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鬥“老虎班”,幫助受災群眾,他用愛感染學生

夏季的狂風暴雨總是來得這樣迅猛。

上一秒還萬裡無雲的天空,下一秒就電閃雷鳴,暴雨即刻傾盆。

又一年,讓大家分外擔心的暑期防汛關鍵期來了。

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四十裡鋪中學的折歡老師站在陽台上看著越下越大的雨,心情有些沉重。“可不能像兩年前一樣啊”,老師在心中默默祈禱著。

2017年7月26日,素有“天下名州”之稱的綏德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縣城以及周邊很多地方停水、停電,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和大量的財務損失。

而在眾多抗洪搶險的志願團隊中,有一支特殊的送餐隊伍,它集合了一位鄉村老師和眾多鄉村學生對於萬千受災群眾的愛和關懷。

而在這位具有27年教齡的老師心中,這次經歷對於學生和自己來說,都是一次“千金難買”的好課堂——走出戶外,卻走進人心。

Part1

關懷受災群眾,師生共獻愛心

折歡生活的地方名叫綏德縣,“綏德”取自“綏民以德”之意,是一個風景秀麗,古色古香的地方。2017年7月的那場洪水,席卷了這個素來平靜、安逸的小城。

當透過窗戶看到洶湧的洪水和狼藉一片的家園時,折歡心中既痛惜又擔憂,五味雜陳。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折歡明白,采取行動,已經事不宜遲。儘管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如果能夠給受災群眾一些幫助,也算是有所作為。他首先想到的是災民和救援人員吃飯的問題。

折歡在仔細整合了自己能夠號召的人員和資源之後,找到了從事餐飲行業的學生小馬。當他向小馬夫婦道出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後,得到了學生的全力支持。隨後,他們立刻組建了一隻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折歡師生愛心餐”團隊,免費為志願者和受災群眾提供餐食。

送餐工作是不易的。在炎炎夏日裡,折歡和學生們面對前來領取餐食的受災群眾,常常喊到聲嘶力竭,汗如雨下。而為了盡可能地送出更多、更好的餐食,折歡往往需要同時統籌食品原料、包裝、運輸、人員等諸多事項,這對一個毫無經驗的鄉村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折歡,卻有著堅持下去的理由。

“謝謝折老師和同學們,你們都辛苦了!”

這一聲聲來自災民的衷心感謝和支持,給了折歡無限的動力。他下定決心,就算前路有百般困難險阻,也要盡全力進行克服。而折歡的堅持,也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孩子,小苗就是其中一個。

小苗是折歡以前的學生,當得知老師正在組織團隊給災民送餐時,他拜託工作人員,給折歡轉交了500塊錢,希望能用於愛心餐原料的購買,為老師的這份愛心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其實我當時忙完了一天已經很累了,但是聽到自己的學生這樣說,我真的很感動,也很受鼓舞。”

來自學生的鼓勵和支持讓折歡在心中確認,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確,有價值感的事情。

經過20天的奮鬥,折歡和學生們共送出愛心餐三萬多份。

其實,這世間沒有什麽比一位老師切實的善舉,更能讓孩子相信愛和榜樣的力量。

Part2

智鬥“老虎班”,相信愛的奇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句出自水滸傳的名句,讚揚的是武松毅然上山,不畏艱險的勇氣。但對於折歡來說,“打虎”除了勇氣之外,計謀也必不可少。

他的老虎,是讓所有代課老師都為之焦頭爛額的“老虎班”。

1996年,折歡所在的縣級中學與生源較差的鄉級中學合並,於是學校裡迎來了幾個不愛學習、又特別調皮的學生,巧合的是他們三個的名字都帶有“虎”字。在這些學生的影響下,來自鄉級中學的老虎班“臭名昭著”,幾乎無人能教。

在這種情況之下,僅僅只有三年班主任經驗的折歡臨危受命,憑著一腔熱血,“馴虎”之旅就此開始。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是那個時候的折歡最常對孩子們所說的一句話。即使基礎薄弱,成績較差,折歡也相信這些來自鄉裡的孩子是聰明的,他們只是缺乏自信。

於是從那時,他常常告訴孩子們,“你們已經跟縣級中學的同學一樣,享受一樣的師資力量,一樣的教學資源,請不要自卑,努力學習,你們會跟他們一樣優秀。

在對孩子們進行鼓舞之後,折歡也采取了一些切實的行動。他帶著學生們爭分奪秒地比學趕超,每日三餐後,折歡都會陪著班裡的同學,坐在教室裡安靜地學習,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而這份努力和費心,也給折歡和同學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在期末質量檢測中,“老虎班”的五科成績全是年級第一。

這個世界上會有奇跡麽?有的,你看飛速進步,學渣逆襲的故事真的會發生。

可奇跡能一天達成麽?不能,需要把努力、堅持、信念,鑲嵌在每一個朝夕之間。

持之以恆,方得始終。

Part3

薪火相傳,共享快樂教學

如果你走在綏德縣四十裡鋪中學的校園裡,時不時能聽到教室裡傳來陣陣笑聲。

不用懷疑,一定是折歡老師在用“快樂教學法”來讓那些枯燥的知識,進入學生的腦海。

“急躁時,媽媽會用腳踢我們。氣象乾燥時,就會著火。”

折歡用這個形象而幽默的例子,教授給孩子們,如何區分“燥”和“燥”的用法。

經過這樣的舉例,每個學生都會牢牢地記住這兩個非常難辨的形近字。

都說鄉村教育工作艱苦而乏味,但對於折歡來說,這27年卻帶給他無盡的快樂。

只因他永不止步,也不停止思考,在教學相長中,這是一位老師對於進步的不捨追求。

而這種創新、幽默的教學方式,也通過折歡,傳遞給了更多的年輕教師。

“我們從十多年前的師生,變成現在的同事,我希望在學生期間交給他們的知識和精神,也對他們自己的教學生涯有所幫助。”

時光荏苒,當年坐在台下的莘莘學子,如今也成為了可以站上講台,傳授知識的園丁。在四十裡鋪中學裡,現今一共有九名年輕教師,是折歡的學生。

何謂薪火相傳?懷抱教育熱情,堅守三尺講台,就是答案。

“人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這就是折歡一直信奉的座右銘,也是他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最真實的寫照。

“付出總有回報”,27年的不懈耕耘,讓折歡獲得了“2018馬雲鄉村教師獎”。

與他而言,這是一份認可,更是一份鞭策與動力。

“一切教育都源於愛。教書育人,教的不僅僅是知識,育的也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愛與被愛,是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的一種生活態度。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熱情,讓學生理解愛、感受愛,讓他們也能以同樣的姿態回饋他人,擁抱生活。

談及未來,折歡對鄉村教師這個崗位,仍有很多期許與盼望。

而他也會帶著這份責任感,把愛和知識繼續傳遞給更多的孩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