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慈欣:地球就是地下室裡的窄小的儲物間

在《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後,究竟是什麽讓我們對科幻作品樂此不疲?所謂“科幻”究竟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麽?或許在劉慈欣的這封信裡,我們能找到答案。

劉慈欣(1963-),亞洲首位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作家,山西省作協副主席。《三體》三部曲是其代表作。

《流浪地球》的熱潮,引爆了一番我們對於科幻作品的喜愛。對於國產科幻電影作品的未來,也令人信心滿滿。

而在《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後,究竟是什麽讓我們對科幻作品樂此不疲?所謂“科幻”究竟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或許在劉慈欣的這封信裡,能夠給我們找到相應的答案。

黑暗森林法則、宇宙社會學、技術爆炸、降維打擊、猜疑鏈……

劉慈欣的作品,在別人看來,似乎總是充斥著冷峻,甚至帶點兒殘忍的目光。

他對此曾說過:

正因為我表現出一種冷酷但又是冷靜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是合理的。你選擇的是人性,我選擇的是生存,而讀者認同了我的這種選擇。

可見,在劉慈欣創造的科幻世界裡,牽動讀者的,往往就是那人之於宇宙的渺小。

而在2017年初,一位就讀於杭州市學軍中學高一的馬程田同學,作為《三體》的粉絲,就給劉慈欣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她對技術爆炸的困擾和對人類未來的思考。

因為與《三體》的接觸,科幻世界的大門從此向這位高中女生敞開,一直啟發她去思考著無盡宇宙背後的秘密。

她在給劉慈欣的信裡寫:

我發現大多數科幻作者對未來的態度是樂觀的。他們認為人類的力量不足以破壞整個生態圈的穩定,而且有能力預警與應對各種災變。但劉老師您的作品卻有一種悲天憫人的高遠情懷,常常傳達出宇宙的殘忍、冷酷,而人類只是讓宇宙的熵略升高的渺小存在。也許是受了您的影響,我對天際之外的浩瀚宇宙,有著深深的敬畏與濃濃的好奇。

科幻其實向來都具有悲觀色彩,在創建幻想世界的過程裡,往往能夠挖掘出深刻的主題,黑暗未來一直是科幻作品裡的利劍。

其實劉慈欣本人在接受採訪時就承認過,自己是一個濃烈的悲觀主義者。小說所具有的警示功能,反而就是想借以黑暗,放光明進來。

隻描寫人類刻意避免的世界,而不描寫人類做出了難以想像巨大犧牲,世世代代用全部生命去追求的世界,這絕不是完美的科幻”劉慈欣在《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裡寫道。

正是因為科幻所構建起來的世界,不僅讓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人類的命運、地球的命運、宇宙的命運,也讓我們在無數可能性裡探索生命的意義、文明的本質、道德的詰問。

現代宇宙航行學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

而科幻,就是跳出搖籃後的構想,它基於現實的反思,但又充滿著對捉摸不定未來的萬種暢想。

作為科幻讀者的馬程田同學,和大部分科幻迷一樣,也有無數對於未來的疑惑。

比如,未來究竟是好還是糟?宇宙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終將走到何處?

這些問題不僅只是來自於科幻讀者,對於作者本身,也是引導他們創作的源泉。劉慈欣就坦言,自己始終都在思考——人類文明不應該是浩瀚宇宙中概率之花所結出的唯一結果,地球也不應該是人類文明唯一的最終歸宿

所以面對這樣一封充滿著“稀奇古怪”問題的信,劉慈欣以長信作為回復。

因為在他看來,如果科幻小說能夠啟發讀者向著更遠更深的方向思考,那就是一種成功。

劉慈欣認為,科幻小說是把科技作為故事資源,從文學角度展現科技之美,看讀懂故事之餘,也要理解科學本身。

科幻小說雖是可能性的文學,但如果要靠其準確預測,那可以說十分困難。甚至對未來學家和科學家而言,都沒有人能在過去準確預測出我們今天世界的局面。但這不能否認科幻小說存在的意義。

