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空采礦有望成為可能 產值規模將達兆美元

騰訊證券訊 據外媒報導,太空競賽傳統上考慮的是探索或旅遊,但太空采礦看起來越來越合法,這為在另一個星球上創造新的文明和利潤提供了可能。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和亞馬遜首席執行官的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旨在讓太空旅遊成為現實,並最終讓人類能夠在其他星球上生活。 如今,科技讓人類在小行星上著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拿SpaceX來說,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此前把一輛特斯拉跑車發射到太空,並在陸地著陸場成功回收了兩個助推器。這意味著SpaceX未來將能夠把更重的有效載荷帶入太空,並可能降低發射費用。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和一些人宣稱,世界上第一位兆富豪將來自太空采礦領域。據美國宇航局稱,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的礦物價值,相當於給地球上每個人帶來1000億美元的財富。

太空領域智庫美國世界安全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私有領域項目總監伊恩-克里斯坦森(Ian Christensen)表示,目前對太空資源的所有權還缺乏法律上的明確性,而且管轄太空的法律總體上仍是模棱兩可。克里斯坦森表示,“現行法律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澄清一些問題,以便為法律提供更多的確定性。”他還表示,目前還沒有單個權利機構負責太空資源的分配。

目前最綜合的太空法是聯合國支持的《1967年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 of 1967),但國家間的混亂仍然存在。“談到太空資源的利用,這個領域相當模糊,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來解釋,”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Stratfor的高級科技分析師麗貝卡-凱勒(Rebecca Keller)說。“各國政府甚至該領域的專家仍在就如何適當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辯論,這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

隨著太空越來越擁擠,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從中獲益。凱勒說,政府必須限制和控制未來私人利益的擴大。

克里斯坦森表示,目前對太空探索和旅行能力的限制意味著太空采礦將發展成為私營部門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補充,一旦航天事業成熟,他不排除太空活動私有化的可能性。(編譯/明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