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體》出海,中國IP終須靠實力說話

澎湃社論

日前,《金融時報》報導,亞馬遜正商談購買劉慈欣《三體》小說的版權,計劃製作三季系列電視劇,項目總投資達10億美元。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計劃成形,《三體》的規模將比《權力的遊戲》還要大。

這不僅是值得國內外“三體粉”狂歡的大事件,也是讓中國科幻界乃至文化界為之一振的好消息。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小說在國內已經吸粉無數,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從科幻讀者和研究者的小圈子,逐漸走向知識界和傳媒圈、影視圈,成為近年十分火熱的“大IP”。

之前《三體》已經得到了許多國際性的讚譽,比如它曾獲著名的“雨果獎”,這就意味著《三體》成為世界科幻文學之林裡的經典作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曾表示自己看過《三體》,稱之“十分深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能得到這樣“規格”的讚譽,實屬不易。

前幾年談中國IP,不少論調都酸溜溜的,甚至一些狹隘的觀點頗有市場。動輒稱迪士尼盜用中國的“花木蘭”形象,賺中國人的錢;或者宣揚要打造一個“孫悟空樂園”之類的跟美國迪士尼唱對台戲。

《三體》的IP成功征服世界給我們很多自信,很多啟示。

首先,有實力的作品,自然會成為全世界都認同的經典,不必刻意強調其國別屬性。《三體》能獲得國際上的讚譽,根本還是因為它有過硬的水準,即使是挑剔的文學批評家,也不得不承認《三體》的巨集大敘事、深刻思想和人物塑造能力,在當代文學作品裡堪稱首屈一指。《三體》將主題放在人類命運、宇宙終結上,波瀾壯闊,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共鳴。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只需要用心創作出好作品,就不用擔心沒有國際市場。

也應看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同,要讓前者轉化為後者,還需要資本和媒體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消息來自《金融時報》刊登的一篇有關“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文章,其中論述了中國影視公司融入海外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三體》以及其他中國文學作品的影視劇改編能否成為現實,很大程度上也依賴“市場”的反饋和協助。

做好自己的作品,實力IP自己會說話,不必為了“國際化”而故意迎合外國閱聽人,搞邯鄲學步;也不必反彈琵琶,故意強調所謂中國元素,自我設限。這也是一種自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