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讓我們「嚴肅」探討一下!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掏耳朵

而且掏耳朵的方式也是花樣迭出

左掏掏,右掏掏…棉花棒掏掏,耳杓撓撓…

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

那種酸爽和愉悅簡直無以言表~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今天,讓我們「嚴肅」且深度探討一下

Q1.耳屎是什麼?

我們常說的耳屎,在醫學上有個十分文藝的名字叫耵聹【dīng níng】,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為60%的角蛋白,12-20%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組成。

不同人群的耳屎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為乾型和油型。一般來說乾型會比較容易脫落,而油型可能會容易積在耳道裡。

Q2.耳屎要不要掏?

不管你有沒有嫌棄耳屎

它的存在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01

潤滑保濕

由於耳屎內脂質的存在,油膩膩的耳屎可以提供潤滑作用防止耳道內的皮膚乾燥,避免過於乾燥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02

保護耳膜

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

03

抗菌作用

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對細菌有一定的抑製和消滅作用。

04

防噪音

我們的耳膜非常薄,很容易被強聲波震烈,而耳屎能起到過濾和緩衝聲波的作用。

05

自潔作用

耳道有自排自潔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可以自行排出。由鼓膜中心形成的細胞從中心通過耳道壁向外移動,並向耳道的入口移動。耳道內的耳屎通過這種傳送帶一樣的操作,被送到出口。咀嚼和下頜運動也輔助了耳屎不斷被運出。

總之,正常來說耳屎的排出其實沒我們什麼事,一般情況就不要掏耳朵了。

Q3.自行掏耳朵有哪些壞處?

但是很多人都會習慣於自己瞎摳耳朵,有用長指甲的,有用棉花棒、挖耳杓等等工具的。其實自己掏耳朵,風險可不小!

1、用力過猛,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並發中耳炎。

2、方法不當,可能將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減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

3、用不乾凈的挖耳杓、長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細微的傷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會傳染疾病,最常見的是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頭狀瘤。

5、耳屎真的會越挖越多,經常挖就會分泌的越來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Q4.耳屎太多怎麼辦?

耳屎正常來說只存在於耳道外部1/3,即使很多,通常也會自己掉出來。如果耳屎過多,並且沒掉出來,一般都是由於外力(例如自己掏耳朵,把耳屎頂進去了)或者實在是自身分泌物過剩又沒清理好。

耳屎堆積得太多,阻塞了外耳道,醫學上上叫作「耵聹栓塞」。當耵聹栓塞時大多沒有感覺,可能會在無意中發現耳朵聽力變弱、悶脹不適,有時耳鳴、眩暈,或者進水後耳朵裡悶堵疼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的。

所以,定期的體檢(包括耳科檢查)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只是為了發現耳耵聹,還有助於很多疾病的早期診斷。如果耳垢堵滿了耳道,出現不適癥狀,到醫院處理,醫院有軟化耳屎用的滴耳劑,耳屎浸泡鬆軟後,可以由耳科醫生清理掉。

如果平時真要自己動手的話,建議用棉花棒在外耳道轉動幾圈就好,不要深入到耳道內部。「油耳」且耳垢顆粒大,可以讓棉花棒蘸上溫水,然後在外耳道內輕輕旋轉,將耳垢帶出,再用耳杓輕輕取出。

親愛的朋友們,請健康用耳,如果有耳屎堵住了,不要自己瞎搞。

TIPS.常吃4種食物拯救聽力

聽力下降不僅出現老年人之中,當代年輕人聽力下降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只能聯想耳機身上,劣質耳機以及大音量都是禍害耳朵的主要原因。吃什麼對耳朵聽力好?有什麼食物可以拯救耳朵聽力呢?

01

鐵元素食物

注意鐵元素的補充,能有效地預防耳鳴、耳聾的發生。含鐵豐富的食品主要有紫菜、蝦皮、海蜇皮、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香菜、黃白花椰菜等。

02

鋅元素食物

鋅雖然在體內含量很小,但其作用很大。每天要保證攝入15毫克鋅,這樣才能維持體內鋅元素的平衡。含鋅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粗糧、堅果、蛋類、海參、牡蠣等。

03

維生素食物

維生素C、維生素E有提高人體歧化酶的作用,促進氧氣的利用,改善末梢的血流量,能起到保護內耳的作用,這些元素主要含在各種綠色蔬菜和柑桔、核桃、花生中,只要平時常吃就行;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醫學研究發現,很多患耳鳴、耳鳴的中老年人,與血中鈣的缺乏有密切關係,這類元素主要含在動物肝臟、蛋類、蘑菇、銀耳中。

04

補腎的食物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聽力的衰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係。故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對於保護聽力頗有裨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