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新與實踐:一座博物館長達15年的“奇幻漂流”

自2004年創立至今,廣東省流動博物館走過了15年的歲月。6月18日,“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工作會議暨全省文博業務培訓班”在梅州舉辦。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主任胡銳韜在會上作了《創新與實踐: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的15年》的報告,總結匯報了流動館運營的背景、理念和舉措。

會議現場

為解決廣東文博資源總量相對不足,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發揮好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經濟優勢、理念優勢和政策優勢,整合全省文博資源,促進文博事業服務重心下移,進一步激發基層文博部門活力,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2004年設立“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展覽網絡並委託廣東省博物館具體運營。省博物館負責每年組織策劃中小型流動展覽若乾,到全省各市縣(區)博物館(成員部門)巡回展出。廣東省博物館以打造“廣東文博綜合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為廣東省流動博物館轉型升級目標,形成了一個涵蓋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123個,年組織巡展超過200場次,年服務基層群眾超過300萬人次,溝通博物館與社會各界的文博綜合資源平台。

創新運營機制

1

協議成員製

以協議成員製的方式將全省各地的各級、各類博物館組織在一個交流平台內並設置完善的工作機制。

2004年,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作為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的三個子項目之一正式設立和運行。項目由廣東省文物局業務指導,廣東省博物館負責管理和維持日常運作,全省各級各類博物館通過申請、審批、簽訂協議的形式加入,廣東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保障其運行。

2

構建清晰、先進、完整的組織體系

作為廣東省博物館的窗口、廣東省文物局的抓手、全國文博的范例,經過15年的發展,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秉持“創新、共建、共享、服務”的運營理念,形成了包括流動展覽、流動文創、社會教育、文博培訓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業務範疇。

清晰的自身定位

2014年12月,廣東省博物館設置內設機構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在組織機構、人員、專業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結束了省博人員兼職開展業務的狀況。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正式成為廣東省博物館與全省文博同行擴大和深化交流的一個窗口。

近年來,作為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溝通聯繫全省各地文博部門最為緊密的重要抓手,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在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省主會場”“深圳文博會廣東團”“自然與文化遺產日省主會場”以及全省性文博類學習、培訓等活動,以及省內文博政策的宣傳學習等方面發揮了全面、快速、高效的作用。

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構建了“廣東省文博綜合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的設想與實踐,這也使得它無論是在組織保障、運行理念還是在實施效果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全列,為全國文博同行所學習借鑒。該作品被廣東省委宣傳部評為“2017 年省直宣傳文化系統創新項目”。

先進的運營理念

作為一個文化創新項目,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一直在踐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並衍生了“創新、共建、共享、服務”的運營理念。

作為創新的產物,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在運行理念、運營機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始終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指導思想,在立足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敢想別人所不敢想,敢乾別人所不敢乾,先行先試,開拓創新。

對成員部門,廣東省流動博物館開始實行“展覽來源多元化”和“實施主體多元化”,鼓勵成員部門策劃展覽,納入到展覽資源庫。並實施流動博物館提供展品委託地市博物館運營的“次級節點”項目。對熱心文博事業的社會力量,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以打造“無邊界博物館”為理念,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其次,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建立有包括實物展覽和圖片展覽各數十個的展覽資源庫,其中圖片類展覽全面開放給成員部門,並鼓勵成員部門進學校和社區等;實物類展覽則形成了與成員部門“點餐式”“雙向式”的選擇機制。同時將文博資源共享給熱心文博事業的社會力量,吸引和鼓勵社會力量出錢、出力共同參與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

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既通過自身業務直接服務基層群眾,同時也通過開展展覽、教育、培訓等服務全省一百多個成員部門,以提升其服務能力,更好服務群眾;同時還主動服務社會力量,通過共建共享,聯合社會力量服務更多基層群眾。

完整的業務範疇

圍繞著“流動巡展”這一主業,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把“社會教育”“文博培訓”“流動文創”和“品牌運營”拓展為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的五個基本業務支撐。

流動展覽以成員部門的場館為依托,組織展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策展,通過社會化服務方式解決展品在途運輸問題,實施實物展巡展。每個成員部門每季度可免費申請一個圖片類展覽自行噴製展出。鼓勵成員部門推送展覽,與其他成員聯合引進省外展覽等方式豐富展覽來源與類別。

圍繞展覽這一主業,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將配套教育活動也送到群眾身邊,逐步形成了進學校、進社區、進機場、進地鐵、進機關、進商城等文博走基層系列活動,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覆蓋的博物館社教活動服務網絡。

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地方文化交流,加強文博部門之間業務溝通為目的,流動博物館結合文博專業繼續教育培訓,以“流動文博講堂”等形式,組織全省性文博專業技術培訓;同時與社會力量相結合,以青少年學生為主要閱聽人,將“講堂”推送到學校、街道等地方。

在流動文創方面,立足博物館的公益文化屬性,著眼於文創開發工作的公益事業部分,以工作平台搭建、組織業務培訓、召開研討會議等具體方式開展活動,推動建立集“資源、設計、生產、行銷、資金”等體制內外部門共同參與的廣東文創聯盟,打通文創產業鏈各個環節並做好服務。

作為文化公益事業和廣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流動博物館實實在在讓人民群眾享受文化建設成果的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形成社會認可的模式,同時以公益品牌進一步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博物館事業發展中來。

3

共贏與多贏的運行機制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廣東文博綜合資源共建共享平台”未來將有更多的成員部門加入;圍繞著五個“基本業務支撐”,越來越多的文博部門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將各自的資源匯集到該平台。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以資源整合與調配為抓手,實現在業務內容和服務渠道上與各成員部門和社會力量的“無縫對接”。讓文博事業在共建共享中發展;讓文化企業在共建共享中成長;讓人民群眾不斷享受到廣東文化尤其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成果頗豐下思考未來如何發展

近幾年來,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年服務基層群眾超過300萬人次;成立至今總服務基層群眾超過2500萬人次。每年在全省組織實物類巡回展覽約50場次,圖片類展覽超過100場次;成立以來總巡展場次超過1200場次,展覽資源庫共計展覽121套(含實物類69套,圖片類52套)。為持續推進解決廣東文博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成員部門已達123個,其中地市級博物館加入成員部門達100%。除了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成員部門還包括民辦博物館、行業博物館等。目前正在探討如何將一些帶有展示場館的旅遊景區也接納為成員部門。

在已形成“無邊界博物館”“群眾身邊的博物館”“家門口的博物館”“文博走基層系列活動”“聽粵博講文物背後的故事”“流動博物館講堂”等一系列子品牌在內的文博界“廣東經驗”的同時,未來廣東省流動博物館也希望為全國文博同行所學習和借鑒,進一步提高廣東公共文化的服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

圖文來源:廣東省流動博物館

編輯:A.R.M.Y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