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詢價,哪些機構亂報價?

作者| 王驥躍

來源| 刺客財經觀察(ID:cikeguancha)

首批集中上市的25家科創板公司已經全部公告了發行公告確定了發行價,發行公告信息量巨大,除了闡述了發行價確定的過程外,還暴露了詢價對象的報價習慣。

部分詢價機構報價超過發行價上下50%

由於有主承銷商提供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的估值錨,大多數詢價機構報價都是在發行價上下15%的範圍內的,但有少數機構報價距離發行價超過50%,且與其他機構報價相差甚遠,實在令人懷疑其是否具有估值定價能力:

中國通號發行價5.85元,北京漢和漢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報價16元,超出發行價173.5%,較第二名報價6.84元高出133.92%;

天準科技發行價25.5元,民生通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報價高達54.38元,超出發行價113.25%,較第二名報價28.1元高出93.52%;

心脈醫療發行價46.23元,東方財富證券報價82.45元,超出發行價78.35%;

光峰科技發行價17.50元,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報價29.47元,超出發行價68.4%;

虹軟科技發行價28.88元,陽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報價48.60元,超出發行價68.28%;

瀾起科技發行價24.8元,大通證券報價39.13元,超出發行價57.78%;

福光股份發行價25.22元,華泰保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報價39.09元,超出發行價55%;

容百科技發行價26.62元,北京漢和漢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報價40元,超出發行價50.26%。

不知道高價看好這些公司的機構在公司上市後會否搶籌加倉?

新光光電發行價38.09元,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報價7.5元,為發行價的19.69%,較次低價31元低75.81%;

南微醫學發行價52.45元,蘇州信託報價10.39元,為發行價的19.81%,較次低價31.56元低77.08%;

中微公司發行價29.01元,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報價7.9元,為發行價的27.23%,較次低價19.05元低58.53%;

虹軟科技發行價28.88元,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報價10.76元,為發行價的37.26%,較次低價20.57元低47.69%;

睿創微納發行價20元,華福證券報價7.5元,為發行價的37.5%;高盛公司報價8.5元,為發行價的42.5%;睿創微納共有10家機構報價在10元(發行價50%)及以下,在全部25家公司中獨一無二;

安集科技發行價39.19元,上海同犇投資管理中心報價15元,為發行價的38.28%;較次低報價22.73元低34.01%;

福光股份發行價25.22元,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報價10.3元,為發行價的40.94%,較次低價18.2元低44.41%;

華興源創發行價24.26元,興業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報價10.65元,為發行價的43.89%;

西部超導發行價15元,蘇州信託報價6.59元,為發行價的43.93%,較次低價12.24元低46.16%;

光峰科技發行價17.50元,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報價7.8元,為發行價的44.57%,較次低報價13.29元低41.31%;

杭可科技發行價27.43元,華福證券報價13.34元,為發行價的48.63%。

不知道給出如此低價的這些機構,會否上市後在其給出的價格之下不會投資這些公司?

部分詢價機構習慣性報高價或者報低價

從發行公告披露的投資者報價信息統計表可以發現,有些機構是習慣性報高價,有些機構是習慣性報低價。

根據對25家科創板公司報價最高的前20家詢價機構的統計(多產品報價的以最高價計算,高價剔除機構家數不足20家的截止統計到剔除家數,排名第20的報價有多個機構的全部列入):

廣發基金、民生通惠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有13次位列報價最高的前20家機構;

創金合信基金、國元國際控股、金鷹基金分別有11次位列報價最高的前20家機構;

安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有10次位列報價最高的前20家機構。

根據對25家科創板公司報價最低的前20家詢價機構的統計(多產品報價的以最低價計算,低價未入圍機構家數不足20家,已入圍機構不再統計,排名第20的報價有多個機構的全部列入):

易方達基金有20次位列報價最低的前20家機構,僅華興源創、睿創微納、杭可科技、瀾起科技和天宜上佳5家公司不在最低20家之列,其中11家報價比發行價低10%以上,最低的對沃爾德的報價僅為發行價的51.31%;

蘇州信託有15次位列報價最低的前20家機構,其中14家報價比發行價低10%以上,甚至6家報價比發行價低30%以上;

東方財富證券有12次位列報價最低的前20價機構;

