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年從不間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位超級爸爸眼中的14種好書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全面成長至關重要。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中國教育報》一位資深編輯,他從兒子讀幼兒園開始到小學畢業,是如何“八年如一日”陪孩子選書讀書的。

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如何閱讀經典?如何通過閱讀塑造孩子個性?如何避免親子陪伴的誤區?這是一份乾貨滿滿的親子閱讀攻略,也是一個熠熠發光的父子陪伴手冊。

作者:張貴勇;本文來源:公眾號“小多少年時”(ID:xiaoduoui)。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

兒子哲哲出生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麽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麽重要。

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對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天氣,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閱讀是什麽?我們父母怎麽看待閱讀?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到處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如何給孩子選書?

1、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卡爾維諾有一本書叫《為什麽讀經典》,關於好書有十四個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

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麽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麽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麽也不合適。

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只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2、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麽樣的年齡讀什麽的書。”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如《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秘密》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代表作品。

3、給孩子選書,要和孩子性別相結合

男孩和女孩的閱讀確實不太一樣。

對於男孩,我會推薦一些比較活潑、比較可愛的人物形象,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貓頭鷹王國》、《野獸國》,還有《海鷗喬納森》,小弗朗茲那個系列《弗朗茲的故事》。

《弗朗茲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爾寫的,她也是安徒生獎的獲得者。

像瑞典林格倫也是很棒的兒童文學作家,《淘氣包埃米爾》就非常適合男孩兒來閱讀。

對於女孩,相對來說比較溫婉一些,像《勞拉的星星》、《卡米的故事》、《蘋果上的外婆》、《草莓山》,還有那個《米麗成長系列》。

這樣書的故事都是反映家長裡短的故事,讀起來也是讓人感覺特別親切,所以這樣的書,更貼近女孩子的心理。

4、結合引進書和本土書

現在70%的書,都是由國外引進過來。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把孩子培養成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台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這本書故事有一種史詩性質,我特別希望等孩子上到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們跟孩子一起讀,或者是讓孩子自己讀一下。

5、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給孩子一些書,孩子為什麽不喜歡呢?

比如,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你給我講一個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愛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喜歡。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慢慢找。因為你們了解孩子都有什麽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吧。

6、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童書有很多種類,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龍應台曾說:“文學就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真正讓人保持驕傲的力量,一種能夠療愈傷口的力量。”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

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往往更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動物小說作家,較有名的有西頓、沈石溪、牧鈴,還有袁博。

還有一些兒童詩,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可以買來讀一讀。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非常不錯,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等等,這些故事品質都非常高。

很多父母依賴於別人推薦書目,其實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再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這樣的書單,遠比別人推薦的更有效果。

7、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要批判著來看

對於別人推薦的書,不要照方抓藥,而是應該批判選擇。

到了小學高段以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

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

如果孩子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四大名著有些地方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1、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而這種深入閱讀十分考驗父母的功力。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圍繞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和資源。

哲哲有天去同學家玩,看見同學家養了一隻狗,回來以後就想讓我給他也養一隻,當時我沒有同意。我說:“對於狗,我們可能還不太理解。要不這樣,我們一起來讀一些跟狗有關的書。”小家夥就同意了。

後來我們就經常泡在亞運村的圖書大廈,在裡面看一些跟狗有關係的書。還買了很多跟狗有關係的小說,如《馬利:一隻與眾不同的狗》、《導盲犬迪克》、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牧鈴的《血燕》,還有《忠犬的背叛》等。他看得愛不釋手。

因為看了很多關於狗的書,這小家夥每次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看見一隻狗就給我講:“爸爸,這是一隻金毛狗。”

然後他就會說金毛狗有什麽特點啊,或者是它喜歡吃什麽呀,它聰不聰明啊,他給我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東西。比方說喜樂蒂,還有一些博美犬,講怎麽選博美犬,比如要選骨架比較結實的,毛色漂亮一點的。

就像一個小專家一樣。其實,孩子看書多了,就會有深刻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真的是慢慢地朝一個專家的方向去發展。

哲哲三年級時,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如《昆蟲Q&A》、《昆蟲臉書》、《奇妙的昆蟲世界》,以及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等等。這些書慢慢把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學到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人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為什麽?”

“因為蜘蛛人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人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且這些知識慢慢能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是狗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到了小學高段以後,孩子的閱讀也就真的不需要花多少心思去引領。

2、與孩子一起讀書,交流很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秘。”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麽。

我們總說我們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麽樣的,他們需要什麽樣的幫助,這個時候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我們一定要有那種教學相長的意識。這種教學相長,其實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我們教給孩子什麽,而是孩子教給我們怎樣做一個好的父母,怎樣去追尋好的教育。

3、讀經典作品,孩子的鑒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提升

經典作品讀得多了,孩子的自然鑒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提升。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唐僧三個徒弟都有什麽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孩子觀察力,還體現在對書內容的敏感上。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麽?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麽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說看是什麽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衡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意識。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欲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4、孩子的閱讀,要跟大自然相結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