劉慈欣比喻道:

假想你所在的城市就是整個宇宙,銀河系就是你身處的那幢大樓,太陽系是大樓的地下室,而地球就是地下室裡的一個窄小的儲物間,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儲物間裡,儲物間的門鎖十分牢固,我們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打開它。傳統的文學認為儲物間就是一切,專注於描寫儲物間裡人們的生活,刻畫他們的愛恨情仇;

科幻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知道大樓和整個城市的存在,雖然門仍然緊鎖著,但它用想象力走出了儲物間和地下室,走上樓頂,鳥瞰城市壯麗的風景,甚至走出大樓融入城市,逛商場和公園,結識各種各樣的人。

正是因為走出了儲物間和地下室,科幻小說無疑就具備了“超拔”之力,它帶我們衝破了現實的疆界,馳騁在無限的可能性中,延伸著我們對於人性與宇宙的無邊思考

所以,其實關於未來,關於宇宙的終極意義,從來沒有標準的答案所在。用劉慈欣的話說:它就像生活的意義一樣,需要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探求。

附:信件原文

像我這樣為人類的未來操心

顯得有點可笑

馬程田寫給劉慈欣

2017年初

劉慈欣老師:

您好!三年前,通過老師、同學的介紹,我開始接觸您的小說《三體》。說實話,我絕沒有想到它給我帶來的震撼與啟發會如此之大,此後,我就發自內心地愛上了科幻文學。科幻文學能將科技的銳利與文學的詩意相融,塑造出基於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無限可能。作為一個喜愛科幻的青少年讀者,對於科幻,對於未來,我有很多問號,想要與人分享探討。比如:未來,究竟是變得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

在閱讀中,我發現大多數科幻作者對未來的態度是樂觀的。他們認為人類的力量不足以破壞整個生態圈的穩定,而且有能力預警與應對各種災變。但劉老師您的作品卻有一種悲天憫人的高遠情懷,常常傳達出宇宙的殘忍、冷酷,而人類只是讓宇宙的熵略微升高的渺小存在。也許是受了您的影響,我對天際之外的浩瀚宇宙,有著深深的敬畏與濃濃的好奇。

確實,我們如今仍被環境所製約。而環境的惡化更是威脅到了不少物種的生存,也許不久後就是人類。現在地球上的資源日益枯竭,環境修複的速度遠遠低於人類破壞的速度。所以我大膽地設想:要為未來尋出路,頭頂的天空之外也許真的是個去處。移民外太空不可能馬上實現,找到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也希望渺茫,但人類向外探索的腳步理應越來越快,遠方無數綺麗的星系在等著我們去探索。

也許,像我這樣為人類的未來操心,顯得有點可笑。但我早已立志,要努力讓我所熱愛的世界,獲得越來越光明的未來。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文章中給出一個“技術爆炸”的數學圖像:一條像是指數函數的曲線掉頭向下,用以描述人類技術發展的速度。文章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質疑:人類社會究竟能否承受變遷如此之快的科學技術?過快的科技發展,也就是技術爆炸,有沒有可能把文明社會引向混亂與崩潰呢?

我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好些天,真的擔心周圍的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直到一個新的想法在腦海中萌生:歷史上每一個令人驚奇的發明創造,都伴隨著質疑和反對。甚至會有“這東西會毀掉我們”的說法流傳一時,但它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比如原子彈的發明,讓當時的人們對未來充滿悲觀,但人類並沒有因此毀滅,反而越來越依賴核能。那麽現在也一樣,不斷出現的新科技,總能帶給我們更棒的未來。

請您不要取笑,我腦海裡經常會有這樣稀奇古怪的思考。只是年歲還輕,閱歷太淺,有很多思想尚不能成形,有很多困惑仍沒有頭緒。有一個在您小說中被反覆提及的問題,我也一直在琢磨,可似乎想破腦袋都找不出很好的答案,這也是我想要請教您的:

