北方向是公園,東南方向是高爾夫球場,只有南北兩個方向有小區。不過周圍最近的寵物店在1公里之外。附近以當地居民為主,雖然辦公大樓多,上班族多,但大多不住附近。

環境:店面40平米,洗護美容區12平米左右,寄養區有十多個格子,在牆一側,並不怎麼佔地。新裝的店,店內環境比較好。

零售:主要是派多格獨家商品,零食只有一個貨櫃,主糧有兩個,用品有兩個。整體毛利在30%-40%。

洗護美容:洗一隻小型犬50-60元,剪毛120-400元不等。現在每天能洗四五隻。由於沒招到美容師,還無法做美容服務。

寄養:60元起,寄養最多十來隻。

由於這家店才剛剛開張沒多久,所以相關收入還不是非常準確。

整體來講,房租1.3萬一個月,合11塊/平/月,這家店位置較偏,所以房租比較低。開店10天左右,目前每天營業額只有300-400元左右,老闆已做好虧半年的準備。店裡只有老闆一人,所以暫時沒有人員成本。前期投入裝修和設備10萬,加盟費6.3萬,房租1.3萬/月,人員成本7000元/月,回本周期2年以上。

網路資料顯示,派多格是中國最大的加盟寵物店品牌,官方宣傳5000多家。但從走訪的左岸工社店、望京西園店來看,兩家店裝修風格並不統一,差異很大,每家店的商品品類也不同。

蛋解創業編輯部以加盟者的身份向派多格總部了解到,標準店(最多的一類)加盟費6.3萬,保證金0.3萬。總部會提供開店指導、貨品供應(包含活體)、美容師培訓、裝修方案,還有一些活動、網店的格式化模板等。派多格有自家的工廠,也貼牌生產,加盟店可以拿到獨家貨品,官方保證獨家貨品毛利50%以上。

但據加盟的店主介紹,加盟店可以從總部進貨也可以外部渠道進貨,貨品也可以自由選擇。商品平均毛利大約在30%-40%之間,這與夫妻店的水準相差不多。在經營上,派多格也不會過多乾預,完全由加盟者自己負責。

整體來看,派多格的加盟商主要還是靠自己運營,其經營方法、盈利結構和夫妻店差不多。

但根據蛋解創業編輯部對於加盟連鎖的理解,加盟的基礎要求是:統一的VI標識店面設計、統一的具有價格和產品優勢的供應鏈體系、產品和服務標準化、完善的培訓和督導支持系統等。但在寵物連鎖領域,幾乎沒有什麼加盟品牌能夠做到。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偽加盟的行業現狀,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線下寵物店的業態:

第一,寵物食品線下零售市場格局的固化,老大老二老三多少年都沒有變過,銷量好的大品牌就算是連鎖品牌也拿不到更低的折扣,銷量不好的新品牌沒有完整的經銷商管理體系,串貨甚至是被鼓勵的事情。如果連鎖品牌選擇自己去生產寵物食品,一般只能選擇OEM貼牌生產的方式,在產品品質和價格體系上也沒有太多的優勢,而且一個品牌的產品SKU也撐不起來一家店。

第二,美容洗護,和人類社會的美容美髮一樣,店面賺的都是手工費,還得給美容師提成,而作為加盟品牌總部是很難實現服務提點,既然不能提點,總部品牌就不可能在這塊業務上用心幫助加盟商去提高品質和利潤率。而且,事實上,沒有自由系列產品的 大牌,就算是人類社會的美容洗護也無法實現標準化,更無法給總部提供利潤。

第三,寄養賺的是出售空間的錢,品牌總部仍然賺不到錢。

第四,活體銷售,從中國目前小貓小狗的供應鏈來講,雖有三大產區,但銷售鏈條非常之長,貨損率非常大,總部很難涉足太深。

所以,在商言商,綜合寵物店的四大業態,沒有任何一塊利益可以驅動一個加盟品牌總部為自己的加盟商提供完整的體系。

說完加盟,我們再來看看直營。蛋解創業編輯部選擇的對象是多數業內人士反饋做的不錯的小佩寵物,在上海,所以此次我們採用的是採訪的形式。

小佩寵物是一家做智能寵物用品的公司,2016年開始在線下開店,2017年拿到1億元B輪融資,2018年開出70多家店,2019年拿到2000萬美元融資。 蛋解創業採訪了小佩寵物創始人郭維學。

小佩門市面積大多在60平米,也有100平米左右的。每家店投入成本在30萬以上。選址在社區,採用密集型開店方式,一些地方1-1.5公里就會有一家店。

零售:零售商品有300-400sku,毛利在30%-40%之間,外部品牌與自家產品都差不多,零售佔整體營收約40%。

洗護美容:洗護美容佔60%。不扣人員成本,洗護美容毛利大於80%,而扣除人員成本,毛利在50%-60%左右。小佩採用底薪+提成方式,底薪根據美容師的水準來定,在提成方面,小佩實行階梯提成,最低10%,美容師調配到其他店,提成比例會高一些。除此之外,美容師銷售產品也有5%的提成。

