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娘道》火了,“婦道”還遠麽?

這年頭,神曲層出不窮(沙漠駱駝了解一下),神劇也開始興風作亂了。

《娘道》從國慶到大結局結束,收視率穩居第一位。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該劇豆瓣評分2.7,84.3%的人打了一星。

對於網友的差評,郭導在曝光買收視率的醜聞時,也順帶解釋了一番。

明明是將不好的東西拍出來警醒世人,怎麽就成宣揚糟粕了。

這裡,為郭導曝光買收視率的黑幕,並為《天盛長歌》發聲的勇敢行為點個讚。

前期因為拒買收視率這事,《娘道》確實讓很多人黑轉粉。

但《娘道》的好壞和導演品質不能混為一談。

常言道,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群眾的眼睛是blingbling雪亮的。

如果說《娘道》前期惡評如潮因為遭遇黑粉,那後期的情況證實:這劇真的是無藥可救

《娘道》的道,道在四個無求。

生而無求,哺而無求,養育而無求,舍命而無求。

簡言之,就是一個女人為了生兒子養兒子,連命都可以不要。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山西的一個大戶人家隆家。

瑛娘,一個苦命人兒,幼年賣身葬父到了隆家,一直當做河姑培養。

河姑,就是獻給黃河的少女。古人認為黃河泛濫是由於河神發怒,所以需要活人祭祀。

等瑛娘長到14歲,就被隆家的人扔進黃河。

幸運的是,瑛娘沒死(這主角光環太強大了),過了幾年,還在河邊救了一男的。

為了報答瑛娘的救命之恩,這男的就娶了瑛娘。

都啥年代了,男人報恩就是把女方娶了?這操作,不懂。

更不懂的是女方的報恩——生兒子

瑛娘給丈夫生了兩個女兒。

女兒的名字很有意思,一個叫招娣,一個叫盼娣。

“招弟”、“盼弟”,即希望下一個懷的是弟弟。

瑛娘一直心心念念生兒子。

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原來是隆家二少爺時,瑛娘更是感恩涕零,許下巨集願:我一定盡早給你生兒子。

可惜,第三個孩子還是女娃,取名念娣。

話說隆家的三個兒子,分別叫傳宗、繼宗、延宗。

瑛娘的三個女兒,招娣、盼娣、念娣。

一個傳宗接代,一個重男輕女。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等兒子終於出生了,丈夫卻被奸人害死了。孩子不被隆家承認,她也被驅趕了。

接下來,整部劇就是瑛娘跟四個孩子走失又團聚的故事。

看看網友評價,清一色是差評。

一言以蔽之,都8102年了,怎麽還有這種宣傳封建糟粕的“穿越劇”

劇中瑛娘生兒子難產,穩婆問她保大還是保小。

瑛娘的呐喊震碎了觀眾的三觀:保我兒子!我這條賤命算什麽,我一定要給繼宗生出兒子。

當初隆家同意瑛娘進門,正是以為她肚裡懷的是男娃。

結果生下來才發現,還是女的,婆婆一氣之下,想把孩子扔黃河(又扔黃河?)。

親生女兒要被扔了,當娘的竟一點不都生氣,還特別認命:生女兒是我對不起夫家。

隨後,他主動要求丈夫休妻。

女兒被欺負,當爹的去出頭,瑛娘攔著說,不怪別人,都是咱閨女惹的禍。

丈夫奇怪了,咱孩子這麽小,能惹什麽禍?

瑛娘說,二少爺,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兒子。

這腦路,夠清奇。

結局時,瑛娘勸自己的漢奸兒子牢生:你姐姐死了,你一定要活下去,你才是娘的命根子。

聽到這句話,我算是徹底被跪服了。

針對大結局,郭導還特意發了條微博。

這條微博傳達的,便是“不自知”。

他的不自知,一是表現在對於這部劇的價值觀把握

郭導認為自己只是在還原,而不知道自己也在傳遞。

我承認,民國以及更早以前,存在很多瑛娘這樣的女性。

但,不論是謳歌還是批判,影視劇不是原原本本地還原,而要考慮整部劇的價值走向。

尤其呈現出來的還是一個負面的事物,稍微沒把握好,還原就成了歌頌。

郭導的第二個不自知,是他忽略了年輕一輩的女性收視群體

影視作品與文字作品不同,文字可以再三琢磨,咂咂其中的反諷意味。

影視劇,它是最為直觀粗暴的,不用琢磨不用思考,痛快就行。

《延禧攻略》為什麽火?

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個女主一路打怪更新最後成贏家的故事。

即便中途多次陷入險境,我們也知道女主自帶光環,死不了。

本來吧,這類大女主的宮鬥劇太多,前有《金枝欲孽》,後有《甄嬛傳》。

再多一個《延禧攻略》,也不見得會激起什麽水花。

結果它火了,因為看得爽

白蓮花變黑蓮花,一集一個人頭,遇神殺神遇佛殺佛,這還不爽?

試問以前的宮鬥劇,再狠的角,哪個不是臥薪嘗膽,一副憋屈小娘子的模樣?

