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高性價比資產難尋 外資強勢掃貨中國債

  ⊙記者 王彭 ○編輯 張亦文

  進入2018年以來,儘管A股表現低迷,但外資卻展現出一股逆勢布局的強勁勢頭。除了大舉掃貨A股,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市場也大顯“買買買”的豪氣。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境外投資者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的債券託管量為1.4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多位外資機構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類收益率較佳、且與美債呈現高度負相關的資產,中國債券正獲得外資的空前青睞。隨著全球主要債券指數逐步納入中國債券,未來或將有可觀的增量資金流入。

  外資持債佔比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券市場的持倉規模明顯上升。報告指出,中債登和上海清算所口徑都顯示,2018年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市的參與程度明顯上升。截至10月,境外機構在兩個託管機構的持債分別較去年末增加4684億元和635億元,持債比重分別由1.91%上升至2.55%,由1.23%上升至1.42%。

  一家歐洲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債券投資主管表示,今年以來,包括他們在內的大部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都有所增持,且力度不小。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外資強勢“掃貨”的背後,看中的是中國債券市場的高性價比。當前我國利率債的實際收益(票息+資本利得)較為可觀。綜觀全球,我國也是為數不多的高收益、高評級的債券投資標的國。

  另一方面,不少外資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則是出於分散風險的考慮。“很多境內投資者追求絕對回報率,認為中國債券的收益率並不是很高,但境外投資者看中的是資產的相關性。觀察2017年以來美國和中國十年期債券收益率的走勢可以發現,其方向是相反的,在全球市場中找到一個負相關性的資產很不容易,這就是中國債券的價值所在。”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洲固定收益投資部投資經理吳子宇稱。

  邊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隨著外資持有中國債券比例的繼續提升,其對於債券市場的邊際影響力也將與日俱增。

  一家外資機構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在83兆元左右,境外機構投資者持有佔比僅為2%,遠低於韓國的18%、日本的11%以及美國的43%,這與中國經濟總量極度不匹配。

  今年3月,彭博宣布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而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中的花旗債券指數和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指數也表示考慮將人民幣債券納入統計範圍。海通證券估計,若中國債券被納入全部三大國際債券指數,將會帶來總計約26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折合人民幣約1.7兆元。

  “中國在全球債券指數中所佔比重較低,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中國債券市場很快會被納入各種指數。雖然現在外資持有規模佔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的比重還很小,但中國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很低,當這些資金集中進入之後,境內投資者絕對會看到這方面的影響。”吳子宇表示。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固收業務負責人認為,未來外資可能會成為中國股市、債市的主要參與者,而其對於價格的話語權也將顯著提升。隨著中國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日益緊密,以後研究債券市場時,中國機構投資者不能隻局限於境內單一市場,而是要拓寬眼界,站在一個更加全球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