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前教育迎來第三個轉捩點,總供求關係逆轉或將提前來臨

28日下午,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藍皮書》”)。21世紀教育研究院長、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在發布會上表示,按照現在新生兒的出生情況,學前教育總供求關係的逆轉或將提前來臨,當前的學前政策需要提前考慮這種情況,以應對幾年後可能會出現的學前教育供大於求的轉捩點。

《藍皮書》指出,中國民辦園發展有特殊的歷史機遇:1998年政府機構、位改革,學前教育被推向市場,給市場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間。非營利機制的長期模糊缺位,家長的日益重視助推了民辦幼兒園從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黃金發展。如今,民辦園的20年發展黃金時期宣告結束,面臨著系統的“被改造”和重新選擇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學前教育體制隨著政府這雙“有形的手”不斷發生變化。從 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間,以三個“轉捩點”為節點,分為四個發展時期——1979年至1998年學前教育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具有部門福利性質的集體辦園和其他部門辦園的公辦園為主、民辦園為輔;20世紀90年代末期之後,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學前教育被推向市場,供給資源急劇減少,供需矛盾大,民辦園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公辦園持續萎縮;2010年後,學前教育重回“國策”層面,以政府為主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重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尤其是公辦資源,但在這一輪發展中民辦園增速仍然很高。

2018年,學前新政再次強化學前教育的公益屬性,明確提出公民辦在園幼兒人數要佔 50%,並前所未有地加強對社會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的管理。學前教育又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隨著新政的頒布,民辦園的發展黃金時期宣告終結。一方面,民辦園面臨著小區配建園整治的釜底抽薪、普惠比例要求下的被改造,也將告別非營利機制的長期缺位。另一方面,與國家整個經濟形勢有關,這幾年民辦園生存擴張速度和營利前景也面臨特別明顯的瓶頸,如公辦園的待遇改善之後,教師加速從民辦園流向公辦園,一線城市的幼兒園租金已經跟商業地產地租基本持平,這對民辦園來說是很沉重的運營壓力。壓力疊加、轉捩點同至,民辦園將面臨數量萎縮、資本退潮,並將或主動或被動地承擔普惠性公共服務職能。

與此同時,中國出生人口自2018年開始劇烈下降。

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新生人口數為1523人,比上年減少200萬人。2017年在園總人數為4600.14萬人,按照現在的人口出生趨勢,從2021年開始,即使全國適齡幼兒百分之百入園,總在園人數也不會超過4500 萬人,學前教育會比預期更早迎來總供需逆轉的轉捩點。

而且,人口也將會持續向大城市流動。因此,考慮到人口出生和流動的因素,需要學前教育的發展和布局有前瞻性。政府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力度受地方政府意願和財政能力影響。如果政府不能持續保障財政投入,學前教育發展可能又會出現反覆。

目前,民營化比例很高的學前教育業態呈現多元化、碎片化特點,小微化、生活化、社區化是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主流取向,而中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是標準化、機構化、過度強調兒童發展功能的,這和世界潮流不符,也與學前教育的本來業態之間存在結構性張力。因此,需要管理者反思和進一步的制度創新。

《藍皮書》認為,學前教育發展主線仍然是解決短缺、普及,強調普惠和優質。而學前教育公平問題並沒有被認真對待。

首先,天然帶著普惠帽子的公辦園從公共財政中獲得了最大的資助,但是,從其招生服務對象看,它並沒有兜底,對弱勢群體的針對性欠缺。

其次,由於流動產生的兩類群體,如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已經替代了原來純粹出於地域原因產生的不公平,成為義務教育階段最大的問題,這一點仍將出現於學前教育階段,尤其是在學前教育被納入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之後,必將在入園資格上設置多重要求,反而更加增加這部分人群的入園成本。

最後,以政府為主導的普惠,雖然名義上留有“20%”的市場化、多樣化空間,但也勢必大大壓縮家長的選擇權。學前教育的下一步發展必須把公平提上議事日程,否則,人民的滿意度並不會因公辦園和普惠民辦園增加而增加。

作者:李盈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