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智慧2400起訴訟或致負債成無底洞 股民維權有講究

  受損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維權平台登記該公司維權:http://wq.finance.sina.com.cn/

  微博關注@新浪證券、微信關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維權、訪問新浪財經客戶端、新浪財經首頁都能找到我們!

  新浪財經訊 大智慧(維權)日前公布了2018年中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同比下降9.15%,歸母淨利潤為-2850萬元,同比去年減虧7000多萬。同時,扣非淨利潤實現扭虧,半年盈利359萬元,經營性現金流多年之後首次轉正。

  公司“減收增利”業績的背後,反映的其實並非是業務的企穩復甦。相反,新浪財經在查閱半年報中披露的一些詳細數據和情況後發現,未來公司財務和運營狀況甚至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並且公司還涉及到大量維權案件,投資者們需要格外留意。

  “戴帽、摘帽”遊刃有余 減員15%降薪近3成

  2011年3月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根據歷年年報顯示,上市後的業績變化一直很有“規律”,屢次呈現盈利一年接著連虧兩年的“三年周期”,最近一次是2017年因為出售資產獲得5億元投資收益完成扭虧,順利摘去了2015年和2016年連續虧損的“ST帽子”。

大智慧上市以來淨利潤大智慧上市以來淨利潤

  由於公司業績盈虧非常有“節奏”,因此儘管上市以來虧多賺少、2016單年的虧損甚至超過17億,但公司總是能成功遊走在“戴帽”和“摘帽”之間,無退市之憂。

  但不退市並不代表經營狀況就能好轉,公司業務近幾年一直在萎縮,為縮減開支,減員降薪不斷。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中期,公司全部員工914人,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合計8470萬元,到2018年中報時,裁減到了773人,職工薪酬合計6269萬元,同比裁減員工15%,總體降薪接近3成,而相比2014年公司最高峰時期的3800人,員工數量下降幅度更是達到8成。

  此外,由於公司上市後多次外延擴張收購,涉及期貨、網絡彩票、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證券、直播等題材,由此形成的商譽共8家公司,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8家當中有4家由於業績不佳,對商譽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

  2400起訴訟索賠數億元 “預計負債”或為無底洞

  2016年7月,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大智慧通過承諾“可全額退款”的銷售方式提前確認收入,以“打新股”等為名進行行銷、延後確認年終獎少計當期成本費用等方式,共計虛增2013年度利潤1.2億元,佔當年對外披露的合並利潤總額的281%,公司遭到頂格處罰60萬元,相關高管等人員分別受到警告和3萬元至30萬元的處罰。

  此後,全國各地的投資者陸續起訴大智慧,進行索賠和維權。

  根據最新半年報顯示,上海一中院已受理2401起起訴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截止2018年8月10日,上述案件中一審已判決及駁回的共計1088起。儘管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已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但預計以上訴訟很可能導致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因而將上述涉訴事項確認為“預計負債”,金額為2.55億元,而上年同期該數額為2.16億元,當期產生訴訟費用3897萬元。

  隨著後續未結訴訟的推進以及新訴訟的產生,該“預計負債”項金額還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公司在半年報中也表示,“由於訴訟時效內的後續新增訴訟案無法合理估計和可靠計量,無法預計後續新增訴訟事項對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也就是說,大智慧因“證券虛假陳述”導致的預計負債,目前來看還是一個“無底洞”。

  證券維權有講究 買賣時點須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訴大智慧的2400多起案件中,已有不少投資者的訴訟請求被法院駁回,並未能成功向公司索賠。

  是什麽原因使得索賠失敗呢?新浪財經查閱相關資料並谘詢了專業律師,供未來需維權的投資者參考。

  維權和索賠的投資者存在資格問題,並非買賣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都有維權資格。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投資人需要在虛假陳述實施日及以後,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買入該證券,同時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後,賣出該證券或持有該證券,發生的虧損,才有資格維權、提出索賠。

  有律師表示,在現實當中,往往上市公司剛接受證監會調查時,市場上就會出現恐慌情緒,一些投資者便進行拋售,導致在法院認定的揭露日之前清倉,結果眼睜睜看著損失卻無法索賠,從而難以維權。大智慧索賠案中,很多都是這種情況。

  但無論有多少投資者索賠成功,大智慧遭到重創是無疑的。曾經的大牛股,在出事之後,股價至今已跌去90%。

  (公司觀察 文/丁昊)

  新浪財經將持續關注相關公司索賠進程,參與維權、律師入駐詳戳二維碼 ↓ 新浪財經將持續為投資者發聲!

責任編輯:丁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