想想《甄嬛傳》裡的甄嬛,成為后宮霸主之前,整日也是提著心吊著膽。

其實,從這兩部劇,就可以看出很重要的一點,大女主劇=女性看得爽

《娘道》算是苦情大女主戲,它的節奏、劇情是夠爽的,但女人們看得很不爽。

看《娘道》的罵《娘道》的,多是女性。

看看豆瓣,給《娘道》一星的,大多都是女性。

她們要看的,是女主手撕心機綠茶,而不是跟自己的敵人上演原諒包容和解三步曲。

她們要看的,是女人掌握生孩子的權利,不想生就喝避孕湯,而不是為了生兒子,拚命生了一個又一個。

她們要看的,是讓花心的大豬蹄子們對自己死心塌地,而不是低眉順眼,被頤指氣使。

都8102了,哭哭啼啼賣慘的套路行不通了

第三個不自知,便是郭導在男性身份上,對女性的不自知

這是現代社會很多男性的通病,口口聲聲說男女平等,實際上沒有從心底尊重女性。

女性被侵犯有穿著暴露的引誘因素,酒局一定要有女性,飯局當著女性的面說著葷段子,這些還少麽?

郭導即是如此,他聲稱這部劇是還原,揭露封建糟粕,繼而達到批判目的。

但全劇是從一個男性視角來講故事,女主怎麽三從四德怎麽逆來順受最終苦盡甘來。

那她在封建迫害制度下的痛苦與掙扎呢?抱歉,我們沒看到。

請看看《使女的故事》,同樣是講女性,同樣是對歷史的映射。

一個讓觀眾看得想罵街,一個讓觀眾看得肅然起敬。

兩部劇呈現的都是一個備受壓抑的男權社會,女性地位低下,淪為行走的子宮。

瑛娘是心甘情願,願打願挨,而奧菲瑞德是不動聲色,奮起反抗。

一旦提及女性對權利爭取的話題,就一定會說到女權,繼而是被人詬病的偽女權。

女權的真正意思,是基於男女平等的相互付出

如果一昧地強調女性至上,那就跟封建男權沒有什麽區別了。

記得《娘道》播出後,網上有一句評價:21世紀,封建男權思想依然還有很大市場。

這個市場是男性掏的錢嗎?不是,是女性自己。

還記得國慶關於《娘道》的熱搜吧,陪爸媽看《娘道》。

媽媽奶奶們沒有像網上口誅筆伐的年輕女性看出那麽多東西,只是從那一代走過來,沒覺得這劇情有什麽不對。

她們,只是被封建思想荼毒而不自知,而這種不自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下一代。

《娘道》中,丈夫懷疑瑛娘給他戴了綠帽子,罵她不守婦德。

婦德,即“三從四德”的四德之一。

他當著孩子的面,不分青紅皂白就要拿槍斃了瑛娘。

瑛娘一點不生丈夫的氣,還給女兒做思想工作,“別怪你們爹,畢竟是親爹”。

最讓人覺得悲哀的不是男權思想的束縛,而是女性相互之間不自知的打壓,繼而馴化。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電影《湘女蕭蕭》,一部講封建糟粕戕害女性的電影。

12歲的蕭蕭在伯父的安排下,成了一戶人家的童養媳。

中途因為與長工偷情,懷孕後差點被沉塘。

因為生的是兒子,她才免於一死。

多麽諷刺!即便是下人,生兒子也比生女兒好。

這跟《娘道》裡的“只要兒子不要命”的封建觀念如出一轍。

讓人心寒的是,當蕭蕭熬成婆婆後,她又為自己的兒子找了一個童養媳。

想想,最可怕的不是男人們對女人身體和心理的侮辱,而是女性們在男權打壓下選擇“自相殘殺”。

當某些女性尋找不到排解壓抑的有效途徑時,就會轉向自己的同類群體。

一邊勸慰身邊有著一樣遭遇的女性,另一邊會因為自己受到的苦痛,從更弱勢的女性身上的痛苦掙扎中獲得快感。

《娘道》收視率竟然在國慶期間穩居第一,毋庸置疑,收視群體大多是以上提到的這兩種。

她們被所謂的“女德”馴化,繼而跟《湘女蕭蕭》一樣,馴化下一代。

這種馴化不僅僅只是親人之間的,還有社會的。

比如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丁璿的女德“講座門”,

還有屢禁不止的女德修行班。

這就從個人、家庭的不自知上升到了社會的不自知。

《娘道》主演嶽麗娜懟粉絲說了句話,有了罵聲就等於有了熱度,自然就有了收視率。

要不,想罵都找不到點。

比如《小時代》之流,口碑評分低沒關係,反正有人會為了罵它去影院支持票房。

這樣的怪圈文化,讓更多的人陷入不自知的路上不能自拔。

溫水煮青蛙,因為對危險不自知而活活被燙死。

而仍然沒意識到不自知的你我,就是水裡的青蛙

哎,《娘道》火了,《婦道》還遠麽?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