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想到西醫也開始追求平衡觀了

平衡?

咱們學中醫藥的人

都知道中醫藥治病

最後調整的方式

都是——平衡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生病

是因為人體的「偏性」

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

不平衡所導致的

西方醫學長期以來

一直遵循著

帶有時代特色的「病因學」法則

進行診治

這些法則有力地推動了

人類疾病的痊癒與轉歸

比如說

通過抗生素、抗病毒藥物

治療感染性疾病能迅速起效

可是隨著以慢性病及腫瘤主導的

人類疾病譜的改變

這樣的法則在很多時候

並不好使了

隨著衰老與免疫學研究

在多方面的積累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疾病是一種平衡

是多方位的平衡

研究者逐步認識到

慢性病(如腫瘤等)

主要是由

環境因素與機體本身缺陷

(遺傳、衰老、免疫等)

而導致的

等一等

調節各種陰陽、表裡平衡

這不是咱們中醫最擅長的嗎?

既然現代醫學動態

整體精準模式與

中醫診治疾病的思維方式

有逐步重疊、交匯的趨勢

而現代醫學研究的核心基礎

是基於廣義免疫組學的

整體免疫力評估(免疫平衡)

那麼中醫的核心基礎是否與前者一致呢?

而這個核心基礎是不是

就是現代醫學與中醫的橋接基礎呢?

或者,這樣的橋接基礎

在多大程度可以實現

中西醫學對話與貫通機制呢?

想想真是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們能怎麼去解決上述問題呢?

來自四川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

趙軍寧老師團隊的張翼冠老師

提出了他的一些思考與見解


張老師根據動態、整體精準醫學模式背景,根據新病因觀,提出運用資訊學、統計學方法構建基於廣義免疫組學整體與局部組織平衡原理的中醫證候客觀化與中藥復方評價體系。該體系將會深入揭示中醫整體觀理論科學內涵,為中藥復方藥效評價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亦可作為亞健康人群免疫力篩查,為中醫分子治未病學科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等。隨著臨床樣本量與數據量不斷積累,該評價體系將更精準、更智能。

聽上去很高大上

有木有

或許中醫中藥基礎研究的突破點

就能從此打開

想來解鎖最新理論嗎?

那就一定不要錯過本刊

最新一期的特別關注論文

《基於中藥復方適度調節原理與廣義免疫組平衡監測的中醫證候研究與中藥復方藥效評價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張翼冠,譚蕊蓉,任思沖,馬欣,嚴志祥,華樺,鄢良春,戴瑛,趙軍寧)

播放GIF

封面設計以男女戰士為主體寓意為基於陰陽平衡的強大個體,共同抵禦外界侵襲,從而展現中醫扶正固本基礎上的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的平衡新病因觀。還希望大家喜歡~

<END>


本文由我刊原創發表。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