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皮膚瘙癢不可大意,這或許是內臟病變給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秋冬季節人體很容易缺水引起皮膚乾燥,而皮膚乾燥又極容易導致皮膚瘙癢。出現皮膚瘙癢後,很多人會不停地抓撓、燙洗或者塗塗抹抹,結果非但不能止癢,反而癢得更加厲害。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會認為是皮膚乾燥、洗澡水太早造成的,於是各種保濕乳都往身上塗,卻絲毫不起作用。

十病九癢,對皮膚病患者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但一些皮膚並沒有什麼病的人,有時也覺得皮膚髮癢,甚至癢得很難受。無疑皮膚乾燥是皮膚瘙癢的最主要原因,90%的皮膚病都有皮膚瘙癢癥狀,如癬、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等。但是不是所有的皮膚瘙癢都是皮膚乾燥。瘙癢症並非皮膚本身的病變所致,大多數與其他臟器疾病有關。

皮膚瘙癢往往是多種疾病早期的一個警報和信號,常見的有:

1.膽酸濃度過高

膽酸在血中的濃度增高時,皮膚會瘙癢難忍。患者應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患有膽結石、肝膽腫瘤,還是因服了冬眠靈、紅霉素之類的藥物而引起的反應。

2.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溫度不斷增高,導致皮膚髮癢,尤其在睡覺後瘙癢會加劇。糖尿病時因人體的葡萄糖不能被組織細胞充分利用,加之多飲、多尿引起負氮平衡和失水,皮膚的含糖量及乳酸增高,從而引起皮膚瘙癢。女性患者還容易因尿糖的刺激而引起外陰部皮膚瘙癢。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等均可出現陣發性瘙癢。腦腫瘤病人當病變浸潤到第四腦室底部時,也會有劇烈的瘙癢。

4.肝膽疾病

肝臟和膽囊出現病變時,往往使膽汁的正常分泌及排泄發生障礙,引起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膽鹽經血液循環到表皮,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引起瘙癢,且皮膚瘙癢出現在黃疸之前。引起這種皮膚瘙癢的常見疾病有肝炎、膽石症、胰腺腫瘤和其他一些可出現黃疸的疾病。

5.腎臟疾病

腎臟病變引起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時,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產物不能及時隨尿液排出體外,而一部分尿素從皮膚的汗腺排出時,能凝固形成一種叫尿素霜的物質,這種物質刺激表皮引起皮膚乾燥脫屑。一般來說,在患者尿量減少的同時可出現皮膚瘙癢。

6.血液病

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何傑金氏病等血液病均可引起皮膚瘙癢,而且大多發生在血液病癥狀出現之前。

7.惡性腫瘤

患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子宮癌、乳腺癌、淋巴癌等惡性腫瘤時都會出現皮膚瘙癢,其發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惡性腫瘤的代謝產物刺激皮膚有關。有時皮膚瘙癢的出現,是腫瘤發生轉移的預兆。

編者寄語:秋季瘙癢您不能光靠撓,查清病因才是王道,因為這可能是身體內臟病變給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