寄養:隻佔小部分,單價100-150元/天。

小佩寵物目前有10家店做得比較好,最好的店月營業額能做到10-15萬,大概一半以上的店做到盈虧平衡,也就是月營業額超過6萬,但整體處在微虧狀態。

到底為什麼,大家這麼看好寵物經濟,但是無論是自己經營,還是加盟經營,還是連鎖經營,單店的盈利情況都配不上市場的預期呢?蛋解創業編輯部總結,這是因為目前傳統寵物店數量過剩。

目前,寵物店品牌加盟只是降低了前期的學習成本,後期沒有總部的服務支持,也沒有供應鏈上的優勢,全靠自己經營,做得好的月營收也才十幾萬,回本周期較慢。即使有託管式加盟,總部統一管理,營收情況也大體如此,還沒有一家公司能通過規模化運營做得一定比單店好。

三、傳統寵物店數量過剩,已是一片紅海

對比寵物行業非常成熟的美國市場來看,天風證券發布的行研報告《寵物經濟勢頭正勁,誰會成為未來王者》顯示,美國的寵物零售主要渠道是寵物店,2016年有超過1.3萬家寵物店,以小型獨立店為主,同年美國有多少隻寵物呢?有1.84億隻寵物,平均每家庭飼養1.9隻寵物貓/1.6隻寵物犬。

那麼中國呢?

《2018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城鎮犬貓數量有9149萬隻,只有美國的一半,但中國寵物店和寵物醫院數量卻超過3.3萬家,分布不均勻,多數處在一二線城市,比寵物店數量比美國兩倍還多。

在這裡,蛋解創業編輯部還必須強調一句,這9000多萬隻小貓小狗,還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它們主要吃家庭的剩菜剩飯,冬天也不穿衣服,更不要提寵物用品和零食了。

另外,中國電商也比美國發達。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電商是寵物食品銷售的第一大渠道,2018年銷售佔比45.4%;寵物商店為第二大渠道,2018年佔比為30.6%;超市及大賣場渠道為9.8%。而寵物的零售消費中大部分來自於食品,根據白皮書顯示,一隻寵物消費比例中,狗的主糧佔36%,用品佔18.3%;貓的主糧是44.3%,用品佔18.6%。

成熟的寵物市場美國,平均1.4萬隻寵物有一家寵物店,中國是平均2772隻寵物就有一家寵物店,傳統寵物店數量嚴重過剩。

四、偌大的寵物行業,為何一家真正的大型連鎖都養活不了?

類比人類經濟,寵物店更像是人類社會的便利店+美容美髮店,活體銷售和寄養所佔收入較小,我們先放在一旁。

便利店,主打飲料、零食這樣的標品零售,同時為了提高毛利自己研發生產鮮食和快餐,諸如7-11這樣的大型連鎖便利店品牌,通過連鎖開店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以達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目的。

而寵物社區店呢?洗護美容才是關鍵。

從為人服務的美容美髮,足療按摩,我們清晰的知道,一個技師每天只能服務固定數量的客人。而每位寵物美容師每天洗8隻狗就飽和了,不能再增加,他們的工作很難通過連鎖來提高效率。比如說,小佩採用共享美容師方式,將閑店的美容師調度到忙店裡,提高人員閑置時間利用率,但調度也會產生交通和時間成本,據小佩創始人郭維學表示,1公里到1.5公里調度會比較順,這也意味著這種方式對開店的密集度要求較高。不過,這種方式還未形成穩定狀態。

另一方面,想通過打造零售供應鏈來提升效率也會是一大難題。寵物零售包含主糧、零食、用品三大塊,主糧又有乾糧、濕糧等,零食又有肉製品、植物製品,用品又有服裝類、玩具、碗、窩等等,品類非常多,每種品類要求的生產方式又不一樣,全部集中在一起,供應鏈會非常複雜,最關鍵的是,每一個種類的需求量還很小,更是增加了難度。

另外,寵物店大部分零售品牌更新速度非常快,一到兩年就會更新品牌,這對連鎖品牌供應鏈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於以上原因,連鎖店甚至乾不過夫妻店。因為有的夫妻店的現金流不用扣人力成本,且培養客情關係也有優勢。 當然目前連鎖店模式還處在早期階段,很多人也在嘗試用不同方式去做,比如小拇指走高端路線,客單價在800-900元;寵物家主做洗護美容,100平米小店能同時洗6隻狗,剪10隻狗,通過App預約下單,目前所有門市都在北京,有16家。未來哪種形式能跑出來,還有待時間驗證。

寵物行業,連鎖從美容師的效益,供應鏈的整合上都不能提高效益,所以國內沒有真正的大型連鎖出現。派多格以加盟的方式連鎖開店,但總部完全不涉及門市管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連鎖。

