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年後,美國發生第二次大危機的概率有多大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約作者)

2008年5月,美國次級貸款危機演變為全面金融危機,並迅速傳染到各國金融市場,引發了全球股市連續三個季度的持續大跌。隨後各國政府、央行紛紛采取降息增發等措施,穩定投資者情緒,但直到2009年3月,全球資本市場才開始逐漸走穩,正式結束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恐慌狀態。

如今,由當年金融危機引發的全求股市大跌結束,正好過去了10周年,各國股票市場都不同程度的再次走出新一輪牛市10年。但在歐洲和日本依然保持負利率政策,並開始計劃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時,先於各國首度進入加息周期的美國突然停止加息,並向市場釋放鴿派預期和全球經濟風險提示,這不得下讓我們再度探究10年前那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們希望以此來獲得避免全球經濟“再危機”的可能。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是從次級房屋貸款危機(簡單稱次貸危機)開始的,簡單講,就是當時的美國房價泡沫突然破了。當時的美國房貸市場非常發達,發達到可以零首付,甚至沒有收入來源、信用較差的人也可以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買房的夢想。只要你提出申請,銀行等金融機構就願意幫你貸款買房,你下月還账單就行。即使還不上也沒關係,因為房子已經抵押給了銀行,就是相當於銀行借用個人的名義買房,只要房價保持上漲,那銀行們就敢繼續放貸買房。因此,當年的美國房地產繁榮泡沫,或者說是房價泡沫,其本質是銀行成為了最終炒房者。

美國是一個私人債務超高的國家,個人和家庭債務規模龐大,而其債主就是銀行等金融信貸機構。所以,美國經濟的繁榮一定是要確保就業率的安全和穩定,確保那些高負債的個人和家庭能夠按期償還账單。只要账單能按時償付,那美國的銀行們就沒大風險,整個金融體系也就安全了。但當年的美國變成了銀行們的變相炒房,在高房價和高負債的雙重作用下,最後已經沒有私人再接單了,因此才演變成史無前例的一次大型金融危機。當時美國所有的商業銀行全軍覆沒,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典型的房貸專業機構)和投資銀行等也遭受嚴重衝擊和牽連。

美國的企業更多的是依靠資本市場融資,債務負擔水準並沒有那麽高,並且美國有完善的企業破產法,因此銀行們並不是很積極的向企業放貸,況且本來利率水準就很低。銀行們寧願購買利息更低,但更安全的國債,也不願意冒險。這反而成就了美國更為繁榮的股票融資市場。

近日,美國樓市數據意外好轉,據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公布,今年2月美國成屋銷售總數為年化551萬戶,好於預期的510萬戶和1月前值494萬戶,創2018年3月以來的11個月新高。美聯儲停止加息,但美股又處於10年牛市的高點附近,此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突然轉好,不得不讓我們聯想起10年前的“銀行們變相炒房”的歷史。這可能是美國新一輪房價上漲的開始,但也是美國股市泡沫難以為繼,向房價泡沫轉移的開始。因此,我們對美國股市並不樂觀,需要高度警惕。

反觀中國,我們認為,中國是企業債務超高的國家,個人家庭尚好,銀行們依然是最大債主,簡單理解就是,在中國,是銀行們在變現的經營著企業。所以,中國要保持經濟增速,就要努力控制和調降企業經營成本,就要保持企業擁有充裕的現金流,這是非常重要的。

顯然,當前中國還有很多手段來實現經濟保持增長。減稅降費是大趨勢,更是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的全面消減企業經營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對電價、運輸成本、行政管理等方面實施更大幅度的減負。因此,中國經濟整體上看是沒有問題的,投資和持有中國資產、中國股票也是更安全,更有未來增值預期的。

文/三尺寒

更多獨家分析,歡迎關注肖磊看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