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愛蘿蔔燉肉 黨參黃芪從不追捧

作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省中醫院老年病專家潘智敏教授從小吃著泡飯長大。不過最近五六年,她給自己換了餐單,變得「洋氣」起來:早餐一杯現磨咖啡、一隻水煮雞蛋。

「年齡漸長尤其要關注身體,保證能量。」看到潘教授精神飽滿,身邊一些同事和朋友也開始效仿。平時專門和老年病打交道,潘教授和患者談論得最多的就是吃,她是個喜歡在吃上做減法的人,別人喜歡冬蟲夏草等中藥食材,她卻偏愛蘿蔔青菜,只為「少補多通利」。

改良早餐,咖啡、雞蛋代替泡飯

「上了年紀,要少吃多動。早餐我就喝一杯現磨咖啡,再加一隻水煮雞蛋,一個上午的工作狀態都會非常好。」中午12點半,看完50個病人的潘教授仍然中氣十足。

這個改變源於女兒。「五六年前,她給我買了一台咖啡機,我開始學著自己磨咖啡喝。」吃了幾十年接地氣的泡飯,她嘗試在雷打不動的飲食習慣上做出改變。

潘教授在咖啡裡加入新鮮牛奶,除了提神,還能潤腸通便。再配上雞蛋,既耐飢又保證能量供應,還不至於發胖。

「年紀漸長,我更關注身體了。」潘教授哈哈一笑,言下之意,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素問》裡有這樣一句話,「年過四十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過五十肝氣衰竭」,是說40歲開始出現腎陰虧虛、陰津減少,應重視補腎養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年過半百要滋水涵木,補肝腎。

養生也要識時務。這個道理,潘教授和許多患者叮囑過:「孩提時代,我們的內臟很乾凈,30歲以後,身體代謝就不一樣了,肥胖、疲勞接踵而至。」

老年病都從年輕時開始,上了年紀,身體供能不夠,加上身體固有「零件」老化,本來就不寬的「路面」更堵了。身體各器官血液供應不足,營養自然也會差許多,面臨的就是年老多病,結節、囊腫、肌瘤、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會來找你了。

最喜歡的一道菜:蘿蔔燉肉

坐門診時,潘教授聽到最多的幾個字就是「我很虛」,在問診的同時,她也會問問對方平時吃什麼,怎麼吃。中醫講究治未病,許多人為了未病先防,想到了「補」,對冬蟲夏草、靈芝孢子粉、黑枸杞等趨之若鶩。

「我不主張吃這些東西。」潘教授說,冬蟲夏草、枸杞等補益葯並不太適合江南水鄉。冬蟲夏草要辯證用,不能盲目跟風,冬季可以適當吃一些進補,夏天並不適合;枸杞、紅棗等性偏溫、甜膩,不適合濕熱體質的人食用,尤其是舌苔厚膩的人更要少吃。

平時,潘教授見身邊老人為活血化瘀,盲目吃三七粉,就會去勸阻。在她看來,不少中老年人走入了保健誤區。「三七在中藥裡,首先是一味止血藥,它既能止血,也有疏通作用,不能隻擴大疏通作用。」

平時,潘教授不吃保健品,日常飲食也很普通,她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白蘿蔔燉肉。「蘿蔔可以解氣滯,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舌苔厚膩、痰濁擁堵的人都適合。」潘教授說,平時做好這道菜,老年人可以多吃些蘿蔔,年輕人多吃些肉,適合一家老少。

少補多通利,黨參、黃芪不亂吃

「現代人喜歡吃加工類食物,而且把中藥食材當零食吃,比如紅棗,一顆接一顆吃,這是不妥當的。」對於一些養生誤區,潘教授尤其關注。脾虛的人,燉湯時可以加幾顆紅棗和枸杞,但不能大量吃,「夏天濕熱上火,大家喜歡泡菊花茶,少放幾顆可以,不宜多,否則對身體無益。」

中藥食材固然有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但追捧一定不能過頭。潘教授喜歡清補,做菜時,也不會刻意去放「網紅」中藥食材黨參和黃芪。

「夏秋之交濕氣重,我不建議吃保健品,倒是可以吃點百合,少補多通利。」很多老年人喜歡補鈣,潘教授也不跟風,鈣補多了反而容易長結石,「氣血調暢則百病不生,少吃多動,養血活血才是正道。」

「養生道」欄目由浙江省醫學學術交流管理中心和本報聯合主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