五、商場店可以突破營收天花板嗎?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零售佔比越高,經營效益會更好。因為洗護美容的單人效益已經固定,而賣貨的單人效益可以提升得更高,如若是要提高零售佔比,那麼這家店就越發的像小超市,選擇人流量集中的商場店成為必然。

蛋解創業此次也深度訪談了一家做商場店的品牌——狗道(DOGWAY EX)創始人殷皓,我們看看這個品牌的盈利情況如何。

這一次我們以蘇州中心店為例。

殷皓在蘇州開了13年的社區寵物店,從2017開始,他決定轉型做商場店,目前在蘇州有2家店。蘇州中心店面積約360平米,零售區約200平米,美容區80-90平米,剩下的是活體展示區和休息區,無寄養(商場不允許)。

通過百度地圖熱力圖可以看到

蘇州中心的客流量在蘇州是數一數二的

零售:零售客單價150-180元,全品類售賣,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水族等食品與用品,店裡在售2000+sku,後台系統中有6000+sku。食品與用品的比例約為6:4,零售佔整體營收的70%-75%。

洗護美容:從價格看偏中高端,洗一隻小型犬150元,美容300元起。這家店有4位美容師,為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洗護美容採用預約方式,每天每位美容師服務6隻寵物。洗護美容隻佔營收5%。

活體:活體有貓狗、爬行動物等,貓狗的單價多數在3000元-8000元,毛利在55%左右,佔營收的20%-25%。

蘇州中心店4月份營業額113萬,整體毛利率35%,房租佔12%,人員17人,人員成本12萬左右,算下來凈利潤在14萬左右,凈利潤率約12.4%。 這家店前期投入200多萬,照此看來回本周期也在1年到1年半左右。

從數字上看,蘇州中心商場店100多萬的流水比北京某社區寵物店高得非常多,但這種店型的仍然不是最優的,因為隨著單店營業額到達一定數後,管理成本會大幅上升,導致整體效益下降。而蘇州中心店月營收60-70萬時,管理成本投入最合適,但當月營收達到100萬時,後勤支持和管理成本上升了很多。

那麼,如果零售收入這麼高,商場店可以取消洗護美容業務嗎?

我們大致算了一下,美容師人效大約每月2萬。一個美容師,平均每天5-6隻寵物,洗護客單價150元,滿負載下單月人效2.3萬-2.7萬。算上時間閑置和部分客戶打8-9折,只有2萬左右。蘇州中心店裡一共有4位美容師,算下來月營收約8萬,這已經是到天花板的狀態。而通過營業額計算來看只有5.7萬左右。

那成本方面呢?美容師月薪8000,還有五險(人員成本在工資基礎上浮10%),20%的提成,洗護美容不扣人工成本的毛利按10%算,洗護美容業務的凈利潤4700元左右。殷皓也說,「美容部是不賺錢的」。

而零售的人效可以達到8-10萬/人,50平雇一人,銷售員的工資比美容師低,把洗護美容取消掉可以換上更大的零售區,增加兩人做零售,理論上效益可以提高6-8萬元。

狗道曾嘗試取消美容業務,在後開的龍湖店裡,面積只有150平米,取消了洗護美容業務。這家店月營收約30萬,凈利潤3萬多。 但在即將開業的新店裡,殷皓決定保留洗護美容業務。他認為,洗護美容相對高頻,其形式也容易和客戶建立穩定的關係,粘性更高。

像狗道這種開進商場的寵物店還有很多,比如霍亨索倫寵物王國與萌寵王國在青島分別各有2家門市,店面200平米左右,以洗護美容、活體、零售為主;派茲瑪特寵物服務中心在北京有3家店,美團顯示藍色港灣旗艦店人均消費256元等等。但他們都和狗道一樣,開店規模並不大,只有幾家。目前這些商場店主要是做零售終端,沒有涉及上遊產業鏈的食品及用品,通過打造品牌店來做商場店的打法。

商場店主要以零售為主,營收佔比高達70%以上,但由於有高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凈利潤並不算高。目前看來取消洗護美容,隻做零售和活體並不是最優的結果,什麼樣的業態更適合商場,還需要培養。

六、個人創業開社區寵物店還有機會嗎?

