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第一寶,傳國玉璽之謎,可能並非和氏璧製成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為後世留下很多價值無法估量的至寶。這些國寶擁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但是也有一些珍寶只見於各種書籍的記載之中,卻沒能完整的留下來。其中最珍貴也最令人惋惜的當屬傳國玉璽了。

傳國玉璽是皇權的象徵,如同九鼎一般。在三國時期,江東猛虎孫堅曾經在東漢舊京洛陽發現傳國玉璽,遂有稱帝之心。但是孫堅卻在攻擊劉表時被荊州大將黃祖射死。後來袁術得到玉璽,也想稱帝,但卻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可見傳國玉璽也僅僅是皇權的象徵,就像九鼎之重,在於德行。

關於傳國玉璽有很多歷史謎團。首先是金鑲玉一說。王莽篡漢時,向孝元太后討要玉璽。孝元太后非常憤怒,將玉璽摔在地上,崩了一角。王莽就用金子把摔壞的地方補全。這就是金鑲玉說法的來源。但是在《漢書》中隻說太后將玉璽摔在地上,卻沒有“金鑲玉”的記載。在《吳書》倒是提及,孫堅從井中得到的玉璽缺了一角,但也沒有用金子補全。

第二是傳國玉璽的下落之謎。秦始皇製作傳國玉璽,然後這件寶物就成為皇權象徵,在後世的皇帝手中流傳。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主李從珂在契丹破城的時候。抱著玉璽自焚而死。從此玉璽的下落成迷。後世傳國玉璽頻頻出現,尤其是明清時代,但是大多數為贗品,沒有一個得到認可。

第三就是傳國玉璽的材質。《史記》中記載,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所造。楚人卞和發現一塊玉璞,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認為這不過是一塊石頭,以欺君之罪挖去他的左膝蓋。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卻再一次受到猜疑,被挖去右膝蓋。後來楚文王剖開這塊玉璞,果然是絕世美玉。於是為了紀念卞和,命名為和氏璧。《史記》中記載,傳國玉璽的材質就是和氏璧。

但是《史記》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確。比如《史記》中說,陳勝起義是因為大雨耽誤時間導致民工不能及時趕到鹹陽。這是死罪,所以造反。但是最近出土的秦朝竹簡中記載,因為氣象緣故而耽誤行程,罪不至死。璧是一種扁圓形的玉,而傳國玉璽是方圓四寸,上面還有精美的雕刻。用玉璧很難雕琢成這樣。而且《明史》中記載,秦始皇是用陝西的藍田玉做成傳國玉璽,和氏璧的產地是南方荊楚之地。至於歷史真相究竟是什麽,就要靠後續的探索和發現了。

參考文獻:《史記》、《吳書》、《漢書》、《明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