江鈴汽車財務公司、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有11次位列報價最低的前20家機構;

北京泓澄投資管理公司、金鷹基金、深圳平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有10次位列報價最低的前20家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

易方達基金沒有對任何一家公司報價在全部報價的前20名之列,顯示了一貫的報價謹慎性;

金鷹基金有11次位列報價最高前20、10次位列排名最低前20,其中對容百科技、樂鑫信息、方邦電子三家公司的報價,高價在前20被剔除,低價在後20位未入圍;由於規則規定每家機構最多可以報三個價格,且區間不超過20%,在這種情況下全部報價的高價前20和低價前20還能同時位列高價剔除和低價未入圍,可見有效報價範圍之集中;

蘇州信託有15次報價位列最低的前20家機構,但對華興源創、容百科技、鉑力特的報價卻在前20 之內被剔除;

東方財富證券有12次報價位列最低的前20家機構,但也有6次在最高20名之列。

不是報高價被剔除,就是報低價入圍不了,有些機構的報價能力真是堪憂。

科創板定價機制的秘密

科創板定價機制看似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三步走:

1、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提出賣價參考

根據規則,主承銷商會向詢價機構提供一份《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會列出主承銷商測算的估值區間。

2、詢價對象提出買價回應

詢價對象根據發行人招股說明書等基本材料,結合市場可比公司價格與主承銷商提供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決定參與網下申購的,向主承銷商提出買價和申購量。

3、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發行價

收到詢價對象報價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根據相關規則,最終確定發行價格。

也就是說,科創板發行價的確定,表面上是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最終確定的,理論上詢價對象整體上掌握著更大話語權的;但是,在新股是賣方市場投資者普遍預期市場不敗的時期,發行價實質上卻是由《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決定的!

在新股不敗預期下,能按照發行價買到新股就是賺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認為賣方出價高賺不到錢的投資者,就沒必要來參與報價,何苦費那個勁提交一堆資料呢?所以600余家詢價對象只有不到半數參與了科創板網下詢價(當然也有少數詢價機構報價顯著低於投價報告,那屬於個別現象)。

如何規範科創板定價

在正常的市場中,賣方當然想盡可能的賣高價,這是本性所致。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賣方出價,買方不接受可以不買嘛。買的少,自然降價。賣方有什麽動力主動降價?讓賣方自己降價是沒有商業邏輯的事情。

在解決新股發行是賣方市場的問題前,買方出價只會越來越高。市場價格的形成是買賣雙方合力的結果,不能總要求約束賣方,那是逆人性的,怎麽可能有好結果?

那麽約束買方呢?

上交所成立了發行自律委員會,並借自律委員會的名義已經要求抽10%的账戶鎖6個月了,公募報價依然整體上比私募還要高。是公募基金經理們因為打理的不是自己的錢盈虧與自己無關更不負責任呢,還是在新股不敗的預期之下的理性決策?逐利動機下,對買方的約束也不能靠行政命令,更多還是要靠市場。

投資是可能會虧損的,這本是常識,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們,並沒有預期自己一定會掙錢,為什麽到新股這裡就不能破發不能虧損呢?沒有這個道理!憑什麽首批新股就不能破發?沒人逼著買方認購,還不是想賺錢才來的?不能一邊哄搶一邊嫌貴,嫌貴別來啊!也不用嘲笑別人買貴了嘛。

唯有讓破發教育投資者,打破新股不敗的預期,詢價機構報價才能拋棄投價報告的錨真正研究公司價值。

或者,先暫時禁止主承銷商向詢價對象提交《投資價值研究報告》,讓機構投資者沒有參考自主報價看看。

總不能讓監管再出面窗口指導吧,那不是市場化又倒回去了?監管指導多少倍市盈率合理?限價到30倍還是40倍所有投資者就都滿意了?限價發行已經5年多了,放開詢價還是這個結果,市場什麽時候才能成熟起來?

還是那句話:如果打著科創板注冊製旗號的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再搞不成,那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之路就沒有任何希望了!

作者簡介:王驥躍先生,國內領先券商前保薦代表人,投行界著名人士,關注證券一級市場和並購重組,對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模式有獨到見解,著有《夢想與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微信公眾號:刺客財經觀察(ID:cikeguancha),歡迎分享,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