如果你只想開一家小店過日子,也不想賺大錢,開個寵物店也沒什麼不行的,只不過仍然是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預期。

如果要做到盈虧平衡,以洗美比零售1:1的店型來看,北京等一線城市大多月流水要在5-6萬。但不同地區房租成本不同,洗美、零售、寄送、活體的佔比不同,也會使盈虧平衡點要求的流水不同,甚至差異會很大。據統計,一般200名固定客戶就能養活一家寵物店。

具體開在什麼地方,選擇什麼店型,還是得看社區周邊環境如何。有的社區寵物店供應不飽和,洗護美容又是剛需,開一家店基本沒問題。有的社區甚至有三四家寵物店,用戶的選擇會非常多,這時就要慎重考慮,但也不是說沒有機會,別人靠洗護賺錢,說不定你靠寄養、活體、玩樂也能做起來。

寵物店比拚的是手藝和服務,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店,如果你是那種兩三句話就能跟客戶聊得很熟的人,客情關係處理得很好;手藝和服務都很不錯;當然最好懂一些寵物的專業知識,因為寵物零售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育用戶,告訴寵物主如何餵養會更好。那麼你也有機會在競爭中勝出。

所以要開寵物店,針對不同的社區和消費力等因素,還得具體分析。 如果你在商場有點位資源,開個商場寵物用品店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蛋解創業編輯部還是要特別友情提示,寵物店也有一定的風險,出現寵物受傷、死亡、生病,比如剪毛,寵物會亂動,可能會剪到身體;比如寄養,不同寵物帶著不同的病菌,可能會傳染,寵物在陌生環境(吉娃娃、博美等),也可能會心情不好、抑鬱,導致免疫力下降,生病。一旦出現狀況會非常影響口碑,如果處理得不好,甚至會倒閉。

傳統寵物社區店在中國已經嚴重過剩且紅海一片,一家經營不錯的寵物社區店最多覆蓋3公里左右幾百個寵物主,月收入5-6萬是正常偏好的狀態;而在消費能力強的社區,好的情況能做到10萬,但無論如何都很難突破20萬大關;以零售為主的商場店收入情況則較好。

如果你真的想做寵物店,又完全不懂想通過加盟來降低準入門檻,則需要非常謹慎,因為寵物行業的特點,品牌總部只是降低了你前期的學習成本,後期很難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和更低價的產品供應鏈;另外,特別提醒,做寵物店的生意,特別是寵物美容洗護,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美好。

2

無競爭壁壘的混戰時代

據《2018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市場消費規模已達到17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比2012年擴張了近5倍。預計到2020年時市場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2018年,貓狗消費者人均單隻消費金額5016元,較2017年增長15%。

隨著寵物行業的快速增長,作為貫穿寵物整個生命周期,具備高復購性的寵物食品最先受益,市場也迎來爆發期。寵物食品分主糧和零食,主糧是指寵物賴以生存的「飯」,其中以狗糧貓糧為主;零食則有咬膠、除臭餅乾等。目前,在寵物食品行業領域,品牌以外資品牌為主,皇家和瑪氏居於行業領導地位。

法國皇家寵物食品公司成立於1967年,主要生產狗糧、貓糧,在全球擁有法國、美國、巴西、中國等12家工廠;瑪氏(Mars Petcare)作為全球寵物食品領導者,2001年其以15億歐元收購了法國皇家寵物食品公司,瑪氏成為中國寵物主糧市場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品牌。

瑪氏旗下的皇家是中國高端寵物食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由於高端定位,發展時間長相對成熟、給代理商的返點只有10%,所以造成很多國產品牌起來了。

一、線下零售格局傳統而固化

和人類的食品用品一樣,目前寵物食品用品也是線上和線下兩種銷售模式。而在線下零售終端,則以寵物醫院、寵物店為主,蛋解創業編輯部選擇通過寵物店來測評寵物食品用品的線下情況。

我們實地探訪一家社區店和一家商場店:分別是位於北京朝陽區望京西園314號的阿羅哈寵物,和位於蘇州吳中區蘇綉路蘇州中心商場北區B1層的狗道EX。

阿羅哈寵物店裡主要賣零食、主糧、寵物用品,品牌大概有三十左右。主糧有皇家、比瑞吉、寵優、雷米高賽極號、暢享、佩瑪思特;零食有骨骨怪、億百年等品牌;用品有格倫仕寶、8in1、愛詩碧、魔金、愛萌氏寵等品牌;保健品主要是賽德氏。

店內賣的寵物主糧品牌共有6種,4種國產,2種進口,零食都是國產品牌,用品品牌共有5種,3種進口,2種國產。保健品主要是進口品牌。

狗道蘇州中心店賣的寵物食品、用品一共有150多個品牌,主糧有皇家、比瑞吉、冠能、渴望、紐頓、頑皮、海洋之星等品牌;零食有多格漫、smartbone、INABA等品牌;用品有IRIS、獅王、星記等品牌。

店裡全品類售賣,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水族等食品與用品,店裡在售2000+sku,後台系統中有6000+sku。食品與用品的比例約為6:4,零售佔整體營收的70%-75%。

