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鼻出血患者的健康護理知識

鼻出血是指單側鼻腔或雙側間歇性反覆出血,亦可持續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利特爾出血區。少數嚴重出血發生在鼻腔頂部,後部,鼻中隔後動脈及蝶齶動脈出血亦較多見。鼻出血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可單純由鼻腔,鼻竇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多見。


臨床表現:

(1) 局部病因引起的出血者多表現為單側鼻腔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多表現為雙側或交替性出血,並有相應疾病的體征。可呈間歇性反覆出血或持續性出血。

(2) 出血量多少不一,可表現為涕中帶血,滴血,流血或血流如注。重者在短時間內失血量達數百毫升,可出現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脈速而無力等。一次大量出血可至休克,反覆多次少量出血則可導致貧血。

(3) 兒童,青少年出血部位多發生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區(利特爾區)。中老年鼻出血部位多發生在鼻腔後端的鼻—鼻咽靜脈叢或鼻中隔後部的動脈,出血量相對較多且兇猛,不易止血。

輔助檢查:

(1) 鼻腔檢查

是最直接的檢查方法,可初步了解鼻出血部位,其出血是單側或雙側,進而選擇適宜的止血方法。

(2) 鼻咽部檢查

待病情相對穩定後,可行鼻內鏡檢查,以了解鼻咽部有無病變,可以判斷鼻咽部有無新生物,有無明確出血點。

(3) 實驗室檢查

血液系統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出血和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因子等相關檢查,可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導致的出血,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

(4) X線射片和CT檢查

可排除鼻腔鼻竇腫物引起的出血。

治療原則:

鼻出血屬於急診。大量出血者常情緒緊張和恐懼,應給予安慰,使之鎮定。採取全身治療與局部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1. 全身治療

(1) 頸部,頭部施行冷敷,反射性地減少出血。

(2) 高血壓控制:鼻出血屬於急症,一部分患者多精神緊張,精神因素也可引起血壓增高,使出血加劇。必要時可使用鎮靜葯等。

(3) 鼻出血量大可發生休克,則按休克進行急救。

2. 局部治療

(1) 簡易止血法

出血量較少,出血部位明確者可採用此方法。指導患者用手指捏緊兩側鼻翼(壓迫鼻中隔前下方)10~15分鐘,同時冷敷前額和後頸,或用1%麻黃鹼棉片填入鼻腔以暫時止血。

(2) 止血藥物

適用於較輕的鼻腔前段少量出血。用棉片浸以1%麻黃鹼,1%腎上腺素,3%過氧化氫(雙氧水)或血凝酶,緊塞鼻腔中5分鐘至120分鐘。滲血較多者,可選用吸收性明膠海綿,各種膨脹止血材料等,行鼻腔填塞。

(3) 鼻腔填塞術

無菌凡士林紗條鼻腔填塞術是目前治療鼻出血的主要方法,填塞物通常在24~48小時後,1次或分次取出。

(4) 後鼻孔填塞術

用於鼻腔填塞後血仍不止,且向後流入咽部或由對側鼻腔湧出者,說明出血點在鼻腔後部,宜改用錐形凡士林紗布球行後鼻孔填塞術。

(5) 燒灼法

適用於少量出血,且可見明顯出血點者,對動脈出血效果不佳。常用的有雷射燒灼,電燒灼,等離子刀燒灼,化學藥物燒灼等。用化學燒灼法或點燒灼法破壞出血點組織,使血管封閉或凝固而達到止血目的。臨床常用化學藥物有30%~50%硝酸銀或30%三氯酸鈉。電燒灼因灼力較強,若燒灼不當,反而加劇出血,現已少用。

(6) 血管結紮術

隻用於嚴重外傷,腫瘤侵蝕較大血管或動脈瘤破裂等特殊情況。選擇性結紮頸外動脈,篩動脈,上唇動脈,上頜竇動脈等。

(7) 血管造影下動脈內栓塞術

適用於各種填塞無效的難治性鼻出血。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將栓塞物通過導管選擇性的插入出血血管或腫瘤的供應血管,以達到止血目的。與傳統的動脈結紮術相比,具有準確,快速,安全可靠等優點。

(8) 鼻內鏡下止血法

該方法目前在臨床已廣泛應用,且成熟有效,患者痛苦少。

護理措施

1. 護理常規

(1) 一般護理

① 病室應避光通風,溫度適宜,營造清潔,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雜訊刺激。

② 協助患者採取坐位或半坐位,解開頸部衣扣,全身放鬆,頭稍向前傾,冰袋或冷毛巾敷前額,活動性出血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囑患者吐出口內血液,勿咽下,以觀察評估出血量,避免刺激胃部引起噁心,嘔吐。有休克徵兆者採取平臥頭側位,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通知醫生。

③ 鼻出血患者給予冷流食過溫流食,止血後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補充含鐵食物,必要時給予鐵劑。預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誘發出血。

④ 按醫囑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護理,防止感染。

⑤ 高血壓所致鼻出血,遵醫囑應用降壓藥,注意監測血壓的變化。

2. 心理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沉著冷靜,動作敏捷,穩定患者情緒,避免情緒波動加重出血。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補液,輸血,補充血容量。備好止血藥物及搶救物品。

3. 觀察病情

應密切監測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有無再出血情況。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胸悶,脈速,血壓下降等癥狀,提示可能有失血性休克;如體溫升高,可能有感染。應立即報告醫生,並協助處理。應注意,休克時出血常自止,一誤診為已愈;高血壓患者如血壓降至正常,提示為嚴重失血。

(1) 抗休克的護理

① 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神志及出血情況,評估出血量。

② 外傷所致鼻出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解除呼吸道梗阻,必要時吸氧。

③ 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點滴或輸血,補充血容量。

④ 準備好搶救物品及藥物,如吸引器,鼻內鏡及光源,止血油紗條,止血藥,升壓葯等。

⑤ 及時配合醫師為患者採取合適的方法止血。

(2) 簡易止血法

囑患者用拇指,食指捏緊兩側鼻翼10~15分鐘,可以止住鼻中隔前下區的出血;用冰袋或濕毛巾冷敷前額及頸部,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用浸有1%麻黃鹼或0.1%腎上腺素棉片塞入出血側鼻腔止血,可暫緩出血;行燒灼止血者,應告知患者大概程式及可能帶來的不適,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健康教育

(1) 鼻出血時,囑患者勿將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嘔吐。

(2) 鼻腔填塞後,囑患者臥床休息,可攝入香蕉,多飲水,以防大便乾結。

(3) 抽出鼻腔填塞物後,2小時內宜臥床休息,囑患者仍需注意飲食,休息,不易過度活動,以防再次出血。

(4) 滴鼻劑的使用:鼻腔填塞物抽出後,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滴鼻劑。0.5%~1%麻黃鹼滴鼻劑可收縮鼻腔粘膜,保持鼻腔通氣良好,每天2~3次,每次1~2滴,應注意連續使用不宜超過7天。油類滴鼻劑可潤滑鼻腔黏膜,避免乾燥。

(5) 出院後4~6周內,避免用力擤鼻,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6) 日常生活有規律,合理飲食,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規律服藥,保持良好心態,避免情緒激動。

(7) 教會患者及家屬簡易止血方法。若院外再次出血,應保持鎮靜,可先自行採取簡易止血法處理,再到醫院就診。

(8) 培養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手或硬物掏鼻腔,切忌用力擤鼻;保持口腔清潔,堅持每餐後溫水漱口。有鼻出血問題可以顧問熱心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