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生率大降,幼兒園辦學的轉捩點來了?

導讀:根據近期發布的教育發展報告,中國學前教育總供求關係逆轉或將提前來臨,中國民辦幼兒園的黃金時期結束。出生率下降致學前教育轉捩點來臨。儘管學前教育整體過剩,但是優質學前教育仍短缺。未來普惠學前教育將更加緊張。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記 者丨肖明、李娜 北京報導

編 輯丨周上祺

近期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指出,中國學前教育總供求關係逆轉或將提前來臨,中國民辦幼兒園的黃金時期結束。即使未來所有嬰兒進去幼兒園,2021年幼兒園人數也不過4500萬,比2017年下降100萬左右。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2017年,因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全國二孩人數增加,首批“單獨二孩”兒童入園,該年全國入園人數同比增加15.87萬人。但2018年,因為出生人數下降了兩百萬,這一年全國共有入園兒童1863.91萬人,同比減少74.04萬人,下降3.82%,為多年來首次。

不過,儘管幼兒園人數將快速下降,但是居民感覺幼兒教育資源很短缺,原因是優質普惠教育遠遠不足。對此,北師大學前教育系教授馮曉霞教授表示,“幼兒園數量多,也就是可能普了,但是價格不低,也就是不惠,質量相當低。這個問題需要盡快解決。”她說。

學前教育轉捩點來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生人口數為1523萬人,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由上一年的12.43‰降至10.94‰,創數十年來新低。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相應,幼兒園人數也出現了歷史上首次下降。

教育部數字顯示,2018年,全國學前教育人數1863.91萬人,同比下降3.82%,為歷史第一次下降。此前每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的歷史高峰早過,但是幼兒園人數還在增加,是因為幼兒園入學率在提高。這類似大學,適齡大學生人數在迅速減少 ,但是由於入學率提高,導致大學生人數不減反增。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年在園總人數為4600.14萬人,按照現在的人口出生趨勢,從2021年開始,即使全國適齡幼兒百分之百入園,總在園人數也不會超過4500萬人,學前教育會比預期更早迎來總供需逆轉的轉捩點。而人口也將會持續向大城市流動。人口出生和流動,需要學前教育的發展和布局有前瞻性。

受此影響,民辦幼兒園教育將出現過剩。奕陽教育集團董事長、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張守禮指出,這還與民辦教育不能提供普惠教育有關,“現在發展普惠園,小區配套園名義上要辦成普惠園,有好點的地兒都被佔了,長期過程中形成了特別複雜的關係,我前一段時間見到西部某市的一個民辦園,說一園一測,如果有長期租約的政府不敢碰,這個東西需要流血。”他說。

上述藍皮書指出,民辦園的20年發展黃金時期已經宣告結束,面臨著系統的“被改造”和重新選擇定位。中國民辦園發展有特殊的歷史機遇:1998年政府機構、部門改革,學前教育被推向市場,給市場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間。非營利機制的長期模糊缺位,家長的日益重視助推了民辦幼兒園從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黃金發展。

隨著新政頒布,民辦園發展黃金時期終結。一方面,民辦園面臨著小區配建園整治的釜底抽薪、普惠比例要求下的被改造,也將告別非營利機制的長期缺位。另一方面,與國家整個經濟形勢有關,這幾年民辦園生存擴張速度和營利前景也面臨特別明顯的瓶頸,如公辦園的待遇改善之後,教師加速從民辦園流向公辦園,一線城市的幼兒園租金已經跟商業地產地租基本持平,這對民辦園來說是很沉重的運營壓力。壓力疊加、轉捩點同至,民辦園將面臨數量萎縮、資本退潮,並將或主動或被動地承擔普惠性公共服務職能。

普惠教育短缺

根據上述報告,儘管學前教育整體過剩,但是優質學前教育仍短缺。未來普惠學前教育將更加緊張。

原因是,政府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力度受地方政府意願和財政能力影響。對地方財政的投入意願未來到底有多大,也不可太過樂觀。

如果政府不能持續保障財政投入,學前教育發展可能又會出現反覆。

北師大學前教育系教授馮曉霞還指出,辦園者的意向在搖擺。主動申請辦普惠幼兒園的,質量堪憂。他們是在借普惠牌子來替自己造勢。"所以這裡面問題很多,將來還會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存在。”馮曉霞說。

根據了解,學前教育在這麽高的民營比例,並且有廣泛市場存在的情況下,怎樣建成一個公益性主導的公共服務體系,是一個難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教育發展主線仍然是解決短缺、普及,強調普惠和優質。以政府為主導的普惠,雖然名義上留有“20%”的市場化、多樣化空間,但也勢必大大壓縮家長的選擇權。學前教育的下一步發展必須把公平提上議事日程,否則居民滿意度並不會因公辦園和普惠民辦園增加而增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