從狗道創始人處了解的情況是主要售賣的7種寵物主糧有5種是進口,2種是國產,零食和用品以進口為主。

根據走訪來看,社區店和商場店主糧都有售賣皇家和比瑞吉,這家社區店主糧以國產品牌為主,這家商場店以進口品牌為主。據行業人士介紹,國產糧的毛利在35%-40%左右,進口糧的毛利在25%-35%左右。社區店的零食品牌以國產為主,商場店以進口為主,這是因為兩者的客群定位不同,社區店大多針對的是低端養寵人群,商場店針對的是中高端的年輕用戶,所以進口品牌更受青睞。社區店和商場店在用品方面都是以進口為主,因為用品是低頻消費,所以選擇高毛利的進口品牌會比較好。

通過資料和走訪顯示,中國寵物食品市場品牌集中度較高,CR5為62.7%。而外資品牌則佔據國內寵物食品市場主要份額,以皇家、瑪氏、雀巢、耐威克、多格漫、美國中西為代表的寵物食品國內佔比高達54.4%,其中,皇家在寵物食品市場處於絕對龍頭地位;而寵物食品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本土品牌僅有3個,市場份額較低。

從寵物主糧競爭格局來看,主糧市場CR5為50%,其中,皇家佔據顯著的主導地位,市場佔比為21.3%,遙遙領先於其他主糧品牌;此外,瘋狂的小狗、耐威克和比瑞吉的市場份額也在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品牌瘋狂的小狗作為國內本土品牌,自2014年創立以來,憑藉低價和便利消費場景獲得了快速發展。接下來,我們詳細的來分析一下線上的市場情況。

二、線上國產品牌破局

線上寵物食品、用品的競爭格局,我們拿淘寶為例來分析。

比如狗主糧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皇家、瘋狂的小狗、耐威克、比瑞吉、伯納天純。雖然皇家依然是主糧市場第一品牌,但競爭激烈。

狗零食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麥富迪、HELLOJOY、路斯、寶路、頑皮,國產品牌佔主導。

排名中只有愛麗思是進口品牌,其他均為國產品牌

綜合線上線下來看,在寵物主糧市場,進口品牌仍佔主導,但國產品牌追趕勢頭強勁;零食和用品市場,國產品牌則具有領先優勢。

三、寵物食品、用品行業為什麼呈現近身肉搏的慘狀?

蛋解創業編輯部採訪了5位行業資深從業者,我們問了他們同一個問題:「您認為寵物食品用品有真正的壁壘嗎?」

回答有些模糊,我們盡量完整的還原:「得看你怎麼看這個壁壘,如果你說的壁壘是指我們通常認為的產品品質、生產工藝、價格、模式、甚至是創新,那這個行業真的沒有,因為食品生產製造配方都很容易模仿,價格更沒有壁壘,便宜的能做到1-2塊錢一斤,都是公開的代工價格,用品的設計,如果拿服務人的精神來做寵物用品,也沒有技術和設計壁壘。但你說,這個行業完全沒有壁壘嗎?也不是,品牌、行銷和分銷渠道就是這個行業的壁壘,和多數的人類食品企業一樣。」

想做寵物生意的人,需要好好消化這段話。

首先,食品用品從配方、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上都不存在絕對的壁壘。

國內寵物食品、用品生產通常分兩種,自建工廠和OEM代工廠生產。

而在食品加工廠領域,我們已經有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這裡面有做主糧的,也有做零食的。比如已造就出浙江溫州A股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專註於做寵物零食咬膠產品的上市公司佩蒂股份,於2018年7月11日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被看作「寵物食品第一股」。另一家是山東煙台專註做寵物零食和主糧的中寵股份,於2018年8月21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圖片來源:網路

這些公司,最初都是做進出口貿易的,從財報來看,進出口貿易仍然佔很大比例。而隨著國內市場的崛起,它們也開始為國內企業代工,有一些還有自己的品牌。

而市場上,更多品牌是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的,據統計有超過3000個品牌是OEM代工生產的,主要的代工基地有河北、上海、安徽、山東等地。國內真正有自己工廠、研發、配方的只有幾十家左右。

因為配方簡單,主料只有6、7種,剩下就是十幾種輔料,所以大部分國產狗糧的質量都一般。線上賣5、6塊的狗糧和線下賣五六十的狗糧有可能在品質上差別並不大。

如果你剛剛想涉足這個領域,到底是代工還是自己建立工廠,蛋解創業編輯部很難給出準確的答案,因為每個創業者的定位和初心都不同,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做法,比如頂製鮮糧。據介紹,頂製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整套SaaS系統接入天貓、京東等線上平台,銷售數據能直接導到總部後台,可以根據消費者所下的預訂單來生產,有效解決貨存問題。

但作為一門生意,頂製狗糧目前也遇到一些困難。雖然配方好、但原料種類繁多導致成本高,相比於瘋狂小狗最低五六元一斤,頂製最低的是9元/斤,雖然對比皇家、比瑞吉還是具有很高的性價比,但線上品牌知名度小,線下又沒有大面積鋪渠道,銷量一直沒有大的突破。

