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寺院吃飯講究太多!告訴你什麽是“三德六味”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然後才可用齋。出家眾飯食時,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三德六味”究竟是什麽意思?

一般佛教徒午供時,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賢聖,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隨願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唵誐誐曩三婆縛襪日囉斛。

三德,指輕軟、淨潔、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一序品,佛臨涅盤時,諸優婆塞為佛及僧備辦種種飲食,其食甘美,具有三德六味。至後世,成為寺院每日上供所念之供齋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分別是哪“三德六味”?

三德者,《涅槃經》雲:諸優婆塞為佛及僧,辦諸餐具,種種備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

一清淨德,謂精潔無有葷穢。

二柔軟德,謂柔軟甘和而不粗澀。

三如法德,謂隨時措辦,製造得宜。

六味者,《俱舍論》雲:凡調和飲食之味,各有所宜,無出此之六種。雖進修道行之人不尚於味,然滋益色力亦由於此,所謂身安則道隆故,有六味之須也。

一淡味─淡者,味之本也,能受諸味故。

二鹹味─其性潤,能滋肌膚故,調諸味必以鹽為首。

三辛味─其性熱,能暖腑髒之寒故,味之辣為辛。

四酸味─其性涼,能解諸味毒故,味之酸為酢。

五甘味─其性溫,能和脾胃故,味之甜為甘。

六苦味─其性冷,能解腑髒之熱故,味之冷者為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