宇宙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

杭州學軍中學

馬程田

地球就是地下室裡的一個窄小的儲物間

劉慈欣寫給馬程田

2017年2月

程田同學:

你好!很高興你喜歡科幻小說,也很高興科幻能夠讓你有這樣多的想法。我一直相信,如果科幻小說能夠讓讀者向著更遠更深的方向思考,那就是成功的。

我讚同你對科幻文學的評價。科學技術充滿詩意和美,只是這種美隱藏在方程式中,不被一般人所理解。科幻小說恰恰是把科技作為故事資源,從文學角度表現科技之美。其實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都是由科學講出來的,但要真正讀懂這些故事,光看科幻小說不行,還要理解科學本身。

科幻小說是可能性的文學。它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呈現出來讓讀者欣賞,但具體到哪種可能性最終會變為現實,不是科幻作者能夠指明的。準確地預測未來是十分困難的,我們的今天,就是過去所面對的“未來”,但無論是科幻作家還是未來學家,都沒有準確地預測到今天的樣子。上個世紀曾經誕生過三個充滿科幻色彩的新技術:核能、航天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未來將改變世界的是前兩項技術,而計算機,有學者認為全世界只需要五台就夠了。但事實上,正是計算機技術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你關心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的未來也確實寄托在科技之上。科學技術有它的負面作用,就像糧食一樣,糧食也有許多負面作用,以及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問題,但離開了它,我們是沒法兒活下去的。

地球生態圈是一個自組織的耗散系統。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中總體的有序度在下降,即熵在增加;而地球生態圈卻是一個有序度增加而熵減小的系統。這很像一個生命體。地球生態圈時時處於動態和不穩定之中,隨時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有點像生病和衰老。更重要的是,同所有生命一樣,它的壽命是有限的。我們覺察不出地球生態圈的衰老,是因為與單個生命體相比,它太龐大了,它的壽命是以地質紀年來計算的。雖然漫長,但總有終結的時候。其實可能早在地球生態圈壽終正寢之前,氣候和海洋系統所發生的巨變,就已經使這顆行星的表面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了。

所以,在長遠的未來,人類文明的唯一生路就是衝出地球搖籃,在太空中開拓生存空間。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準,恆星際航行還是一個遙遠的夢幻,但行星際航行的技術已經初步具備。在太陽系中,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帶中,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從水到金屬到核聚變燃料,應有盡有。整個太陽系中的資源總量,可以養活十萬個地球的人口。這個新世界在召喚著我們。大航海時代塑造了現代世界,而目前人類正處在第二次大航海時代的前夜,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喚醒深藏在血液中的開拓精神,勇敢地到星空中尋找地球文明的未來,科幻小說正是這種精神在文學上的反映。

我可以用一個笨拙的比喻來描述科幻小說:假想你所在的城市就是整個宇宙,銀河系就是你身處的那幢大樓,太陽系是大樓的地下室,而地球就是地下室裡的一個窄小的儲物間,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儲物間裡,儲物間的門鎖十分牢固,我們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打開它。傳統的文學認為儲物間就是一切,專注於描寫儲物間裡人們的生活,刻畫他們的愛恨情仇;科幻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知道大樓和整個城市的存在,雖然門仍然緊鎖著,但它用想象力走出了儲物間和地下室,走上樓頂,鳥瞰城市壯麗的風景,甚至走出大樓融入城市,逛商場和公園,結識各種各樣的人。它讓身處狹小空間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讓他們的思想馳騁在廣闊的時空中,讓其中一部分人產生衝出儲物間的強烈欲望,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人會將這種欲望付諸行動。

願科幻給你帶來更多的思考以及行動的力量!至於宇宙的目的,它就像生活的意義一樣,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探求!

2017年2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