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體育人到投資人,鄧亞萍現在過得怎麽樣?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3月28日,鄧亞萍出現在博鼇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的“體育產業,贏在新經濟的轉捩點”分論壇上。

她說:“作為目前剛剛入道的投資人,真的深深地感受到在趕上這兩年整個大經濟環境,可以說非常苦,尤其是體育產業的投資非常漫長,從目前來看,我們幾乎看不到特別能夠靠近資本市場的好標的。”

“現在大家更加知道體育產業是一個慢活。”鄧亞萍介紹,中國體育剛剛起步,但是因為前幾年資本的熱捧,讓很多好的創業團隊以及投資人,或者是創始人感覺非常好,但是隨著這幾年經濟環境的變化,她覺得回歸了相對比較冷靜的狀態,回歸了正常狀態。

鄧亞萍現在是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從事體育產業的工作。在這之前,她在國家體育總局裝備中心做中國奧委會的市場開發,在奧組委的市場部工作。她回憶,那個時候大家覺得中國奧委會,包括北京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國際奧委會根本不認,不認為中國人還有市場行銷的概念。“但是奧運會我們出奇的好,我們自己也沒想到我們的合作夥伴、讚助商銷售的這麽好,最終我們有了一點盈利。”鄧亞萍說。

有了一點盈利的鄧亞萍希望嘗試新的東西。於是,鄧亞萍變成了從業者。她說,作為目前剛剛入道的投資人,真的深深地感受到在趕上這兩年整個大經濟環境,可以說非常苦,尤其是體育產業的投資非常漫長,從目前來看,我們幾乎看不到特別能夠靠近資本市場的好標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的A股上市公司有多少家體育類別的上市公司,連這個類別都沒有,我們自己要去搜,要去找比如說服裝類的A股,像探路者這類的,它其實不是屬於體育類的服裝,我們要自己去找然後歸類到體育。包括H股也沒有,包括新三板,有一些體育類的上市公司。

鄧亞萍認為,作為體育人、創業者,現在是兩重天。一種是體育人去做的,大家非常願意扎根在這裡,也非常願意去努力,但是對資本不太了解;另外一些是愛好者,他們對資本、對市場相對有一些概念,一些好公司對這方面是比較有敏感性的。所以體育人想要從事更多市場化的、商業化的工作,其實是要開放他們的思維。那麽不是從事體育工作的,只是體育的愛好者,除了他們應該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和市場以外,包括對資本的認知和使用以外,應該對體育有更多更深的認知,因為體育這個行當還真的是有它獨特的一些文化,有它獨特的一些規律,它是培養人的,這個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體育是在培養人。

鄧亞萍說,從事體育產業的工作我覺得特別不容易,我覺得也應該向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致敬,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尤其這幾年真的非常艱難,有時候還一時找不到很好的方向。政策有時候落不了地,對一些創業團隊、創業者不能給他們更多子彈,不能給他們更多的落地政策,所以他們需要去熬,需要去找到自己的出路,這時候資本又處於一個冷靜階段,對於他們來講是挺難的。所以我覺得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體育產業一定是朝陽,但是黎明前是黑暗時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度過這個難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