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頭一次見國產劇這麽操作

同一部劇,香玉一般不會寫兩次。

這次例外。

《新倚天》一出,我就寫了滿滿一篇的吐槽。

總結起來有三點:

1、一到打戲就是升格慢鏡頭,搞的人分分鐘想 1.5 倍速。

2、選角差評,女性角色辨識度太低,一水的韓式大平眉和純順黑長直,尖下巴是普遍標配。

3、張翠山人物塑造地太裝太油膩,日常就很雞湯王,自刎的時候還不忘吟詩一首。

魚友們的反應也很激烈,留言多達 1154 條。

每一條我都看了,很多都有相同的感受。

但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本著負責的態度,我就又刷了最近更新的 6 集,發現最被人詬病的武打戲已經修改了。

大量的慢鏡頭作了刪減,整體武打節奏感優化了不少。

吐槽歸吐槽,但在短時間內,根據網友的反饋,對劇集做出修改的行為,還是值得點讚的。

至少劇組在意觀眾的評價,尊重觀眾的意見。

而且對於一部已經上線並在連載中的新劇來說,任何改動都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麽簡單。

因為涉及的不僅僅是重新剪輯,還影響到整部劇的時長、分集…

所以這種操作也是比較罕見的。

這是我對《新倚天》最大的改觀之處。

新版改編的口碑比較糟糕,一般就會勾起觀眾回顧老版的欲望。

果不其然,就把蘇有朋版倚天送上了熱搜,還帶動收視率,進入了網劇播放量前十。

香玉也趁這個契機,把以前看過的馬景濤、吳啟華、蘇有朋三個版本,快速回顧了下。

你猜,對原著還原度最高的是哪個版本?

答案是,目前這四個版本裡豆瓣評分最低的新版。

《倚天屠龍記》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小說前兩章銜接《神雕俠侶》,寫的是郭襄和張君寶(即張三豐)。

郭襄的“一見楊過誤終身”和張君寶的“胸前的鐵羅漢”,都叫人神傷。

這兩個人都是單相思,郭襄心裡裝著楊過,張君寶心裡裝著郭襄,愛而不得,念而不見。

後來一個創立峨嵋,一個創立武當,開始了倚天屠龍記的故事。

以前的老版影視劇,都沒有拍攝前兩章的內容。

唯獨新版,有所涉及。

一百歲的張三豐,拿起集市上的鐵羅漢,跟年幼的張無忌說,“不如我們把這個買回去吧”。

卻被小張無忌調侃了番,“您都這麽大年紀了,怎麽還喜歡這些玩意兒。”

這一幕,對沒看過原著的人來說,自然不懂。

那是張三豐對郭襄的一片追憶。

還有,滅絕師太和師兄孤鴻子的那一段情,新倚天也沒有遺漏。

這段感情在後來的小說中,已被金庸略去。

只存在早期的連載版本中。

但是這段關係,解答了滅絕為何如此憎恨明教和楊逍,以致於出家,改法號滅絕。

她和師兄孤鴻子都是風陵師太的門下弟子,兩人暗生情愫,私定終身。

孤鴻子和楊逍比武,未等倚天劍出鞘,輸了,氣病而亡。

對滅絕來說,楊逍有殺夫之仇,不共戴天,便主張圍剿光明頂。

其實,滅絕也是一個情種。

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將孤鴻子改成了滅絕的師姐。

是因為沒搞清楚,以為峨眉派都是女弟子,孤鴻子自然是師姐而不是師兄,其實書中的峨嵋派也有男弟子。

只是滅絕不喜歡男弟子,沒有傳授他們上乘武學,存在感很弱。

如果峨嵋派隻收女不收男,那麽周芷若最後將掌門之位傳給張無忌,也就不成立了。

回顧張無忌的經歷,冰火島有父母照顧,武當山有張三豐,蝴蝶谷有胡青牛,真正獨立,是從「千里送不悔」開始。

但在以往的影視版本中,這段都是一晃而過。

只是新版,將它詳細地還原出來了。

他一個小小少年,受臨死前的紀曉芙所托,從淮北到西部,不遠千里,將楊不悔送到父親楊逍手裡。

所經之處,餓殍遍野,幾次差點被饑民吃了。

據說食人鏡頭沒有過審,刪了。

這些情節,既體現了元朝統治下,百姓民不聊生,後來的明教才會反抗朝廷;

也體現了張無忌的毅力,非常人所能想象。

這可以說是,張無忌除了「憑一己之力,擊退六大派,解救光明頂」之外的另一個高光時刻。

不該略。

而張無忌意外進入昆侖山一山谷,習得《九陽真經》這個段落,也是最忠於原著的。

從一個細節便可窺知。

以下是四個版本中的《九陽真經》。

新版

早期的小說裡,《九陽真經》皆為達摩祖師所創;

新修訂的小說裡,金庸修改為一名無名氏得到《九陰真經》後,覺得陰氣太重,隨後自創《九陽神功》,寫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夾縫之中。

多半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托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的夾縫之中……《倚天屠龍記》第二章

也就是說,無論哪個版本,《九陽真經》的封面都應該是梵文,而不是中土文字。

這個細節只有新版還原了。

70、80後的回憶是馬景濤版的《倚天屠龍記》,其實改動非常多,譬如《九陽真經》是張無忌從泥土裡挖出來的,而不是從蒼猿的腹中取出的…

馬景濤飾演的張無忌,和葉童飾演的趙敏,動不動就咆哮,仿佛看的不是金庸,而是瓊瑤。

但是,留下了周海媚的周芷若,孫興的楊逍,以及周華健的《刀劍如夢》,這就足夠了。

能留得下記憶的,才叫經典。

80、90後的回憶是吳啟華和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前者比後者更忠於原著。

後者的趙敏比周芷若還要早出場,而原著小說一共 4 本,成年張無忌和周芷若出現在第 2 本,趙敏初登場已經是第 3 本了,可想而知,這改動是有多大。

金庸武俠小說的一大特點就是,猜不到誰才是主角。初看《倚天屠龍記》,你會覺得第一女主是殷素素,再看是周芷若,然後是小昭,最後才殺出個趙敏。

但這兩版在演員的演繹上,都比較出色,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黎姿的趙敏,和賈靜雯的趙敏,各有千秋。

《風起雲湧》和《心愛》也是KTV的高頻懷舊曲目。

對於 00 後的新觀眾,沒看過之前任何一個版本,又想看金庸原著還原度最高的,我反而會安利新版。

是的。

《新倚天》雖然有不少瑕疵,但忠於原著,是最能體現作者的創作思想的。

金庸在寫武俠小說之前,寫的是劇本,也執導過多部電影。他寫的小說,有編劇的思維在其中。最大程度的忠於原著,應該被寬容的對待。

我在想,為什麽比起改編的新劇,人們總喜歡經典的老版?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吐槽新版,懷念老版的時候,也在懷念過去的自己。

那些是記憶的符號,根植在腦海裡。

如果抹掉這些符號,也就意味著抹掉了這些記憶。

距離最近的鄧超版倚天,也已經過去了十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品,不必一棍子打死。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