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市提前“3·15”,這些汽車大牌攤上事了!

還沒到“3·15”,這些汽車品牌就攤上事了!

3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8年全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谘詢信息系統共錄入汽車產品(含零組件)投訴19283件。

不幸的是,國產品牌比亞迪登上了投訴榜第一位。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老牌車企也排在榜單前列。

(由於此投訴數據為絕對值,因各汽車品牌的銷售量和保有量不同,消費者應綜合考量。)

造車精英們為啥遭到消費者的吐槽?哪些領域是汽車投訴的重災區?汽車質量問題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番市場環境呢?

質量無小事,這些問題要當心

售後服務最遭詬病

從消費者投訴問題分類看,汽車相關投訴主要集中於售後服務、合約及質量問題,前兩個就佔到了投訴問題的近53%。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售後服務問題佔比有所增加,合約問題略有降低,虛假宣傳和價格爭議問題也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汽車售後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不履行三包義務、不履行售後承諾、售後在三包期內收費修理以及經營者變動導致無法正常履行售後服務等。

小問題一大堆

從被投訴具體問題看,主要集中在訂金、發動機、輪胎、涉嫌欺詐和車漆等問題。其中,東風本田機油問題較為突出,奔馳、一汽大眾、長安福特、奧迪的油漆問題相對佔比較高。

中消協建議,消費者要加強維權意識,注意留存購車、維修等相關憑證,對商家有關退還購車定金、保險押金等口頭承諾要格外留心,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據,必要時對商家的口頭承諾進行錄音,主動爭取簽訂紙質的定金或押金退還協議。

車市有點冷,但也別悲觀

事實上,比汽車質量問題更扎心的,是國內汽車市場的困境……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1-2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7.6萬輛和38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4.1%和14.9%。

不難看出,國內車市仍在寒冬中苦苦掙扎……

不過,年初銷量的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由於今年春節時間較早,導致過節返鄉的購車消費需求提前在1月份釋放;另一方面,供需兩端節後復甦周期較長,導致2月份真實交易日顯著減少。

其他方面,包括國六排放標準新規將至、經銷商進貨及消費者購置積極性不高、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都對消費者信心產生一定影響。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汽車行業會有“天花板”但遠沒有到來。目前,我國汽車的人均保有量比較低,再有20年才會到達所謂的“天花板”。 不管從城鎮化進程還是保有量來看,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仍有紅利。

車市遇冷,也有一縷暖陽

那邊傳統汽車在咬牙過冬,這邊新能源車卻在沐浴暖陽。

今年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大增了83.5%和98.9%。新能源汽車總算是給冬日裡的車市帶來了一絲溫暖。

圖為北汽新能源汽車。新華社發(任超 攝)

不過,產銷兩旺的新能源車市場也並非高枕無憂。隨著補貼的逐漸退坡,消費者擔心補貼退出後價格飛漲。

真會如此嗎?

根據國家規劃,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全部退出,2019年是補貼退出的關鍵過渡期,今年補貼的大幅度退坡也幾乎是板上釘釘。

不過,雖然補貼加速退坡,但購置優惠政策不可能直接“斷奶”,政策一定會循序漸進完成對市場的調控。比如,雙積分、“地補”、用電、補電等其他環節的政策“組合拳”仍然可以減輕購買壓力,保障新能源車銷售市場維持平穩增長的勢頭。

更關鍵的是,對車企來說,有壓力才有動力!

補貼的逐步退坡也在倒逼車企提高產品力、降本增效,更加積極地參與市場競爭,讓國產新能源車選擇更多元,服務更優質。

來源 /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記者 / 佘穎

策劃、文案 / 李景 孟飛 溫寶臣

編輯 / 杜秀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