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馬戴姆勒聯合反攻,Uber:等我先賣了資產再說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編輯 張北

感受到“中年危機”的寶馬和戴姆勒,忽然頓悟了。

德國時間上周五,寶馬和戴姆勒共同宣布,要拿出15億歐元,一口氣建5個合資公司。這手筆,比之前公布的整合雙方旗下Drive Now與Car2Go業務相比,擴大了不止一點點。一次性成立5家公司,讓即將離任的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總裁迪特·蔡澈,在新聞發布會上緊緊握住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的手,還不忘拋去一個標誌性八撇鬍子笑。

能讓寶馬和戴姆勒這對競爭對手化乾戈為玉帛,或許只有Uber這個雙方在共享出行領域共同的“敵人”了。

不過,和這邊聯合反攻的畫風不同,Uber正在大肆“賣賣賣”。2月25日,《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Uber正計劃將旗下外賣平台Uber Eats的印度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Swiggy。在此之前,Uber已經將眾多業務拱手讓人,不乏出行板塊。照此情形,傳統車企收復科技公司奪去的共享出行領地已為時不遠?

寶馬、戴姆勒的“中年危機”

車企的“中年危機”可不止掉頭髮、內心空虛那麽簡單。

之前,在與資金儲備較為充足的科技巨頭公司的競賽中,很多步入“中年”的汽車製造商明顯要“慢半拍”。

這次,寶馬和戴姆勒的聯合反攻,頗有點來勢洶洶的意味,將目標直接對準Uber和Lyft。此前,寶馬和戴姆勒只是釋放了合並雙方旗下共享汽車業務的信息,但從這次確定的合作項目來看,兩家德系車企野心不小。

按照雙方達成的合作條款,Car2Go與Drive Now、ParkNow和ChargeNow業務合並後,將產生有5個業務分支,包括提供智能手機路線管理和預訂服務的公司REACH NOW、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的公司CHARGE NOW、提供計程車叫車服務的公司FREE NOW、提供停車服務的公司PARK NOW與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公司SHARE NOW。用科魯格的話來概括:“這是一個移動服務組合。”

大手筆背後,無不透露著寶馬和戴姆勒對“中年危機”的恐懼。普華永道谘詢公司曾預言,除非汽車製造商自主開發基於汽車使用的業務,否則他們將被資金充裕的科技公司邊緣化,到2030年,傳統車企在全球汽車業利潤中所佔的份額可能從85%降至不到50%。

能讓寶馬和戴姆勒“聯姻”,或許不止利潤份額減少這麽點小刺激,Uber等共享出行巨頭的巨額估值,讓他們也有點眼饞。

去年第四季度,Uber實現營收3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全年計程車總收入為5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在2018年的一輪融資中,Uber的估值超過700億美元。如果Uber成功IPO,它可能會瞬間成為千億級(估值1200億美元)的超級巨頭,比通用、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市值加起來還要高。

既能守住市場,又能掙錢,寶馬和戴姆勒這次聯合真能成為一組實力選手?“對於寶馬和戴姆勒這樣的車企巨頭來說,10億歐元真的不算多,而且這筆錢還要分給5個公司,最終能有多大的成果真不好說。”一位國際谘詢公司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

寶馬也公開宣稱,除了和戴姆勒在共享出行領域合作,在各自的核心業務領域中,雙方的競爭關係仍保持不變。

Uber面臨一堆糟心事

“樹大招風”,Uber在共享出行領域的風生水起難免遭人眼饞。如今,為了成功IPO,Uber連兩年前剛剛建立起來的外賣業務也要舍掉一部分。

據《印度經濟時報》援引消息人士信息,Uber正計劃將旗下外賣平台Uber Eats的印度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Swiggy,Uber將以此換取Swiggy公司10%的股份,交易或將在下個月完成。這是Uber首次轉讓全球食品派送業務股份,一旦交易達成,這將成為Swiggy的最大規模收購案。

除了Uber Eats外,Uber已經出售了不少地區的出行業務。最近的一次出售資產是在去年3月,Uber將東南亞的計程車和外賣業務賣給了Grab。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Uber此前在中國和俄羅斯網約車市場也以變賣資產的方式退出。

如今,在Uber即將實現IPO的關鍵時刻,除了半路殺出來的寶馬、戴姆勒,還有趁著Uber在2017年曝出一系列醜聞而崛起的Lyft。據彭博社(Bloomberg)和《華爾街日報》德國時間上周三報導稱,Lyft最早可能在這周提交上市申請。

這意味著,仍需數周時間進行IPO籌備的Uber,要走在對手後面了。由於兩宗IPO相距遙遠,Lyft可能更容易吸引投資者。

眼下,不管是Uber還是Lyft,都未能躲過“虧損”魔咒。 2018年,Uber稅前虧損18億美元,與此同時Lyft也在虧損。路透社上周報導稱,Lyft已經準備了一些盈利指標,希望能夠說服投資者相信,它不會長期虧損。

除了要面對Lyft這樣一個“心機對手”,Uber還要應對自己曾經在中國市場遇到的勁敵——滴滴。就在上周,滴滴計劃在智利、秘魯和哥倫比亞招聘高管,以在這些拉美增長最快的市場上與Uber競爭。

在上述國際谘詢公司高管看來,對Uber、滴滴這樣的科技公司來說,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要拚人才和團隊,共享出行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允許試錯了。當下,對前有寶馬戴姆勒,後有Lyft、滴滴的Uber來說,能否走出虧損困境,考驗著其管理層的智慧。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