很多線上頭部品牌毛利30%,成本在2塊多,頂製因為配方複雜,原料成本比大品牌貴1-2倍,成本在4-5元,所以最低的是9元/斤,毛利不到20%。頂製線上銷售最好的時候,也才進入淘寶、天貓C店主糧top100,但復購率卻高達80%。

那說到寵物用品領域,其實在寵物商品1000億市場裡面,寵物用品市場規模就有200億 。在國內寵物用品市場中,國外品牌佔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國內品牌隻佔20%的市場份額。

寵物用品生產主要是設計、製版、生產、包裝四個環節,工藝並不複雜,所以很多品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就不自己建廠買設備,而是選擇OEM代工生產,但這樣的話質量比較難保證。據了解,目前國內只有四五十家服裝工廠,一些原始寵物用品品牌商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以上,但國內眾多代工廠商,毛利率普遍僅在20%-30%之間。

四、為什麼說行銷和渠道是唯一壁壘?

中國寵物市場由於進口品牌進場早、線下渠道深耕多年,所以到目前為止進口品牌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國產品牌與其直接在線下展開競爭難度較大,而電商,品牌與渠道的粘性明顯降低,所以成為國產品牌突圍的最佳入口。

有數據表明,在線上、線下渠道增速對比中,2017年線上增速55%,線下增速25%;線上渠道銷售額佔比42.2%,與韓國類似,遠高於美國和日本。

以瘋狂的小狗為例,成立於2014年瘋狂小狗依靠超高性價比、充分挖掘電商社交優勢、快捷的購物體驗脫穎而出,僅用4年時間實現營收突破6億元。

電商競爭,最本質的是流量競爭,品牌行銷起決定性作用。比如,瘋狂小狗花重金在廣告行銷上,做自媒體、做視頻節目,突破傳統行銷模式,緊跟90後喜好,通過創意內容吸引用戶,所以讓其能夠迅速在市場一炮而紅,在與進口品牌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而在線下,零售行業渠道為王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根據英敏特調研數據顯示,寵物店仍是目前國內消費者購買寵物食品的首選渠道。如果將寵物店、花鳥市場、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統統歸類為線下專業渠道,幾乎一半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都發生在這類渠道。2017年寵物醫院增速67%、寵物店增速28%、商超增速8%。

進口品牌由於品牌定位、價格高等原因,很難快速渠道下沉,由於國內養寵市場正在由沿海向內陸擴散,未來三四線城市寵物專業渠道將是本土寵物企業搶佔線下渠道資源的重點。

此外,像皇家這樣的大品牌給代理商的返點只有10%,比起代理知名大品牌,代理商更喜歡代理新品牌和新產品,因為大品牌利潤都很透明了,賺不到多少錢,只是維持手裡的sku會選擇代理。而新品牌新產品沒有大面積鋪開,在寵物店也比較好賣,利潤比較高,新產品毛利能達到50%以上,一般品牌的毛利代理商有30%。

品牌、行銷和渠道是寵物食品用品行業競爭的壁壘,這也是為什麼像小佩寵物這樣的寵品用品品牌和瘋狂小狗這樣的寵物食品品牌要做線下店的重要原因。

五、行業亂象中的機會與風險

隨著單身人群和老齡化人群的不斷增長,快節奏生活和缺少子女陪伴導致孤獨感強烈,把寵物作為精神寄託,養寵物無疑成了最佳的選擇。中國養寵家庭數量從2013年的6934萬戶,增長到2018年9978萬戶,5年裡同比增長了43.9%,中國每萬戶養寵家庭比例也從2013年的16%增長至22%。快速爆發的寵物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我們先來看看機會:

食品領域:消費者缺乏獨立辨識能力和對品牌忠誠度低,這意味著雖然競爭激烈,但是過去的品牌大玩兒家並沒有在品牌上佔領用戶心智,或者說用戶也還沒有發展到需要認定品牌的階段。那這就是新玩兒家的機會。

用品領域:由於現在市場上的寵物用品大多以低端、主打功能性為主,很少帶有設計感、美感的產品出現。注重品質、舒適性和美感的寵物用品會受青睞,比如跟文化、IP合作的產品。

比如Touchdog它它是中國原創寵物用品品牌,其設計的寵物服飾、玩具和包具,以獨特的日式卡通圖案、原創的小怪獸IP形象和現代塗鴉風格,在寵物用品類目上算得上別具一格。獨創的寵物攀岩圓繩系列,年銷售數量超過30萬套。

另外,隨著人類智能化的發展,寵物智能化用品也將是一個趨勢,比如之前提到的小佩寵物。小佩寵物主營智能化的寵物用品設計、生產和銷售,開線下直營店,是為了更好的覆蓋養寵人群並且銷售自己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看看風險:

