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月人身險保費5年來首降 萬能險同比幾乎翻倍

  “好采頭”翻綠:1月人身險保費5年來首降,萬能險同比幾乎翻倍

  楊倩雯

  去年年末“好采頭”預售的慘淡行情在今年伊始並沒有扭轉。

  保監會近日發布的1月行業保費情況顯示,往年最為紅火的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5.5%,這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同時行業出現加速分化。

  儘管由於原保險保費收入的較大幅度下降,1月人身險的規模保費也相應出現11.4%的同比降幅,但由於“好采頭”策略、去年同期政策影響造成的基數較低及轉型因素,今年1月萬能險保費收入相較去年幾乎翻番。

  5年來首現1月“好采頭”負增長

  “好采頭,全年紅”。

  “好采頭”歷來是保險公司一年中最看重的一段銷售時期,一般為每年的第一季度,而1月份又是“好采頭”的重中之重。從過去幾年的保費情況來看,“好采頭”保費一般佔據全年的約四成,其中1月份保費在全年保費中佔比高達兩成甚至更多。

  保監會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7年,1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長範圍在20%~90%之間,但今年1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卻呈現“翻綠”的狀態,同比下降25.5%至5600.41億元,這也是近5年來首次出現“好采頭”負增長,最近的一次出現在受銀保新政余威影響的2013年,當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微降0.17%。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保監會數據整理)(來源:第一財經根據保監會數據整理)

  廣發證券認為,此次1月原保險保費負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一是由於產業調整等外部因素,消費者可用於購買保險的預算在減少;二是短端利率上升,銀行理財等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三是保險監管政策持續引導行業回歸本源,中短存續期產品陸續退出,對保費形成短期衝擊;四是代理人增員難度加大,既有前兩年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瓶頸,也有保費收入下滑帶來的代理人收入減少的影響。

  在一系列監管政策的作用下,市場普遍認為,全行業進一步向保障型產品的轉型,將更有利於已先一步轉型以及個險管道佔主導的大型保險公司。而事實上,在1月的保費表現中,人身險行業也呈現出了分化加速的情況。“上市保險公司市佔率繼續提升,保費結構較好的龍頭保險公司優勢更加凸顯。”平安證券表示。

  數據顯示,上市保險公司中除中國人壽、太平人壽的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1.32%及6.75%以外,太保壽險、平安壽險、新華保險分別收獲24.43%、21.47%及9.95%的同比漲幅,明顯好於行業平均情況。同時,這5家人身險公司1月保費的市場佔有率也從去年1月的46.8%大幅提升15.1個百分點達到61.9%。廣發證券認為,人身險市場份額更加明顯地向排名靠前的公司集中,而部分中小型公司保費結構調整效果明顯,原保費收入排名有較大提升,但整體規模與排名靠前的公司有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超過50%的有14家人身險公司,其中事件纏身的安邦人壽、同屬“安邦系”的和諧健康、華匯人壽同比降幅甚至超過95%。

  萬能險幾乎翻倍

  在原保險保費的拖累下,1月規模保費也隨之呈現負增長,但其下降幅度要遠小於原保險保費收入的下降幅度。

  保監會數據顯示,1月人身險公司規模保費為7543.65億元,同比下降11.4%,小於原保費收入25.5%的降幅。究其原因,萬能險保費幾乎翻番稀釋了原保費收入下降在規模保費中的影響。

  1月,人身險公司未能計入原保費收入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其中以為萬能險為主)為1856.3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71.59億元同比上漲近91.06%,幾乎翻番。其中,14家人身險公司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同比漲幅超過100%。在這14家公司中,君康人壽和東吳人壽的1月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均同比增長了超過150倍,安邦人壽、和諧健康、昆侖健康也均有10倍以上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4家公司中,出現了平安人壽的身影。其1月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同比增長112.05%。借助於這項數據的增長,平安人壽規模保費在1月超越中國人壽52億元,達1405.98億元,首次登頂人身險行業規模保費“頭把交椅”。

  海通證券認為,部分公司萬能險高增速的原因可能是於年初戰略性加大了萬能險的銷售力度,以應對中短存續期產品退保及償付能力不充足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加之去年同期萬能險基數較低,因此使得萬能險保費同比增長較大。

  除此以外,平安證券認為,萬能險目前佔比已經逐漸提升,另一個原因是在2016年的萬能險新規以及2017年的“134號文”之下,萬能險逐漸開始作為主險存在且期限逐漸被長期化,行業保費結構儲蓄改善,其預計未來萬能險保費收入佔比還會持續略有提升。

  但部分公司的保費結構仍有待調整。除了業務接近停擺的中融人壽、進入特殊接管時期的“安邦系”安邦人壽、和諧健康之外,中銀三星、東吳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弘康人壽、昆侖健康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及投連險合計在規模保費中佔比高於60%。

  “好采頭”翻綠不影響長期價值

  儘管5年來首次出現“好采頭”翻綠,但是多位行業分析師對於保險業,尤其是幾家上市保險公司的發展仍較為樂觀。

  廣發證券表示,中長期來看,政策支持保險服務實體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包括資金在內的供給將更加豐富和完善,保險市場增長點將更加豐富;潛在健康、養老市場有廣闊太空等待開發,將成為促進保費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公司壽險業務價值轉型的戰略延續,未來因保險業務本身帶來的價值成長將更加穩定。

  海通證券表示,春節後各保險公司加速健康險等保障型產品的銷售,預計2018年上市保險公司的保障型業務同比增速將高於20%,新業務價值可保持整體15%以上的較高增速。同時,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於去年四季度觸底回升,預計2018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或於近期推出,預計將提升保費和內含價值。另外,利差維持高位,價值轉型可同時提升內含價值的成長性與穩定性,“戴維斯雙擊”長期成立。

  安信證券則認為,監管引導“保險姓保,回歸保障”,保障型產品佔比提升是大勢所趨。預計保險公司能夠通過提升長期保障型業務的佔比來推動死差益繼續增長,但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