首先,市場充斥大量廉價低端產品,競爭混亂。一般寵物用品的毛利在30%-40%,但某寶某貓上有很多9.9包郵的寵物用品,這些產品有兩種生產方式,一種是自己找OEM代工生產,另一種是直接從阿里巴巴進貨、代發,這種放在店鋪賣毛利差不多能達到50%。所以現在市場上的充斥大量廉價低品質的產品,非常缺乏優質創新的產品,長久來看這對市場來說未必是好事。

其次,寵物用品創新市場接受力有待驗證。PETKIT小佩高端智能寵物用品品牌,自2016年5月第一家店開張,截止目前在上海有80餘家店,均為直營店,已於近日完成2000萬美金的C輪融資。雖然小佩發展看似不錯,但目前只有7%-8%寵物主對智能產品有期待,用戶的教育成本很高,需要時間長,國內市場出現的智能寵物品牌依然很少,對比人類用品的智能化發展,如,無人駕駛等,寵物用品還在自動投食機、智能稱這個技術含量較低的階段,創新力度十分有限。

最後,選擇加盟風險和受政策影響。很多人想開寵物店因為沒有經驗,會傾向於加盟一個寵物品牌,但目前國內寵物品牌大多數都是管殺不管埋,為了賺取加盟費,如果不慎加盟了,基本就是炮灰。另外養寵物算是高危行為,很多公園、商場禁止寵物入內,已經有很多寵物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未來很有可能頒布對於寵物不利的相關政策,導致寵物市場規模發展受到根本性影響。

整個寵物食品用品在生產工藝上不存在任何壁壘,所以國內大多數品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都選擇OEM代工生產,唯一的壁壘就是行銷和渠道。寵物食品主糧市場以進口品牌主佔主導,但國產品牌在快速縮小差距,零食和用品市場因為原材料、人工成本、國內品牌具有優勢。消費者在購買時缺乏獨立辨識能力和對品牌忠誠度低,並非一味選擇大品牌,所以新玩家還是有一定生存機會的。但是是機遇也是挑戰,要結合自身情況慎重做決定。

3

寵物世界裡的新玩兒法

相比發達國家接近百年的寵物行業歷史,我國寵物行業起步較晚。中國寵物行業的發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

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截止到2017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預計在2010-2020年期間將保持年均30.9%的高增速發展,到2020年時市場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所以整體來講,寵物行業還是利好。

比如說,我國寵物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在寵物行業整體市場份額中佔比約為23%,僅次於寵物食品行業。而相較於美國,美國寵物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00億元,寵物行業佔比為30%,可見中國寵物醫療行業不論是在市場規模,還是在市場份額佔比上,都同美國存在較大差距,還處於行業發展初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消費升級、80、90後養寵物比例不斷增加,新一代養寵理念正在發生巨大改變,還有更多的市場機會,今天,蛋解創業編輯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幾個新玩兒法:

一、寵物主題咖啡館、餐廳

以貓為主的主題咖啡廳,除了可愛貓咪外,店內還有咖啡、美食等各種小點心,在擼貓同時享受美食,還能發個愜意悠閑的朋友圈,受到眾多文藝貓咖們的追捧。

貓咖除了咖啡、美食,還可以推出一些貓相關的衍生產品,比如玩偶、鑰匙墜、貼紙,明信片、茶杯、手機殼等。因為貓咖主要以年輕女性消費為主,衍生產品價格可以定價偏高一些,基於衝動消費的心理會為此買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貓並不喜愛被陌生人撫摸騷擾,所以有的性情剛烈的貓可能會咬傷、抓傷顧客,需要保證貓的健康狀況和做出免責聲明,以免引發糾紛。

比如,萌寵主題餐廳—DoggiestyleCafé:餐廳大約12張座位,可以攜帶愛犬共進美餐。由於新加坡當地規定狗的主人不可以跟狗同桌用餐,因此,餐廳經過特別設計,有一間專供狗兒用餐的小廂房,用玻璃門牆隔開,主人在餐桌上用餐,狗兒則在小廂房享用食物。

二、人寵馬拉松賽事

養寵物就像養孩子一樣,需要主人的陪伴玩耍,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寵物活動賽事,除了賽級犬貓的競技活動之外,大眾養寵家庭可娛樂的活動賽事也開始豐富起來。

比如屬於狗狗的馬拉松比賽。2017年DogRun武漢站比賽現場有718隻狗狗與1500名主人參加,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人寵互動賽事。此類活動不僅可以做售賣門票、贊助商合作、還可以做寵物周邊產品的售賣和IP賽事的版權,讓賽事本身在關注狗狗的同時,打造更多消費場景,提升人們的養寵體驗。

三、寵物網紅IP

王思聰有條愛犬,名叫「王可可」,英文名CoCo Wang。吃著私人定製版的高級狗糧、戴著愛馬仕的項圈、和王思聰一起搭私人飛機全世界遊玩。作為寵物界的第一網紅狗,王可可不僅擁有240多萬粉絲的微博「王可可是個碧池」,還有自己的淘寶店。開張1年多,就從零做到3千萬銷售額,成為寵物網紅第一店。

如果說王可可的成名是因為王思聰的巨大知名度,那一般寵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機會,比如在抖音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萌萌噠的狗狗貓貓,以動物擬人化內容為主,寵物有著獨立人設,講故事、演劇情類內容。所以,藉助各種新興社交媒體來打造有趣的寵物內容,也是有可能像人一樣成為網紅。

四、寵物相親

寵物和人一樣,都需要戀愛結婚、繁衍後代。如何為心愛的寵物找到適合的另一半成了很多寵物主的困擾。目前外國已經有專業的寵物相親網站,比如matchpoyp就是一個犬科動物的社交網站。

一般的寵物店沒辦法做這麼專業,但能組織寵物相親活動,愛寵人士齊聚一堂,讓狗狗自己挑選適合自己的愛侶。這樣不僅能解決狗狗的單身問題,或許還能解決主人的終身大事。

五、活體售賣

在寵物行業,活體售賣是一個毛利高、風險大的業務,很多寵物店都有活體售賣養服務,到底活體售賣賺不賺錢?有哪些風險?為此,蛋解創業編輯部專門走訪了一家專門做活體售賣的工作室。

比如:宋貓貓工作室(北京市豐台區尚三環)

數量:隻做貓的售賣,目前有3個倉庫共有100多隻種貓,90隻母貓,10隻公貓,都是自己配種,有時候公貓也會給外面合作的優質貓舍配種,配種費品種不一樣,價錢不一樣,500到3000不等。種貓最多一年產兩窩,有的一年隻產一窩,去年共產900多隻小貓,賣了800多隻。

成本:建一個300平的養殖倉庫每月房租6w多,主要就是房租+裝修,不需要牌照,平時基本沒人查。每隻種貓的成本是2w,小貓的成本從出生到賣出去成本是2100元左右。一般小貓養三個月就會賣出去。

毛利:價格在3000-5000元的小貓比較好賣,8000-1.4w元屬於比較名貴的品種,如藍胖子。宋貓貓工作室的貓最多的是2.5w封頂。價格相差大是因為品種不一樣。便宜的毛利30%,貴的毛利60%。從生產到售賣一般是6%的死亡率。

風險:比如客戶買走後貓生病、有應激反應等,會在貓買走之前確保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平時在淘寶直播裡我們也會給客戶說清貓真實的情況,客戶買走後,會一直售後到它活到死,所有諮詢服務都是免費的。

難點:第一是疾病,比如細小、貓瘟,一旦患上這種病,基本上就死掉。第二是銷售渠道,剛開始做很多貓賣不出去,後來自建媒體做,現在主要在淘寶、天貓、抖音、微博、公眾號等平台賣貓,如果不具備自己做媒體,一般就是去微信朋友圈、58發帖子。

六、寵物寄養

很多寵物店都會提供寵物寄養服務,作為寵物店的附帶盈利項目。依據寵物的類別和體重不同,寄養價格不等,平均單價低於50元的佔36.5%,費用在50-100元的比例為42.6%。每隻平均寄養天數在1-2天的比例為41.1%,在3-7天的比例為46.3%,還有7.4%的寵物寄養天數在7-15天,少部分寵物寄養天數在15天以上。

到底寵物寄養是否賺錢呢?又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蛋解創業編輯部專門走訪了一家專門做寵物寄養的店。

喵喵基地(北京市朝陽區太陽新城金星園3011)

這家店剛做半年,主要做貓的寄養,後期打算也做一些狗的寄養。最多時候店裡可以同時寄養10隻貓,在寄養滿員的情況下,差不多毛利是50%。

以後也會增加活體售賣,自己養的貓生小貓賣,還會增加零售部分,賣一些寵物食品和用品來增加收入。做寵物寄養的優勢是成本低,劣勢是節假日生意爆滿,需要提前一兩周定位置,平時生意不好。

最怕寄養寵物的健康安全問題,因為寵物之間有可能會發生交叉感染,一旦出現寵物死亡或者寵物丟失的情況,將會為極大影響寵物店的口碑。寵物寄養一般是將寵物放置在寵物店的籠子內,主要滿足寵物飲食等生理需求。因為每隻狗的口味不一樣,一般寵物主會自備狗糧和零食。

寫在最後,蛋解創業編輯部一直認為創業有風險,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從事寵物行業也不例外。開一個寵物店,想像中與可愛的小貓小狗作伴,真的是溫暖又有愛心,但實際上大部分社區寵物店會有異味,寵物美容師的工作也非常辛苦,盈利空間也沒有想像中大。如果小白希望通過加盟來降低學習成本的話,一定要降低自己對總部品牌的預期,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導致加盟品牌總部不能像便利店、烘焙、茶飲品牌一樣,給你提供完整的供應鏈和長期的服務支持。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